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1 / 2)
次日军议,在听取了不同的各个方面的汇报之后。我终于开始要说下一步的“正事”。不过之前还是“老规矩”。就是让不少职位是在“家老”这个级别以下的家臣们都可以先离开,除了一些特别点名留下来的之外。
至于说“家老”,毕竟现在好歹我也是已经掌握了大半个日本的大名。并且加封“征夷大将军”或者“关白”这样文臣武将当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官职也不就是我一句话的事情。因此,在以前还有个“部将”的官职,现在。别说“部将”,就是俸禄一贯的“家老”这个级别的,也算是“一抓一大把。”
因此,军议的内容才正式进入了“最*”。而我望着就算是有着这么严格限定之下依旧有不少人坐着的军议厅。先是扫视了一遍,然后说道:“我计划征讨东国。首先是从刚刚统一奥羽地区,米泽等州国的伊达政宗。”
“是,吾等遵命。馆主大人。”这些家臣们听后也没有人发表什么反对意见。毕竟在大家的心目之中,我统一整个日本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人物”。而是一件“非我莫属”的事情。
于是,在下面坐着的各位“家老”级别的家臣们的一片的赞同声之中。作为我的左右手一般存在的竹中半兵卫,也算是“笔头家老”。只不过自身的官职也是非常的尊贵。立刻说道:“馆主大人。我建议应该是通告相模的北条家。毕竟我们武田家与相模北条家一直是盟友关系。虽然自从老馆主大人武田信玄公大人去世之后也并没有任何的婚姻继续加深彼此之间的同盟关系(这是华丽丽的无视了武田胜赖啊),但是不争的是,我们一直没有与北条家断绝同盟关系,而相模北条家也是如此。”
“馆主大人,我官兵卫赞同竹中半兵卫大人的意见。”黑田官兵卫也立刻“帮衬”道。而那些家臣们一看。呦,竹中半兵卫和黑田官兵卫两人这样说,那么肯定是馆主大人自己的意思。因此也纷纷的说道,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臣等附议。”
“那这样的话。”我点点头,继续道:“那就以竹中半兵卫和黑田官兵卫的意见为最终决定。征讨东国的伊达政宗。同时传令给我们的盟友,相模北条家。让北条家也出兵至少三万人。”
“是,馆主大人。”说这话的从越后的那些“政治”方面繁琐的事情中“挣脱”出来的真田昌幸,而他也又重新的是掌管起他原本的“老本行”,我属下的军事工作。
然后又是竹中半兵卫和黑田官兵卫两人一唱一和,确定下来大军从东海道一线进军,然后再骏河,甲斐的地界会和北条家的士兵。然后再从信浓处,经箕轮城。进攻米泽。这一条进军路线。不过其中存在的疑点也是多多。但是我也有相应的补救的方法。比如这样:
“那就按照竹中半兵卫和黑田官兵卫两人所说的方案。而我先率领两万五千人,先去甲斐国。”
意思很明显,毕竟甲斐国是我,武田盛信所属的甲斐武田家历代守护的州国(还有个若狭武田家)。而武田家的“守护寺”,也就是祖祖辈辈们死后埋葬的地方,东光寺也就在甲斐国的踯躅崎馆附近。虽然我自从成为了武田家的家督之后几乎从来没有住在踯躅崎馆超过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现在即将是统一天下的战争。怎么能有不告诉自己的“父亲”的道理。虽然我是一个“穿越者”。但是毕竟这具身体的亲生父亲,还是武田信玄。
不过我这个将整整二十万的大军交给竹中半兵卫给和黑田官兵卫两人统领,而自己率领两万五千人的分队先去甲斐国,踯躅崎馆的东光寺,“告诉”列祖列宗的行为自然也没有人反对。不过这时候,有一个声音恰到好处的响了起来。
“馆主大人,”该轮到猿飞佐助该出场了,在得到了我的许可之后,猿飞佐助说道:“我佐助建议,馆主大人应该也向伊达政宗发出警告,就是让他投降的警告。毕竟虽然从地图上来看,伊达政宗率领之下的伊达家占领土地颇多。但是实际算起来,这些土地也就百万石而已。不足以与馆主大人您相抗衡。而馆主大人依据这种方式警告伊达政宗,可以使得伊达政宗明确形式,前来投降。这样可避免在战火中无缘无故而死去的普通民众。这种行为亦可算得上的大功德一件。”
“是啊,馆主大人。佐助大人此话有悲天悯人之举。馆主大人若是采纳,必定是有积大大的功德之效。”猿飞佐助的话刚说完,立刻也有得到暗示或者明示的一些家臣们立刻急乎乎的“吼”道。
“嗯,佐助。你这话说的非常有理。”我也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阵,然后说道。“那我也决定对伊达政宗发出警告书信,要求他尽快投降。”随后,扫视了一样坐下的全体家臣,然后说道:“那就按今天军议的结果执行。”然后,起身,走出了大厅。留下了一群看见我走出去而立刻跪拜的家臣们。
于是,接下来自己也率领着两万五千人的军队,带领着猿飞佐助,井伊直政和真田信繁(真田幸村)三人。另外还有现在寸步不离身的井伊直子。朝着踯躅崎馆赶去。而在之前,则是将命令发向了两方,一方是虽然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但是一点同盟之间的迹象都没有的相模的北条家。而另外一方,则是伊达政宗领导下的伊达家。
好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不说我去踯躅崎馆的事情。先说说离我最近的相模的北条家吧。北条家不得不说是有些搞笑的家族。为什么呢?自己上一任的家主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比如北条氏康,北条氏政都是在步入执政之后各种经验最丰富的岁月之时,突然之间隐退了。将家主之位立刻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比如北条氏康传位给了北条氏政。北条氏政传位给了北条氏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