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阳谷县,梁山军大举而至(1 / 2)
第四百七十一章阳谷县,梁山军大举而至
济北郡偏南,阳谷县
阳谷处于济北南部地带,由于其西部与清河支流相接,在加上东部靠近鱼山。
故此,这便导致此地水系众多、支流环环相绕,地产丰富。
在加上由于当初隋帝大肆修建运河时,正好运河从鱼山脚下的支流经过,此举也更是加大了阳谷县的富庶。
可以说,如今阳谷县已经凭借独有的水系、地势成为了济北南部的耀眼明珠之一。
无论是其经济还是人口,都乃是极为富庶之地。
阳谷县,县衙
“启禀县令大人,下属武松已经将城东张大富家所被盗窃的金银珠宝给追回。”
“现如今盗窃份子已经被监押到大牢,还请县令大人处置。”
此时,县衙之中,长相魁梧的武松正对主位之上居坐,略显肥胖,皮肤白暂的县令禀告着。
闻言,那略显肥胖的县令轻声道:“既如此,便将其监管在监牢吧。”
“如若张大富家并未来提人受审,便将人放走,我们这县衙可没有这么多的牢饭供给他们。”
不得不说,这县令的确很现实,不过此举也是与天下大乱有关。
纵所周知,历朝历代,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小偷小贩都是无法杜绝的。
而且,偏偏这类小人物,官府还无法以法律制裁。
毕竟,小偷小贩所贩的也只是小数额的偷窃罪,总不至于直接一棒子敲死吧
这便导致犯事被抓,最多被官府关押一段时日便被放出,久而久之,这便助长了这些人的嚣张气焰,越发跋扈。
在加上如今天下大乱,在当时济北还处于宇文家的统治范围时。
由于实力的因素,对于济北南部,宇文士及一直没有纳入统治范围。
故此,阳谷在这段时日以来,便是无根之浮萍,处于三不管的地界。
要不是当地县令还有所作为,恐怕此地早就饿民遍浮,流民四起,哪还有经济依旧富庶的时刻。
只是,虽然如今此地经济还是受了影响,经济还是萧条了许多,平日里那人喊如撕的商贩之声。如今却是淡了下去。
如今,武松在县府里的职位乃是县漕,平日里的主要职责便是维护城中治安,缉拿大盗等。
不过,虽然官位不大,但毕竟也是朝廷中人,在阳谷县里,却还是颇受民众敬仰。
平时,左右乡邻也时长帮衬着武松家,这其实也是讨好武松的方案吧。
不过,自从武松担任县漕以来,阳谷县相对以前,治安的确变好了不少。
由于武松本身武艺便不弱,在加上长久以来的办案能力,导致县中很多的重案都能够攻克。
基本上对于那种重犯,县令乃是直接无视,武松可以随意处置。
换言之就是,对于重犯在抓捕过程中,就算是直接被武松杀掉,也无济于事
至于县中的偷窃惯犯,虽然县中无法制裁,可武松却可以在监牢里施设公堂,只要在不出人命的情况下,便是其说了算。
只是,几乎偷窃被武松抓进来的,出去之时几乎没有谁是完完整整的
所以,随着武松的办案能力越发提升,其也越受县令赏识,现如今也做到了县尉的位置。
其实,武松能在县衙中任职,与高麒时脱不开联系的。
当年,高麒发布檄文,号召华夏各地的有志之士参加河套之战时,武松因应召北上抗击胡寇。
因其武艺有佳,作战勇猛,其战功卓着,后战争结束,高麒也将也大肆将应召而来的名单公布天下。
武松的名讳当然在其中,这也让其声誉逐渐提升一回,再加上古代乡邻的关系,其在家乡阳谷更是受推崇。
不仅如此,最终促使县令看重武松的原因却还是武松在抗胡回返途中时,偶遇一片密林。
在林中,武松赤手空拳搏斗一支巨虎,并且成功将其致死
这也让县令看到了武松的潜力,所以便下定决心要将其提拔上来,逐渐依为心腹。
由此,武松的声名也逐渐响侧在阳谷县内,在县内,武松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数日之后,阳谷县外,却是来了不速之客
只见,宋江亲率的数万梁山军滚滚而来,其声势不可小觑,至于其先锋大将,则正是黑旋风李逵。
闻讯消息后,县令顿时惶恐不已,召集麾下一众县吏向城头奔去。
此时此刻,武松已经率先得到消息,先行赶到城头,观察着梁山军的军阵。
只是,虽然其旗帜鲜明,军容严整,看似人数颇多。
只不过,武松却从其中看出了端倪,梁山军的兵力却并未想象的那么多。
不过,县令与一众县吏便紧急登上城头,遥望下方早已排列好的梁山大军。
顿时间,一众县吏竟然被吓得脸色苍白,就连县令也抑制不住紧张,感到害怕。
只是,县令却也不是大宋的那种贪生怕死的文人,却还是有些风骨的。
陡然间,县令便召集部众,防守城中各处要道,整军备战。
其实,隋唐时期的县吏与宋以后的县吏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隋唐时期也重视的是孔孟之道,可此时他们研究更深的却是孔孟的精髓,而不是死记孔孟。
须知,孔孟之道讲究的是以文治国,却不是所谓的儒家仁义思想。
的确,儒学乃是孔孟的最重要的一环,仁义也是儒学最提倡的。
只是,真正的儒学却不是单纯的仁义,也不是一昧的懦弱,忍让。
真正的仁义,乃是伴随在实力之上,只有自身拥有了一定的实力,才有谈仁义的资本。
所以,正宗的孔孟思想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强大,而不是像大宋那般,文人没有任何的风骨,只是贪生怕死
这其实是孔孟之道所ass掉落后产物。
秦汉时期的仁义又岂是任人欺负,随意割地求和
打个比方,汉末时期的刘备,他的一生都是以仁义为标本的,他的本性又岂是大宋文官的性格
汉朝武帝时期的制度也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是在独尊儒术后,汉朝难道被外族欺压了么,独尊儒术,导致各地的官吏纷纷投降了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