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秋季大朝(三)(2 / 2)

加入书签

刘荣眯着眼笑道:“如此说来,是东瓯王,有意挑拨,汉廷与闽越之间的关系?”

耿霍连忙点头道:“大皇帝陛下,所言极是,正是如此。”

刘荣灼灼目光,盯着耿霍:“那么,关于你闽越王,出兵东瓯国一事,如何解释?”

耿霍道:“我闽越王,皆因东瓯王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才决意出手,教训东瓯国。”

“此点,望大皇帝陛下明察。”

闽越国,位于大汉东南角,临近海边,属于会稽郡,与夷洲(台湾)隔海相望。

东瓯国,则是位居闽越国中。

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更何况,东瓯国,还在闽越国之中。这就如同让猫枕着咸鱼睡,它岂能睡得着,抵挡住诱惑?

所以,就算没有刘驹的挑拨,闽越王,迟早也会对东瓯国动手。

刘荣,自然不会让闽越王称心如意。打下了东瓯,闽越王睡得着了,朝廷如何找借口出兵,平定后方?

“东瓯、闽越,皆是大汉属国,世代友好邻邦。再者,你们两国,源远流长,本是一部。”

“回去告诉闽越王,冤家宜解不宜结。”

“朕,希望你们两家,罢兵言和,再结盟好。”

刘荣非常清楚,按照闽越王的脾气,根本不会善罢甘休。

虽然刘荣巴不得他们两国打的不可开交,届时好有借口出兵。不过,作为宗属国,该有的态度不能少。

耿霍心里,不以为然。

碍于情面,长揖一礼:“大皇帝陛下仁慈之心,令人敬仰,臣回去之后,定当劝诫我王。”

“臣,告退。”

接下来,刘荣又陆续接见了交趾、南越等国使臣,问及国情,予以肯定、褒奖。

会见完各方,刘荣站起身。通天冠下,十二冕琉遮挡住朗俊面容,开口道:“前几日,御史大夫向朕上书,说自己年岁大了。”

“身体不好。”

“想要请辞,回家颐养天年。”

刘荣话刚说完,满朝公卿,莫不诧异的看向直不疑。

刘荣接着说道:“御史大夫,话虽如此,朕觉得颐养天年,为时尚早。故,朕决意。”

“改任御史大夫直不疑,为太常。”

直不疑起身拜道:“臣,谢陛下。”

点点头,刘荣对他说:“朝会过后,你派人了解两国实情,报于朕知。”

“臣,领旨。”

直不疑领了旨意坐下后,群臣莫不感慨。堂堂三公之一,方才还贵为御史大夫,现在就成了太常。

人生事,不可知也。

“栗贲。”

交代要直不疑,刘荣对栗贲开口。

栗贲满面红光,扫视一眼惊讶的群臣,昂首阔步走出:“臣在。”

“卿到任太常后,勤于政事,任劳任怨。朕,命你为御史大夫。”

栗贲朗声拜谢:“臣,叩谢陛下隆恩。”

“卿到任之后,当时刻勤勉自查,不可稍泄。栗贲,你可否体会朕意?”

“臣,自当从命,不负圣恩。”

……

就在京都这边,开始秋季大朝时,一批被刘荣委以重任的刺史,悄然出城,前往诸侯各国。

出发前,刘荣曾召集了这些刺史,予以交代:“你们到国之后,先与国相、长史会晤,查清诸侯各王境内,铜矿几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