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9章 计议南征,灭太平军(2 / 2)

加入书签

“江东陆伯言拜见大王,大王万福”

当然,作为弱国,面见强国时,首先第一点,礼仪绝不能轻易丢下。

旋即,正在处理政务的高麒缓缓抬首,说着:“江东陆伯言是吧。”

“此次你该也不会只是孙策派来,单纯庆贺孤的大婚之仪吧”

闻言,陆逊着实是未想到高麒竟然如此直白,一点场面话都不留,让其瞬息跟尴尬。

平复半响,陆逊吐一口气,拱手道:“齐王不愧是雄主,如此聪慧,怪不得能这么快的占据江南半壁江山。”

“是的,齐王所料不错,逊的确受吴候嘱托,前来面见齐王,其一为祝贺,其次也为吴候愿意成为大齐的附属。”

“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寻求大齐的庇护,不在受朱元璋与天平反贼的欺凌。”

虽然如今盘踞在扬州西部的陈友谅其实力也不强,但是处境却比孙策好的太多。

这正是因为,陈友谅看准了时机,加入了太平军。

此时,陈友谅又没有表现出自立之心,所以其后台便是太平军。

故此,就算是朱元璋准备拿陈友谅开刀,也得掂量下后面的洪秀全主力。

所以,思索周全下,朱元璋先行将目标放在了吴郡身上,准备先吞并实力最弱的孙策,控制沿江制海权。

正是因为无法抵挡,孙策才会如此焦虑,听取陆逊的谋划,借用此次高麒大婚之际,前来请求援军,寻求庇护。

闻言,高麒轻笑一声,目光如炬,缓缓道:“陆逊,依你所说,如今的孙策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那么,如今孤的大齐也才刚与朱元璋签订了停战,互不侵犯条约。”

“所以,孤有必要为了即将就快灭亡的孙策前去开罪朱元璋么”

“哈哈哈哈”

“逊本以为一手创立大齐的齐王乃是英明神武之君。”

“却没有想到,今日一见,所谓威风赫赫的大齐国君只是目关短浅之徒。”

“对于这种人,逊不愿相之”

一时,陆逊却也是大笑起来,其言语间皆是对高麒的不屑以及诋毁之词。

见状,高麒佯装大怒,道:“陆伯言,你竟然敢诋毁孤,如此大逆不道”

“如今孤给你解释的机会,要是不说清楚,今日你别想活着走出这府中。”

话毕,高麒还特意装作了一副凶狠严厉的神色,吓唬威逼陆逊。

其实,这才是高麒的欲擒故纵之策,假意发怒,实则便是要逼出陆逊说出信服之语。

毕竟,就算孙策想做齐国的附属,寻求庇护,那么齐国也要得到一些好处吧。

不然,单凭孙策的一家之言,齐国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却反手便不认账。

那么如此,高麒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还要去相帮呢

一时,陆逊也果真聪慧,几乎在瞬息的功夫中便揣摩出高麒的心思,随即附和着。

“大王,依你之见,就算没有您的相助,朱元璋就能如此轻易的消灭吴候”

“须知,吴候的武勇冠绝天下,就算是以逝的先将军孙坚,吴候都不落下风。”

“要知道,先将军曾经都打得朱元璋落荒而逃,退避三舍,其子吴候会差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吴候真的抵挡不住进攻,为了保全家族,届时也定会选择投诚,归顺朱元璋。”

“到时候,得到吴候的归附,朱元璋的实力只会更强,逊如若所料不错,大齐下一步的策划目标便是以全据江南为目的吧。”

“可是,齐王试想想,接纳了吴候的朱元璋,届时实力必定会与大齐不分伯仲,到时候朱元璋在接连岭南太平军,关陇李唐共同进退。”

“届时,齐王以为,大齐还有全据江南,崛起的希望么”

“恐怕还要为如何自保而心力憔悴吧”

一席的话语瞬息出口,陆逊可谓字字如刀,将其插在高麒内心深处。

闻言,就算是此时的高麒,也不由感受到一阵心惊

的确,陆逊所说这些,并不是在危言耸听,消灭了孙策的朱元璋,其实力必定会在长江南岸、江东地区站稳脚跟。

届时,为了一同应付强大的齐国,以朱元璋的眼光,作出结交太平军,李唐的决定,夹击齐国的决策也不是没有可能。

眼瞧高麒将其中利弊思索得差不多时,陆逊继续分析着:“可是齐王,要是答应了吴候的请求,局势可大不相同。”

“首先,有了大齐在背后的支持,吴候定不会如此轻易便会被朱元璋打垮,必定能够坚持更长的时机。”

“这段时间,足可以支撑着大齐的精锐之师扫平岭南,随后全线攻进扬州。”

“届时间,吴候久居江东,必能在后充当大齐的基石,与其里应外合。”

“如此间,齐王又有何担心江南不统呢”

不得不说,陆逊不愧是在史上出将入相的人物,这大局观也的确是不可小视的。

单凭前来齐国境内的短短半月,便能揣测出高麒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是攻击岭南。

这才是真正的难得啊

见状,高麒瞬息站起,残部缓缓走下阶梯,随后轻抚着陆逊的身躯,说着:“伯言不愧身负经天纬地之才”

“竟然将战局分析得有理有据,条条是道。”

“孤恨啊,为何没有提前相遇伯言啊。”

闻言,陆逊也缓缓道:“大王,不用如此顾虑,您麾下的刘尚书、房侍郎皆是世间少有的大才。”

“逊比起他们,不过犹如是萤火比之浩瀚的光辉罢了。”

一时,面对着高麒无意间的招揽,陆逊却是不经意间婉拒了。

只不过,就当高麒失落的片刻间,陆逊却是缓缓道:“不过,如若齐王的精锐大军打进江东时。”

“逊必领众家族之力迎接王师的到来”

一席话语,高麒却是明悟了陆逊的想法,如今之所以不归顺,乃是因为其家族还在江东。

不过,齐军什么时候能够打进江东,陆逊一定会识时务,领整个家族率先归顺。

最终,思考半响,高麒也同意了孙策的请求,毕竟这也是有利无害的事实。

接下来,对于王世充和李世民的使者来说,却是相对的矛盾了。

其中,以王莽来说,却是表明与李唐之间,即将快发生战争,希望届时齐军能够出汉川、出武关。

以及北上支援王世充,一同对抗唐军。

至于李世民的使者杜如晦却是在其中提出,到时在己军东征王世充时,希望齐军能够趁机从南阳北上。

以此攻击洛阳,协助唐军作战,两军合分洛阳。

此时,高麒才是犹豫不决,随即召见众臣商议,得出最后的结论,就是两不相帮。

静待时机,关键时刻在出击。

随着解决了使者之事后,高麒才将目光对准在了盘踞岭南的太平军身上。

因为,这就是高麒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