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章 姐弟情深(1 / 2)

加入书签

马绍光来到坤宁宫门前,只是没走正门,坤宁宫大殿是举行皇帝和皇后举行婚礼的地方,日常并不使用。

来到门前那个小黄门对马绍光低声说道:“国舅爷,请在门外稍等,奴才进去通报一声”

按照朝廷法度只有太后和皇后的兄弟才能称为国舅,不过现在后宫马如烟最大,这帮太监拍马屁也不管什么法度了。

小黄门低头进去,跪地低声说道:“娘娘,国舅爷来了,正在门外候着呢”

马如烟听自己弟弟来了,赶紧说道:“本宫的弟弟来了,快让他进来”

明代后妃装束分为吉服和常服两种,吉服是国家庆典时穿的,自然华贵。常服是平时穿着。明代后妃多出自江南,所以穿着和江南普通富家女子差不多,只是头所带头饰不同。

马如烟家教森严,自然不喜欢穿那些大红大紫的衣服,马如烟喜欢白色,今天身穿了一件白色丝绵袄,下身穿了一件素面裙,如果不看头饰是一个普通年妇女,只是头的头饰暴露了身份。马如烟身为皇贵妃,已经够资格使用凤纹,所以头饰都刻着凤纹。当然她还不是皇后,只能用凤纹,还不能使用凤形饰物。

不是皇后一直是马如烟的心病,她风华不在,这几年皇帝也不在坤宁宫留宿,同时后宫的漂亮女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小时候的教育让马如烟知道绝对不能妒忌,但是妒忌是一个人的天性,马如烟也是一个人,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看到自己老公天天和别的女人在一起那能不闹心

现在唯一能让马如烟安心的是儿子朱江长大成人,并且已经结婚生子,每到过年时看到自己儿子孙子才能让马如烟有一丝的欢愉。可是这种欢愉每年只有一次,后宫规矩森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能随便进入后宫。所以马如烟想到将来皇帝驾崩,太子位,自己的儿子必定要去外地藩,想到自己要再也见不到儿子马如烟满心痛苦。

见不到儿子的痛苦再加后宫烦闷的生活,还有人到年更年期的烦躁,让马如烟对死去的姑姑越来越记恨。为什么当年你马小芳能是正室,为什么你马小芳能生下嫡长子,自己的儿子只是晚了几个月要屈居于你儿子之下,为什么你马小芳死了都要压自己一头,皇帝为了保太子的位置十多年也没让自己成为皇后

女人到了更年期性情多疑易怒,这个时候需要老公的温情安慰。可是马如烟是皇贵妃,他老公是皇帝,依着朱宏三的脾气管你死活,再加后宫女人众多,朱宏三那里想得起来陪一个更年期的女人说话聊天

马如烟看到皇帝如此绝情,更加坚定了马如烟要将自己儿子弄位的决心。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这二十多年后宫的勾心斗角,彻底让马如烟成为一个内心深沉、步步算计的宫斗老手。马如烟在十年前为自己儿子选好了路,那是参军和军将领拉关系,然后再借助自己父亲马济远的声望,一举将儿子推太子的宝座。

可是马如烟千算万算忘了自己老爹马济远是个什么样的人,马济远为人刚正,坚守士人的道德底线,坚决拥护祖宗之法规定的立嫡以长,所以马济远是个死硬的太子党。

如果马济远在首辅的位置干到死,那朱江是半点希望都没有,可是那想到朝党争激烈,没过几年马济远被撵了下去,得知自己父亲致仕的消息后,马如烟知道机会来了。

道理很简单,马济远是天启二年同学会的首脑,以前马济远在位时那帮同学一个个十分风光,但是马济远倒霉,那帮同学只能夹着尾巴当官。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年风光时这帮同学都得罪不少人,现在不得势了自然那些仇人要报复,所以这帮人要重新为自己找一个靠山。

当然冷灶不如热灶,可是太子那边他们够不。投靠太子不行那自己扶植一个太子呢有了这个念头天启二年同学会的领头人物方逢年看了朱江。

马如烟也很敏锐的抓住这个机会,只是方逢年在同学会的声望没有马济远高,一些封疆大吏如宋贤、吴兆龙等人根本不服他,宋贤在崇祯年间是太仆寺卿,小九卿之一,后来还当过山西巡抚,现在更是皇帝简拔的陕甘总督,这种人那里能服你一个小小学政出身的方逢年

所以方逢年给朱江出的主意是拉拢马绍光,很简单,马绍光是马济远的嫡子,有他加入那些天启二年的同学们应该能心悦诚服。所以才有方逢年推荐马绍光出任盐务司郎一事。

马如烟原本以为马绍光在边疆待了十多年,肯定对朝廷满心怨气,有这个机会能回到京师一定欣喜若狂,到时候在经过方逢年的劝说,必定能去辅佐自己的儿子。可是让马如烟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个弟弟像极了爹爹马济远,都是道学先生一样。昨天朱江去码头接他,没想到马绍光拿出一副凌若冰霜的样子,摆明了不想掺和进皇子们的争斗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