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魏姝凝小传1(1 / 2)

加入书签

《魏姝凝小传》

她第一次见到路介明是在太后宫中。

当时她跟着父亲来拜见太后, 太后着实是喜欢她,偏要留她在宫中住上一段日子。

父亲有自己的私心,便兴致勃勃的应了太后。

但其实她并不想, 宫中有什么好,处处管束着,哪里有她江南的府邸舒坦,但她拗不过父亲,直到父亲许诺给她买她一直想要的那支簪子, 她才松口应允。

那支簪子属实美,上好的稀有宝石镶嵌而成,她相中了好久, 但实在是贵的很。

父亲揉她的发, 她错开一步,躲开,使小性子,“我脾气差,打小又没什么规矩, 到时候触犯了宫规,爹可别忘了来捞我。”

她那双桃眼闪着狐狸般的狡黠,小女孩儿心思浅显的很, 明明白白的挂在眼尾, 她的娇憨似是与生俱来的, 好像是再过分的话语从她的嘴中说出都可以被轻易被原谅。

她使小性子的时候,都带着一股娇憨,再过分的话从她嘴里说出, 都会消化掉锋利棱角, 迎面而来的尽是和煦春风。

这是被娇养出的女孩子才有的性子, 被父母怜爱,被兄弟姐妹怜爱,她这一辈子若是情愿,自可走上父母为她安排好的康庄大道——夫婿恩爱,公婆有礼。

只可惜,越是没有受过挫折,越是想要去试一试。

荣亲王弯了腰,拿手指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尖,“那当然,本王就你一个独女”,他先是安慰好女儿情绪,还是忍不住语重心长,“姝儿,宫中不同府邸,我与你母亲惯坏你了,你须得处处收着性子,万不可将在宫中发作那副大小姐模样。”

魏姝凝想着那簪子,自是处处点头。

魏姝凝本想,这段日子说到底不过就是哄太后娘娘开心,嘴甜一点,安分一点,也就够了。

毕竟这一天天的,日短夜长,很快太后娘娘就烦了她,厌了她,要将她送回去。

她心里想的美滋滋,却不成想,最后不想走的变成了自己。

她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见他那天。

那天,天朗气清,微风不燥,慈宁宫殿前竹亭上四周悬挂的白色纱幔被微风拂起,若影若现的露出里面人的一张侧脸。

鼻骨高挺,眉骨深遂,下颚线条凌厉收束,冷冷淡淡的样子,但眼角眉梢皆是不胜收的好颜色。

四周竹林深深,翠绿色的映衬下,他那张脸更是眉眼如画。

她实在是惊讶,怎会有人按着自己的喜好来长。

世人皆爱温良端和的男子,她却偏偏不,只爱这样的冷峻不近人情的人。

他手间握着笔,手骨凸出,袖子挽起了几寸,露出了瘦削的腕骨。

他蘸墨,落笔,行云流水,仪态好的没话说,单看衣袍下微屈的腿,也可以感觉到该是如何的修长笔直。

再看那肩膀,这样的年岁,已经宽阔成这样,素净的白袍套在他身上都难挡殊绝气质。

她从江南来,江南之地,气候最是养人,不乏漂亮男子,但像他这样的,实在是难见。

她说不清,却敏锐的感觉到了自己胸口的动静,动静越来越大,活脱脱像踹了只兔子。

像是察觉到有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他抬起头,淡淡的瞥了一眼,那是不带任何情绪的一眼,目光流转间,都没有过丝毫的停顿,但这已然足够让魏姝凝心跳不休。

在这之前,她是不愿意相信一见钟情的,这所谓的一见钟情,若认真说起,不过也是见色起意,但色相施人,能得几时好

却没想到,她也就栽在了美色面前,慢慢的,她便也就明白了书中所说的,“一眼误终身”。

或许又不恰当,她这段情,从“一见钟情”开始,延续了那么多年,“爱而不得”,招致“念念不忘”,“一腔热血”涌了上去,误了自己一辈子。

爱而不得,爱而不得,才叫人念念不忘。

但当时的她哪里知道后面会吃那么多苦,她只是下意识的靠近这个少年,想认识他,也想让他认识自己。

她提起裙摆,施施然的靠近,大大方方的坐在他对面的位置,她听到婢子唤他,“七殿下。”

支着下巴,肆无忌惮的打量这张被女娲过分偏爱的脸,侧脸已然漂亮到了那种程度,没想到正脸却是更加精致。

尤其是那长且疏的睫毛,乖巧的垂下,遮住那双过分狭长的凤眼,吹一吹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跟着动。

她这么想着,也就真的这么做了。

少女的香味从对面传来,在微风的裹挟下,轻而易举的漫到了路介明的鼻端。

她这一举动冒失又失礼,她当然知道,但她想要试一试,怎么会有男子不为自己心动呢。

她家世好,长得好,往常,得她一个笑,那些王侯公子都期期艾艾,更不要提她主动撩拨了。

她对自己带有十足的信心,她自出生至今,哪里栽过跟头。

却不成想,对面的少年下意识蹙紧了眉,按在纸页上的指尖用力,他甚至看都没看她,收拾纸张、墨砚,起身离开一气呵成。

衣袍随着他走动的动作摆动,她目光盯在他窄细的腰身。

啧啧称奇,可谓极品。

她突然就觉得宫中的日子变得好玩起来了。

关于这位七殿下的诸多事宜实在是好打听,才不过两日,她就知晓了他的那些或光辉或阴暗的过往。

淤泥里长出来的莲,她更喜欢了。

像是她的叛逆期来的晚了,又独独针对一个人一样,他越是对自己不理睬,她越觉得有征服的欲望。

太后待她极好,而路介明这段时间都要为太后眷写经文,一来二去,总是要见面的。

他的确是过于冷淡了,无论她如何找话题,都引不来他丝毫的反应,他甚至于将那份嫌弃厌恶显而易见的晾在眼尾,任她明明白白的看了去。

她自是不在乎的,像她这样众星捧月长大的姑娘,自带傲气,这股子傲气,哪里会被少年的眼神逼退。

她只会觉得,是他没见识,没瞧见自己的好。

她更加勤快的围着他打转,他要抄佛经,她便也跟着抄,尽管没一会儿,就开始在纸上画小人儿。画着画着就都变成了他的样子。

她并不精通女工,却还是将自己绣的歪歪扭扭的香囊递给他,当然了,也一并给了太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