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2 / 2)

加入书签

青苗跟登记在册的老读者一一说明了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谅解。转身,她就把门口的那块牌子撤了下来,换成了免费阅读四个字。

八十年代的人是渴望读书的。

之前有说过,这时候最畅销的书的庞中华硬笔字帖,全年销量上百万,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

令人惊奇的是,严肃文学的销量也奇高无比。

这在现在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现代的畅销书籍许多都是诸如成功学、心灵鸡汤、小说一类。即使是学校图书馆的借阅书籍,青苗记得看到统计中排名最高的也是《明朝那些事儿》。这些书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远远算不上是严肃文学。

而八十年代,先是诗歌的走红,在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之后又是伤痕文学,后来又是寻根文学和现代派的书籍。

古典文学和现代经典文学也持久不衰。比如《红楼梦》,仅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十年间就印了443万册。现代经典文学是诸如巴金、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的书籍。其中巴金的《家》可能是八十年代印量最大的书,两个出版社的两个版本合计就达到了457万册。

当然,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还是港台通俗小说。金庸、古龙、琼瑶、温瑞安等等一批作家的书真实发行量应该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不过很难统计,因为盗印的太多。

像是翻译文学从前一年开始陆陆续续的也出现在了市场上,不过还比较少。

其他的人文社科类还有走向未来丛书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饱受各个年龄段民众的喜爱。

而拥有这些书,甚至更多书籍的图书馆,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了。

用不了几天,图书馆的桌椅已经被陆陆续续地填满。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进来瞧一瞧。

一些后来再版的经典图书尽管内容和八十年代相差不远,可是装帧、纸张等等差的可就多了。

青苗干脆给他们统一换成了未来出版社,出版日期换成了八零年。

时不时就有人跑过来问,“同志,《围城》还有吗?”

“不好意思,只有五本,可能已经有人先拿去看了。”

“同志,《红与黑》还有吗?”

青苗查询一下后告诉他,“中文版的已经没有了,不过楼上还有英文版。”

“英文版!谢谢同志!”那人匆匆跑上楼,生怕慢了一步又被人借走了。

书库旁边的桌椅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头。书柜间人人摩肩接踵,却都尽量保持着较小的音量,不去打扰到别人。

青苗这回,也算是把未来图书馆给打出个名头了。

她曾担心的像是宋明河那样质问是假书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出现。大概是人们这会儿还没有假货的概念,她又已经换了一个出版社,人们只以为是新出版的书籍。同时,这些也不像教科书那样具有统一性。

不能把书带走的情况就是这里挤满了人,青苗都要考虑再找几个志愿者了!

就在这时,青苗收到了一封信。

那是夹在她的书里面的一封信。青苗不能出去,每天都会找几本书消磨时光,有时就放在前台,然后她上楼处理一下其他事物。这回,下楼坐好后,她拿起书,竟然从里面飘落出一封样式精美的信。

打开那封粉红色的信,是一张印染着花朵的信纸。这种信纸可不便宜,现在就没多少人买得起。青苗抽出信纸,一行冷硬的字映入眼帘——“今晚的月色真美。”

青苗下意识抬头看了一下外面,太阳还在明晃晃地挂着呢!

“莫名其妙”

青苗打量了半天,发现上面还真就只写了这一句话,也没找到署名,要是没人认领的话最后只好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唉,今天人这么多,也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

吴知这会儿拿着一本书哒哒哒地跑过来,“青苗姐姐,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青苗接过他手上的书,有心做知心姐姐大显神威,看了两眼后又默默合上书本,慈祥的笑容渐渐在嘴角凝固,最后摇摇头,有点尴尬地实话实说了。

“小知啊,你青苗姐姐也不是什么都会的。这个就只能靠你自己了,也许在电子书库里你可以找到答案。”

青苗大学学的是商科,高数什么的还有涉猎,计算机就完全不行了。

她说完,却没能引起吴知的注意力。

吴知正一脸好奇地看着桌面上那张信纸,表情有一点说不出来的微妙?

“小知?小知?你见过这封信?”青苗连着喊了吴知两三声才唤回他的注意力。

吴知一个激灵,露出一个纯洁的笑容,摇摇头,“有点好奇,第一次见。”

青苗狐疑地看向他,吴知一脸无辜,还眨巴眨巴眼睛给她买了个萌。

真可爱!

葡萄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原本有些枯黄的头发这几天也渐渐养得乌黑发亮。光滑的小脸蛋青苗还捏过两次,手感特别好,就像是滑溜溜的果冻!

心中怀疑的小火苗晃来晃去,最终静止了。

青苗将信将疑地放过了他,只是嘱咐道,“要是看到他的原主人,记得跟他说一声可以到前台来领。要是没人领,我就只能扔了。”

扔了?吴知瞪大了眼睛。

青苗这会儿有了一个听众,自然忍不住吐槽一下,“上面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想说什么?现在还白天呢!哪里来的月亮?”

吴知嘴角抽搐,点了点头。

青苗不禁又露出一个慈祥的微笑,傻孩子!这不就暴露了你其实知道的吗!

自从知道了吴知家里的情况,青苗是全心全意拿他当自己的子侄看待,这会儿自然也不忍心戳破他,轻拿轻放,让他自己看书去了。

吴知从青苗手里接过书,哒哒哒地往楼上跑去,心里满是对裴鹏飞的怜悯。

太惨了!

真是太惨了!

第一次送情书就落得这个下场!

那句话吴知有看到过。

当时他劝大哥哥不要写诗,青苗姐姐不一定喜欢。不一会儿看到大哥哥转身去找了一本情话大全吴知还是蛮高兴的,这总能写出几句好一点的吧?

结果大哥哥怎么又挑了这句所谓的最含蓄情话?

你倒是含蓄了,别人就看不懂了啊!

第14章 八十年代强国路(十四)

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图书馆的人流终于稍微平稳了下来。出乎青苗意料的是,每天都有农民过来。

并不是说农民不能过来,而是农村离图书馆着实不算近,为什么会有农民愿意过来?

青苗没有注意到,不只是农民,国企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