分节阅读 164(2 / 2)
这小妮子,如此粘人肯定是有事情要说我轻轻一笑,道:“是吗你们被人带了进来,我怎么会不想知道”
“可带我们进来的是玄机姑娘啊”素素抬起头道。
“四妹,你怕爷没想到么玄机姑娘怎么也只是请来的客人,要带人进来,那可只有这明楼老板才有的权利啊”褒姒朝外瞟瞟,终于也只敢抱住了我的手。
这时,外面又想起了琴声,只是这次与先前鱼玄机弹奏的完全不同,琴声干涩,配着关盼盼因为刚刚哭泣而有点嘶哑的嗓音,让人听了极是烦闷。
“玄机姑娘也有一段伤心事呐”听着琴声歌声,素素的神色渐渐沉了下去,低声说道。
是啊,谁没有一段情事今日我能听到关盼盼诉说她的情苦,明天我又能听谁的情苦听了又如何我也只能听了而已
“江公子”褒姒一声低呼,抱着我的手极快的松了开,素素也是不假思索的从我怀中抬起身来,只是她此刻发鬓微散,那是怎么都掩饰不了的。
两人面色绯红,我愕然朝外看去,在小厅门口,那先前与我对望的人正站在了门口。他脸上蒙了半边布,倒象是怕被人认出来般。他眉眼之间秀气精致,身材瘦弱,便是男子也少有他这样的。
“安王爷”江公子眉眼一弯,象是笑了,声音低沉的问了一句。
第三卷 大唐洗花 第五十三章 党派之争
“安王爷还不知道么”江公子轻轻一笑,“安王爷回京的消息早就在京城传开了,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你这位从没来过京城的,皇后娘娘的表亲。”
有意思我眯了眯眼睛,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道:“江公子以前听说过我这个安王爷吗”
“有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话,你说谁没听过安王爷”江公子不着痕迹的退了两步,“安大人便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乱传。”
贵妃难道那天马车中的女子真的是杨玉环我一愣,随即又醒然,安禄山难道不会带话给杨玉环吗
“江公子当真好眼力,我刚来京城便被你认出来了,凭你这份眼力能将明楼移手他人倒让我惊讶了”
“谁叫我处身朝城,身不由己。”江公子淡淡说了一句,“安王爷虽然身份超然,但得罪了宋之问,以后可要小心些。”
“得罪”想了想,我一笑道:“恐怕他那样的人在知道我的身份之后,态度立马换了。”
“你为赵申出头本就犯了他们牛党的大忌,更何况你还对他不理不睬,他这人最好面子,就算表面上与你相和,暗地里也会刺你一刀,在朝堂之上参你一本。”江公子神色一凝,正言道。
“牛李党争”我皱了皱眉,这我倒是熟知。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朝官内部历时最久、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次朋党之争。这次党争源于唐代科举和门荫取仕的两种不同途径。其中牛党首领李宗闵和牛僧孺是科举派的代表,李党的首领李德裕和郑覃则是门荫派的代表。在党争中,对立双方围绕选官制度、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关系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各持己见,互争高下,各有是非曲直。
从本意上来说,这样的政见争论原是于国家有利,但一来官员的结党营私,表面上嘴皮子,笔杆子争斗,暗里却是使毒,陷害、刺杀等什么样的卑鄙招数都使得出来,反而倒让整个朝堂上显得乌烟瘴气。
“赵申的父亲便是这党争的牺牲品之一,若不是看赵申是个落道弟子,而且也没有什么本事,恐怕他也逃不过被连累的命。”江公子叹了口气,不无感慨的说道,“党争互斗的双方都会想方设法将对方的人置于死地,一党不倒一党就不会罢手。”
“党争都到了这般地步”我长吁了口气,“皇上难道就没有想过插手其中吗”
“皇上自有皇上的考虑。”沉吟着,江公子缓缓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忧愁,“两党任其一独大都是皇上不愿意看到的。”
“这是自然。”我望着他,心中觉得这党争并非如此简单,历史上对这党争也是说法纷纭,政见上的不和皇帝必定会居中调和,而不是任由其将朝堂搅得混乱无法理政。有过开元盛世的李隆基绝不会糊涂至此的。
我踱了两步,缓声道:“牛党取科举,乃是不计出身;而李党取门荫,却是计较出身,商走贩等一干人等那是不能入朝当官。天下人才藏于其中,岂是光只诗书门第就占尽了的”
江公子默然看着我,脸上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是什么原因让李隆基放任不管了我暗叹口气,却想起了安禄山的话,贵妃与皇后再一想,我倒吸了口气,惊讶的看着江公子道:“难道这党争其中牵涉到了两位娘娘”
江公子不敢相信的看着我:“王公子你如何这般想”
看到他的神情我便知道我所料相差无几,长叹一声道:“当今皇后乃是平凡出身,而贵妃却是世袭门荫出身。两党相争必定会想方设法在朝内寻求人脉,以期得到皇上的支持,而这最好的人选就莫过于在皇上身边的人,最亲近皇上、最能说上话的人,除了皇后和贵妃就再也找不出第三个人了”
“这样看来,牛党所争现在恐怕变成了皇后贵妃孰正统的问题;而李党所争恐怕便是两人的出身而配上现在皇后的失势要扶贵妃为正的问题”我摇了摇头道。
江公子浑身一震,猛一抬眼神色复杂的看了我一眼,随后无奈的道:“这种事情谁知道。不过,李党要力争的不是贵妃,牛党所争的也不是皇后”
“怎么会”我大为惊讶,难道皇宫之中还有比她们两人更得李隆基信任的人吗贵妃正值厚宠之时,她说什么李隆基会反对才怪而皇后尽管失宠,但她掌管后宫,怎么说李隆基也不会抹她的面子,只有这样李隆基才对这党争不闻不问,任由他们斗个不休。
“在牛党看来,贵妃受封之前乃是士曹参军事出身,后又成了女冠,这样的人才算是平民;而皇后家中乃是正宗的秀才,父亲更是当地名医,论起渊源,这才是门荫中人。李党同样这样认为,更认为贵妃原是寿王妃,要说正统门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皇上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事情与我所想完全相反,让我觉得好笑非常。两党所选人的理由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