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骏府城破(1 / 2)

加入书签

永禄十一年,公元1568年。这是我来到这十六世纪被称为“战国”的日本时代的第十一个年头。而我也在年初的“便宜老爸”武田信传弄的每年年初过年时候的“新年茶话会”上面被元服。同时,我的“便宜老爸”武田信玄也赐给了一字;“盛”。

因此,正式名字定为:武田盛信。

话说在我原本生活的时代中,在日本战国的“我”。在五岁时候继承了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前与武田信玄的对手。越后的大名,素有“军神”之称的上杉谦信暗通曲款的信浓的豪族,仁科氏的家督之位。

但是在这里,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我依旧保留了“武田”这个姓氏。而仁科家,则是由和我是同父同母的弟弟,我的“便宜老爸”武田信玄的六子继承家督。

而我,被任命为高远城的城主。又在1565年时候。在我原先生活的时代,或者是时空中,并没有爆发那一场战争。但是在这个时代,或者说是这个时空。爆发了这个战争。

第六次川中岛之战。这一仗,对我最大的贡献就是使我成功的将驻守在北信浓的上田城的真田一族。收入囊中。成为我的家臣。与我之前收入囊中的竹中半兵卫,黑田官兵卫,木下秀吉,这些家臣们一样。成为我的“谱代家臣”。

(冷翠语:“战国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颁布“一国一城令”之前。每一个州国,往往有多个城池。而成为这个城池的城主的家臣及其子孙。都是这个家臣效忠的人的“谱代家臣”。)

而在年初元服之后,被派到德川家康那边去与德川大狸子签订了一份盟约。就是关于平分今川家领地的事情。而等到春播,夏种,秋收之后。以农民兵为主体的武田家发动了对今川家的“灭绝之战“。骏河攻略。

不过,我领导下的,检地得出的五十四万石的整个信浓。由于引进了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红薯。所以使得人民的主食和配菜有了根本的转变。而强制推行的“肉食令“在得到了马铃薯和红薯两种作物的帮助下也取得了进步。

可以试想一下。大量种植马铃薯和红薯。红薯可以磨成粉做成馒头一类的主食。马铃薯可以做成各种菜肴。红薯叶也可以做成菜肴。

而在我颁布的“一公一民“(即生产出来的百分之五十上缴,百分之五十自己留着),这一措施之下。也可以在存贮了口粮之后,多余的用来执行我另外颁布的”肉食令“。马铃薯红薯喂猪,红薯叶子喂牛。

所以,在提高了信浓百姓的生活水准之后。也吸引了越后的百姓前来“脱北“。因此,使得人口增加,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大规模的城下商业町。而另外一条关键性的政策”兵农分离“也得以正式实施。

因而,对于在这个时代后世的历史学家来说。我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于在领地的石高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不如人意额情况之下取得了令人吃惊的结果。所以,在后世的一档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收视率一直很高的电视节目,叫做“历史转动的时刻”里一集名为《盛信公的崛起》的片尾,请到的历史学者做了如此的评价。

“盛信公通过引进高产作物,导致其治下的农民的收获激增。从而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走出因为生计,不得不一直守护的农田。这些农民走进了城下町,从事了他们从来没有从事过,甚至祖祖辈辈都没有从事过的不一样的生活。

因此,促进了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并且,由于土地不需要很多人的耕种,使得盛信公可以进行“兵农分离”的改革。从而算是战国时代最早拥有常备军的大名之一。当然,那时候的盛信公还是信玄公任命的城主。”

好,题外话就此打住。

永禄十一年八月底,九月初。公历1568年十月上旬。我率领我的一些家臣,还有一千火枪兵,两千长枪兵,一千骑马众。当然,都是常备军。随身携带了大量的生红薯,红薯面做成的馒头,还有不少的腌渍过的红薯叶。以及含有大量盐分的味增。开到了武田家的“首都”,甲斐的踯躅崎馆。

随后,补充了不少的饭团之后。跟随着大军。骏河攻略。

对于这一次战争,后世的《盛信公军纪》有如下的描述:

“对于这一次远征,盛信公率领的整个日本最早的一批常备军无疑是和后世我们进行的“旅游”一样。在甲斐补充了不少的饭团。而在前往骏河之时。由于盛信公与胜赖公的“夺嫡之争”。使得军事实力最强的盛信公的军队反而担任了殿军。

前锋则是由胜赖公的军队担当。信玄公自领中军。

而进行的的大部分战争,或者说是需要流血死人的战争,都是主要由胜赖公的军队完成。而盛信公在开拨时,据说是接到了胜赖公的书信。再派人询问父亲信玄公之后,作出的日行二十里(即十公里)的决定。

因此,在不久前发现的当时盛信公的军队的一位士兵在行军中寄给家人的信中。有着这样的描写。

“花子,不用担心我。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后的正常跑步结束后,和平时你见到的训练一样。主公大人和我们一起吃完了早饭之后。大家一起唱着歌,像我们一起去野营那样的轻松的散布。

中午的伙食一般吃自己携带的干粮。下午也是与上午一样的行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