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68(2 / 2)

加入书签

青苗看他老老实实地走了,越发觉得这些侍卫借过来的值!

贺余年登基后钱好多也被他捞过去当新成立的商务部部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青苗这里重新恢复冷冷清清,还怪寂寞的。

贺余年自觉到了该实现当年的承诺回报她的时候了,主动问她,“先生,弟子能有今日多靠先生功劳,先生可有何心愿?”

心愿?

青苗想起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听说理科被视为杂学,还没人学的情况。现在嘛,也只能说比那时好一点,但是还不够。

“我想开一家书院。”

贺余年一愣,没想到青苗想干这个。意外归意外,他还是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好,您想开在哪里。”

“就开在开在京郊那个崇文书院的对面吧!”

青苗眼珠一转,提出了这么个要求。崇文书院是全国知名书院,教出来数不清的大儒。青苗倒也不是想和他们对着干,就是想让他们看看,被他们瞧不起的杂学其实也能很有用。

贺余年一秒都没有犹豫,“行。”

于是,书院就开始筹备起来。

地址选好了,就要建设书院,找老师。

建设这一块青苗拦住了贺余年,没有用他主动提供的皇家工匠,“让阿宽那小子他们试一试吧,你就出个器材,最多一些帮忙的工匠,建设的图纸流程都让阿宽他们自己设计。”

阿宽是当年帮忙制造火药的小孩,他们都是青苗继钱好多和贺余年他们之后慢慢培养出来的。这个设计任务,就是他们的出师考验。等完成了,他们就是大夏理学院的第一批老师。

贺余年不知道是不是想起当年他给青苗隔壁建筑重修的工匠指点的事情,心有戚戚焉,也同意了。

最后,就在书院建设筹备的过程中,青苗又蹭了一下贺余年圣旨的热度。

出海好啊!出海了有数不清的黄金钻石,有埋藏的石油和各类矿产,还有大片无人的土地!

青苗就怕钱好多上任后没人出海了呢!

她就放出了诸如钱好多早年拿到的货物是海外来的,新航线早已有人开拓之类的消息,还宣传了一下自己这里的海图。

数量没那么多,想路上用就自己抄一份带上吧。

于是每天都有商人过来抄地图,抄《海外出行指南》。同时也有崇文书院的人在詹寰宇师兄的推荐下过来借阅自然灾害治理一类的书籍。

这不得不归功于贺余年上任后将前几年科举考实务的创新之举干脆固定下来的做法。

这些读书人都是要当官的!身为地方父母官只会吟诗作对、天天探究天理人伦怎么治理地方?

必须背大夏律法,略懂灾害治理!

不知不觉间,青苗这里的书籍竟然也有不少成了科举必读书目,还有书铺的老板过来试探性地向青苗寻求合作。

合作印书?

行啊!

青苗拿着分给她的那六成直接办了一个杂学知识竞赛,但凡自信对相关内容足够熟悉且能实践运用的学子,均可报名参赛。比赛每年举行一次,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安慰奖四名。能获得名次的学子将获得丰厚的奖金,尤其是第一名,那钱在京城买个一进的小宅院都够了!

可别小看每年这项生意的六成利润有多少啊!

比赛刚刚举行一轮,听说第一批出海的商人已经回来了。

他们不像是钱好多那时候一样只能偷偷摸摸地在港口伪装成外商,而是光明正大地回来。

无论是去了南方的邻国还是跨越了一块大陆,大多数人的船上都装得满满当当,满是货物。

往南方邻国去的商人运回来不少粮食。那边的气候实在是太适合农作物生长了,一年竟然可以达到三熟!他们人口又不多,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粮食,价格着实便宜。

再往南到达另一块大陆的商人有的运回来不少动物。

“那边的草原可大哩!好多稀奇的动物!”他准备售卖给京城权贵,当做消遣。这一类的宠物卖得也不便宜呢!

比他们还要往南一些的商人带回来了大量的钻石和贵金属。

“那块大陆上这种钻石可多啦!就算卖不出去,我还有这些石头嘞!陛下不是说鼓励创新发展吗?这些石头官府好像都收购,至少我能保本,也不算亏了。”

当然还有往西边去的商人,他们找到了不少面目奇怪的外国人。

“他们的头发竟然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金色!”

“那边的环境一点也不好,十分脏乱!”

“也有些好处的,我们国家的一些商品他们十分喜欢。”

这些商人带回来的是商品交换而来的金银珠宝。

至于往北边走的?没有往这个方向的商人。北边的鞑靼占有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大夏的特别行政区,由精挑细选出来的官员管理。那边的马匹、皮革十分有用,大夏展开了关内外的互市,根本没什么好探究的了。

你说再往北?

那就只剩冰原啦!商人们都看过地图,谁都能猜到那一块没有多少人住。没人还做什么贸易?

最后带来消息的是前往东方的商人。

“那边有好多无人的土地!”那商人惊喜地喊着。

唉!围观群众兴致缺缺,都散开了。

我大夏现在也不缺土地啊!无人的荒地开发起来要累死,什么用都没有!

最后是贺余年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记得早年在青苗那里看过的矿产分布图上那一块好像有一种有一种什么矿挺有用的来着。

虽然国内好像也有分布,北方也有,但是这种珍贵的东西应该是越多越好吧?

“从将军,水师训练地如何了?”

“回禀陛下,可以一战!”

“好!既然东边那一块地现在没人就先占下来吧。跨洋过去当做一次训练好了。那边的地以后就当做接应的训练基地吧。”

“是。”

于是两块大陆之间宽广的大洋成了大夏的领海,水师每年在这里训练,训练完了也不直接返航,反而是停歇在对面,进行陆地上的训练锻炼意志。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青苗的书院建好了,老师也训练好了。在贺余年创新技术圣旨的支持下,科举新开几科的吸引下,也有不少人入读大夏理学院。

大夏理学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学院,学识难度等级依次递减。等到从甲院毕业,青苗估计能勉强有个理科大学生的水平,不过具体还是得看个人天赋。任何一个学院毕业都可以参加科举然后被分配进朝廷各个部门,或者是在民间被商人资助着研发新产品。

青苗的图书馆还是在那天繁华的商业街,但是却被理学院视为圣地。

“对面那帮腐儒整天只会喊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黄金屋!”

“是啊!大夏每年多少技术收益于杂学图书馆!”

听到新一代的学子们这么评价,青苗的嘴边不禁也扬起了微笑。

真好啊!

没有了人为的封锁,一切都自由的发展,都为现实需要服务。

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新型的交通系统,更强大的武器,越来越多方便人们生活的小发明

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鼓励下,逐渐呈井喷式发展。

这一段时间,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农业生产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