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1 / 2)
钦摇了摇头,他对于国际田坛的很多名将巨星,知之甚少。
杨耀看着叶钦,有些无语,接着又问道:“迈克-鲍威尔你竟然不知道?那比蒙障碍这个术语你听说过吧?”
“这个知道。”
叶钦点点头,他曾经听聂方平提起过,1968年奥运会跳远决赛上,美国名将鲍勃-比蒙第一跳就非常出色,超出了用于测量的光学仪器的测量范围,裁判员不得使用钢尺来人工测量比蒙的成绩。这一跳的官方成绩是8.90米。成绩出来后,整个体育场沸腾了。在此前的33年间,跳远的世界纪录仅仅突破了22厘米。但是弹指一瞬间,比蒙将这项纪录提高了55厘米。这项纪录也在田径界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比蒙障碍”,意思是运动员的成绩好得超出了想像,无法再次超越。
“鲍勃-比蒙创造的8.90米的跳远世界纪录保持了23年,一直到1991年才被人破了,知道是谁打破了这个纪录?”
“你是说”叶钦听到这里脸上隐隐有了猜测。
“就是迈克-鲍威尔,1991年第三届世锦赛迈克-鲍威尔以8.95米的成绩刷新了鲍勃-比蒙原赖8.90米的世界纪录,到现在也依旧没有人能够打破。迈克-鲍威尔也是那个时代卡尔-刘易斯在跳远上最强的竞争对手,他的指导教练就是你刚刚见到的兰迪-亨特尔。还有三级跳世界纪录保持者班克斯,也是兰迪-亨特尔带的运动员。”
“嚯!”一听到这个,叶钦忍不住长大了嘴,有些吃惊地叫了起来。
他想过兰迪-亨特尔或许很有来头,是世界上的顶级教练,但没想到来头竟然这么大。
至于说兰迪-亨特尔是一名跳远教练,叶钦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男子短跑项目和跳远项目的关联紧密程度,远超过其他项目。
像叶钦,虽然对迈克-鲍威尔不熟悉,但刚杨耀提起的卡尔-刘易斯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卡尔-刘易斯如日中天,在100米,200米和跳远比赛中排名世界第一,完全是统治级别的。叶钦记得卡尔-刘易斯在男子200米上的最好成绩是19秒75,一个即便放在雅典奥运会上依旧是拿冠军的成绩。
而卡尔-刘易斯就是一名跳远跳远运动员出身,他是在练跳远的过程中,慢慢的挖掘出了自己在短跑上的天赋,从而一举成为八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田径运动员。
“所以,才羡慕你啊!”
杨耀轻叹一声,笑了笑,田径队竟然能够聘请到兰迪-亨特尔来作叶钦的主管教练,这真的是太出乎他的想象了。
不过细想之下,其实有些方面还是很合适,叶钦有着很不错的后半程速度保持能力,但是前半程的加速和爆发力,相对薄弱。田径队里于伟利和冯舒友他们肯定也有做过研究,兰迪-亨特尔擅长于爆发力跑跳方面的训练,对于叶钦是大有裨益的。再说,即便不合适叶钦,以兰迪-亨特尔这样很全面的教练,去指点男子跳远项目也足够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热心人
清晨。
一大早当叶钦出现在总局室内田径场的时候,才发现兰迪-亨特尔已经出现在室内训练场,并且正在给几个练力量的的运动员,忙前忙后的在做着指导。
“叶钦,你再不过来的话,亨特尔先生就要成为我的教练了。”
说话的是田径队里跳远名将周振兴,此时他正在进行杠铃深蹲的力量训练,而兰迪-亨特尔正在帮忙给他做力量训练的指导。
“抱歉,教练,我来晚了。”
叶钦穿着厚实的外套,额头上隐隐还有汗渍,走到兰迪-亨特尔的身边,低声开口说道。
接着又抬头看了一眼周振兴,笑了笑道:“周哥,我还没有得到教练的指点,被你抢了先,你回头得请我们吃饭啊!”
来国家田径队时间长了,叶钦和其他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渐渐熟悉了起来,偶尔他也会开开玩笑。
周振兴站在一边,轻轻拍打着腿部肌肉,笑容满面道:“受到亨特尔教练指导的可不知我一个,要请你得让他们都请一次才行。”
训练器械不远处的运动员们都笑了起来,除了周振兴是跳远运动员外,还有其他的撑杆跳和跳高以及短跑的运动员,他们在室内田径场旁边训练器械的时候,没想到刚来到外教,主管叶钦训练的兰迪-亨特尔在看到叶钦没有出现的时候,很是热情的上前,对其他人进行了指点。
“没有关系,你们如果想吃饭的话,可以来我的住处,我请你们吃披萨。”
兰迪-亨特尔年龄上虽然已经快五十了,但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对于年轻人十分热情,在听到几人开玩笑后,直接插话说道。
叶钦微微抿嘴露出一抹微笑,和兰迪-亨特尔相处已经是第二天了,这位来自美国的顶尖名教,比叶钦想得要热情得多,也容易相处得多。
昨天主要还是体检,兰迪-亨特尔带着叶钦进行了关于身体方方面面的检查,拿了一份报告去看,正式的训练本来是要在今天展开的。
而他来到室内训练场馆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兰迪-亨特尔就完全没有闲下来的意思,忙前忙后,对于其他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有时候语言不通,更是手足舞蹈地跟几个年轻队员交流着。
没有架子,也完全闲不下来。
“周,你要注意,你的绝对力量够了,但是爆发力还比较薄弱,需要进行小重量的快速爆发训练。将杠铃的重量减轻一些,但起身的动作加快。”
兰迪-亨特尔先生指点了一会周振兴关于力量训练的要点,然后才转身回头看了一眼叶钦,随手指了指旁边的室内跑道,“叶钦,今天是我们训练的第一天,我需要你来回反复的跑几趟,我好看看你的问题所在。可以吗?”
“当然可以。”
叶钦点了点头,他现在还摸不准兰迪-亨特尔的训练计划,但对方提出来的要求,他自然不可能拒绝。这是运动员和自己教练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
“OK!”兰迪-亨特尔点点头,突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叶钦,你是去室外训练了吗?”
“教练,我每天早上或者上午都会去室外训练场进行一段时间速度耐力训练,200米、400米和600米先后跑几组。”
叶钦点了点头,回答道。这是聂方平给他制定的一个常规的日常训练项目,他在后半程的速度耐力很不错,这是他的优势,虽然日常训练中,会有针对薄弱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但对于自己的长处,同样不能松懈,反而要巩固和挖掘。
这半年到几个月的时间过来,叶钦已经习惯性的会在早上或上午,进行这样一段时间的热身和速耐训练。
“如果是在燕京训练的话,我不是特别建议你上午进行室外训练。”
兰迪-亨特尔听明白了叶钦的话,稍稍思考了一下,接着说道,“燕京的空气质量,还有气温,都比较低,这对于你的身体,你的肺,没有什么好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