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4章 通商(2 / 2)

加入书签

“现在匈奴束手,边境趋于稳定。”

“朝廷再不出手予以帮助,不好看也不好听。”

“毕竟都是我大汉的诸侯各王,朝廷理应予以帮助。”

“至于说风险,卫青,你来说说看。”说到这,刘荣将目光看向卫青。

“诺。”

卫青缓缓起身,看向殿内诸公。

拱拱手,卫青说起了当时东渡的经历。

“大海广阔无垠,风浪时常有。”

“不过,咱们大汉的海船相较于当年,有着长足的进步。”

朝刘荣拱手一拜,卫青恭敬说道:“这,全赖陛下的先见之明。”

“改进了海船,也大大降低了风险。”

“这次出海,五万余将士落海而亡者寥寥而已。”

话锋一转,卫青猛然提高了声调:“可是冒了风险之后,这收益就大大不同了。”

“仅仅一个小小的支那郡,臣在驻守期间就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

“铁矿、白银矿以及大片的耕田以及当地丰饶的物产。”

“这些东西要是都能运到国内,将是庞大的收获。”

“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卫青坐下后,刘荣脸上带着神秘的笑意,看向在座的诸公。

“诸公,任何事都有风险,就看值当不值当。”

“据报,仅仅临近咱们最近的衡山王刘赐所在的翼伽王朝,遍地都是香料。”

“在当地,有些香料长期不用,长了虫子发了芽。”

“可是这些香料在大汉,却极其昂贵。”

“还有那些个宝石之类,在大汉称得上是稀世珍宝,然而在他们那却很常见。”

“被当地人当成会发光的石头而已。”

说到这,刘荣连连摇头,直呼可惜。

“诸公,这是天大的浪费!”

都知道贸易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年的北塞是这样,现在的丝绸之路只这样。

看起来,将来的海上贸易,也会是这样。

殿内诸公听到这,纷纷心动不已。

“陛下说的都是真的?”郑庄站起身,有些不可置信看向刘荣。

郑庄是朝廷的大农令。

海上贸易要是能带来巨大的红利,将直接影响朝廷的国库。

他站出来问,最是能代表公心而非私利。

最为合适。

“这是自然,衡山王派人亲口到靖海司传的话。”

“想要和朝廷通商。”刘荣笑着对他说道。

靖海司首先要去的就是离得最近的翼伽王朝那边,现在衡山王就算没这个打算。

到时候朝廷派人去了,他也会同意。

用那些很快就会烂掉的东西和大汉换些有用的东西,何乐而不为?

有些事虽说真真假假,可是到时候自然就会成真。

郑庄听罢,沉默不语。

只是袖中颤抖的手,很显然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其他诸人听到这话,也是在心中不断盘算着。

北塞和西域已经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要是海贸再能获得暴利,那…

……

廷议过罢,刘荣单独留下栗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