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惟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1 / 2)

加入书签

我想我可能会这么一直跟他不温不火的过下去,若果没有发生那些事的话

琦玮篇一

我十六岁那年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转折。

母亲怀着孩子,格外念着那新上市的鲤鱼,可不知为何厨房一条鲤鱼都没有,就连早市的摊贩都不肯卖与我。那时候还是正月里,邯郸城里还未飘来春风。

我独自去了城郊溪水边,不是是何缘故,溪水畔像是被人有意栽种了几株兰花,虽是柔弱了些,但看得出来,还是活了下来。

那溪水可是真凉,冻得手都没了知觉,手指通红且僵硬的厉害。溪水里是有几条小鱼的,可是小的厉害,一不留神就从指缝处溜走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抓了一条,还是极小极小的,本想顺着溪水再摸索一番,却遇见了他。

他那时候是何样子呢月白的素衫,绾了规规整整的发髻,手里握了一把折扇。我是见过俊俏男子的,从前觉得世间再好看的男子,都不过太子表哥那般,温润如玉,清新俊逸。但此人却是清风霁月,举手投足间不似太子丹那般坦然自若,风度翩翩。他却是有股子凝重,老成持重藏在星眸清目中。

我只当是萍水相逢,并不在意,世间好看的男子多了去,可心性与相貌大不相同的也多了去了。

“姑娘可是为捕鱼而来”他缓缓开口道。

我点了点头道,“公子所言不错。”

“此溪水甚凉,若是时时浸泡,怕是会伤了肌肤,寒气入骨。”他又道,似乎是关切,“若是姑娘喜欢这鲤鱼,不如午后姑娘来此处,我送姑娘几条,如何”

我有些茫然,草色青葱的年纪,哪里会看人,只觉得他性子好,知书达理,长相又使人如沐春风。我曾猜测他该是个儒生,或者西席先生。却没曾想过他竟是个游说策士。

“不知姑娘贵姓”他把一筐的鱼递给我的时候问道。

我随口答道,“我姓赵,单名一个琦字。”

他似是点了点头,“琦者,美玉也,果真是人如其名。”

我莞尔一笑,“不知公子可否告知姓甚名谁”

“在下原亦”

琦玮篇二

原亦,这名字牵动了我的半生,如今想想被他骗也是情理之中,却是意料之外的。我有时候想,他即是骗了我,为何不骗一辈子或者一开始就不要招惹我,断了我剩余半生的痴痴念念。

“如果不相见,便可不相恋;如果不相知,便可不相思;如果不相伴,便可不相欠;如果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母亲失了那孩子,是个儿子,才刚成型。

我将离了邯郸城,即日出发,有所挂念。

我告诉原亦,我会随了缃公主陪嫁去秦国,他为之一动,眉宇间是愁容还是沉思我与他约定好了,我会逃离左庶长府上,与他长长久久。

那个时候,我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与他相识了三两年。

我不知道自己如此奋不顾身为了的远方,是否一片光明,那时候年少轻狂,就真的以假死脱离了左庶长府上。如今想来,若是当时没有那么多勇气,或许能过的好些,毕竟两三年的情谊,几场大醉也就烟消云散了。与赵缃一起打发时光,一辈子在那大院里。

谈起赵缃,我后来就不知道了,她的消息怪异的很,一时说跳崖殁了,一说病殁了。这些我都是不信的,因为,我知道她,聪慧的很,不会是自己早早亡故。

我没了她的消息是藏音阁一夜消失之后,再没了联系,那藏音阁的馆子还在,只是和寻常的茶馆并无分别,那些身量窈窕,千娇百媚唱曲儿的舞娘再也不见了。

我那时候知道她在秦宫,再后来只听人道,秦王最宠的赵夫人一夜大火,什么都没留下我实在不敢相信,一场大火就夺了她性命我想,除非是她自己不想要了,她的命谁也夺不走。终究,再没有了她的消息。这些都是后话了。

琦玮篇三

我那日逃出的时候,是夜里,有些凉意。我去寻了他好几日,现在想来,是他故意躲着我吧。上巳节过后,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牛毛细雨,若是寻常还好,可如今我身上的钱财快用光了,却还没有寻找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