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柳暗花明(上)(1 / 2)
捱到年底,我让服务社关门盘点完毕,又交待手下的战士采购员去哈州提回来满满一车货之后,打算回家休一年一次的探亲假。
当我打好请假报告拿去找处长签字的时候,处长却说:“小闻你看,后勤目前还暂时找不到人接替你,你能不能再往后推推?”
坐在他对面的副处长冯成汉接口说道:“这样吧,小闻手上的工作暂时交给我算了,反正早晚他都得探亲的。”
处长只好说道:“那好吧,那就只好辛苦你了。”
回到家住了两天,我去镇上看望我姑妈,就在姑妈家里,经我的表嫂、也是她的远房表姐介绍,我认识了小自己两岁、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袁琴。
在她之前,我每认识一位女孩,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我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和前面几个女孩在一起的时候,整个人也好像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住了,从思想到手脚都无法伸展开似的。
但是,见到袁琴第一眼的时候我就有了这种感觉,我认为她就是我的妻子,绝不会有错。
我整个人也进入到一种非常亢备的状态,常常是滔滔不绝一说就是几个小时__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多话!我俩除了看过半场电影(电影不好看,中途退场)、逛过一次马路以外,其余时间只要她不上班,我就和她要么在她家,要么在我姑妈家,两人总是说个不停。有时悄声细语,有时眉飞色舞,说到会心处,两人同时哈哈大笑。
我也对她讲了与几个小字辈之间曾经有过的纠葛,只不过,有意隐去了许多不便让她知道的细节。
对于龙小莉,一方面是因为姑妈认为她名声不好,另一方面,姑妈好像也觉得,我的亲事必须要由她亲自把关她才能放心。我所以能够顺利从小学上到高中,也完全是由于姑妈和姑父的大力资助,否则,我也会像薛宏那样,早早就回家务农了。所以,对于姑姑的安排,我只能顺从。
现在,姑妈见到经她先看上的人,与我也相处得很好的时候,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就在这期间,我意外地遇到好朋友薛宏,使我和袁琴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
这天,袁琴上班去了,我没事就到小镇上闲逛。适逢赶集,四乡八岭的人们挑担背包涌到镇上。有裹着白头巾叼着旱烟斗的大爷,也有拄着拐棍围着围腰、手里牵着小孙子的大娘,有利落精干的小伙,也有花枝招展的姑娘媳妇。许多人已经很难从穿着上区分出哪是城里人,哪是乡下人了。
街沿上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汽车不耐烦的喇叭声、大小牲口高低不一的嘶鸣声、小商贬们的吆喝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前挪动,猛然间,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薛宏。
薛宏穿一身部队的旧的确良军装,头发乱糟糟的,眼睛里流露出疲惫的神色,胡子又黑又粗,显得既憔悴又苍老。
他正背着个“甲背”低头朝回家的方向走着,我上前和他打招呼。与他握手的时候,感觉到他粗糙的手掌上布满了茧子。想起了我们儿时掰手劲的情景,那时他的手虽然也很有劲,但还是很细嫩的。
看到好朋友被生活的重担压成了这样,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我问他:“没种蘑菇了?”
他摇摇头只说了六个字:“别提了,亏惨了”就再也不愿多说什么,说还要赶回家去喂猪。我在就近的肉铺上买了十多斤猪肉放进他的甲背里,他也没如何推辞就背着肉回家了。
过了两天薛宏和他的妻子徐霞请我和袁琴到他们家做客。袁琴家离他们家只有大约一公里多路程,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一见面才知道,袁琴的父亲和徐霞的母亲还是远房兄妹呢。
这时候薛宏他们已经和父母亲分开单独过,并且有了一个女儿,取名“薛莲”。薛与雪同音,他大概是为了纪念在天山脚下的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罢?
我和薛宏都非常兴奋,一边喝着米酒,一边聊起这几年中他和战友们的情况。从他那里得知,郑勇就在镇上做水果生意,而李卫星则因为抢劫,正在服刑。
------------------------------------从老家回到部队已经是阳春三月。我和张世材一起被提升为副连级。
听说在研究我的任职问题的时候,林处长说这次是机关干部普调,闻平不属于机关干部。但是也有人提出:你既然要用这个人,那就得公平对待人家。最后经过折中,把我的命令下到二连,名义上是二连的副连长,但是人仍在后勤处。
我仅仅是去二连报了个到,履行了一下手续,就又坐着送我去二连的小车返回后勤了。
紧接着,黎远生被团里派到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学习,处长让他把会计工作交给我;曾江锋看不到重新调查的希望,终于熬不住递交了转业申请,提前回家联系工作去了;参谋长提升为市武装部部长,参谋长爱人在服务社的出纳工作也交给了我。就这样,我一个人同时兼了四个人的工作。
每天,只要是在办公室,我就不会有空闲的时候。许多次,都已经吹过熄灯号了,我正准备洗脚睡觉呢,却又听见“砰、砰、砰”的敲门声,不是这个第二天出差要借钱,就是那个急等钱用要报销差旅费。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本来打算关上门专心结帐,办公室的门却又被擂得山响!服务社的家属们一会儿要开提货单,一会儿又要结帐……。
到了月末,我既要为团财务结账、编报《会计报表》、《决算表》,又要为全团官兵报账、发放工资津贴,还要对服务社的经营情况进行核算。
如果运气好一点,每月的帐目一次结平,但是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即便只是为了区区几分钱的差错,也会把我弄得焦头烂额。吃饭时在想、走路时在想、睡觉时也在想、甚至连做梦都在想,直至找出了差错将帐目结平,这才长长地松一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