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北科合作(2 / 2)
在科盟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万的科盟群众在来自北华的专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热情洋溢的建立科盟的各大基础工业。
吃着北华援助的粮食,仔细学习北华技术人员的各种知识教导,北华的形象逐渐在科盟群众的印象中高大起来。
科盟高层对北华来科专家技术人员提供最好的待遇,希望专家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用心的把知识教导给科盟技术人员。
从1865年至1870年,在北华的大力援助之下,科盟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让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产生担忧的地步。
经过五年的发展,科盟的工业处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北华和美国。
1870年,北华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例为28%,其次是美国17%,科盟10%,德国8%,英国7.5%,法国6%,东华5.6%,意大利2.3%。
可以说在北华的全力援助之下,科盟的工业除了技术水平相比西方列强有所差距之外,产量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其他西方国家。
五年的工业成就让科盟高层紧张的心情舒了一口气,也是非常高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科盟高层一直都在担忧西方强国再次对科盟发动军事打击。
万幸的是,科盟终于在北华的帮助下恢复了基本的自保能力。
这五年时间,虽然北华专家建议科盟轻重工业均衡发展,考虑到科盟面临的战争威胁,西方强国对科盟的战争达摩克利斯剑始终挂在科盟高层头上,拒绝了北华专家的提议。
这五年时间各种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重工业,或者能够转换为军事的轻工业。
1870年科盟的钢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260万吨,仅次于北华的6300万吨和美国的4200万吨,高于德国的1800万吨,英国的1500万吨,东华的1200万吨,法国的965万吨,意大利的214万吨。
北华对东华的支持力度远大于对科盟的支持力度,对东华的支持时间更是久于对科盟的支持年限。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明显的差距?
科盟的各项经济指标几乎都是东华共和国的两倍及以上水平?两国面积没有多大差别,都是900多万平方公里,东华共和国的人口是科盟的3倍多。东华共和国的自然环境条件更加优于科盟。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宋肖和高层对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一是,两国群众危机感不同。东华共和国民众没有太多的忧患感,事情不到头上不会着急,尤其是这个时空,东华共和国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安全上没有问题。科盟群众则不同,刚刚经历英法多国联军侵略,安全感不足,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提升国家实力。
二是,两国政府的组织力度不一样。科盟的组织力度和对国家的掌控远不是东华共和国政府可以比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