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荣平远走高飞了?(1 / 2)

加入书签

此刻,如果把小云妈妈干的事说出来,他必然会说就是少荣强奸她女儿,那晚是真的做了,搞不好,小云肚子里还有了刘家的骨肉呢。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他俩结婚的事不假。

刘少荣妈妈清了清嗓子“都误会了,荣生可不是什么小三,那一阵跟我家儿子走得近,那时小云跟少荣的事儿还没成呢,这不,小云跟少荣这俩孩子确定了,年轻人的事谁说的准,现在一天变一个样,肯定是李家婶子瞎说的,你们也不是不知道,她们两家老吵包子,估计是刘梅干的,添油加醋说的不就跟真的似的。”

“现在误会说清了,荣生和少荣之前是有一段,后来小云和少荣看对眼了,这不要成家了,现在也说开了,可别说荣生是什么小三儿了,村里人就是传的可快了,你传他嘴里,传着传着变味儿,委屈的还是人家孩子,我在这儿跟大伙儿说清楚,荣生是个好丫头,可别再传了。”

荣生也识趣,保全自己的面子,“大娘说的对,谢谢大娘替我说话。”

听到当事人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奇了,骂名都骂在刘梅身上,刘梅这次是替小云他们背锅了。

也算还了荣生一个清白。

有些大娘也跟前两日不一样,当起了村里的媒婆,说:“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姑娘,听你王姨说的我根本就不信,看吧,老了老了没看错人,妮儿,我给你介绍,老宋家儿子跟你差不多,咦,长得可俊,跟小妮儿可配了……”

听的荣生头都大了,笑着回绝,她记得荣钦的话:男人还不着急找,搞钱才是正事!

荣钦回忆着,自己来到80年代,已经过了两年了,自己也早已适应这里的生活,虽然没有手机,网络,但有家里人的陪伴,比上一世更温暖。农村生活不靠别的,就靠邻里间的家长里短,王琴和荣军在厂里上班,荣生和荣钦在广播站做宣发员,荣老奶奶在家里没事做做针线活,听听广播匣子,旁边的大橘猫也陪着奶奶,惬意悠闲,唯独荣平有了难题……

荣平在读高中,那个年代,上到这个份上已经挺不容易了,也是沾了光,村里有上学的名额,家里给了荣平,但不巧的是荣平根本不是上学的这块料,每天折磨的荣平想退学,荣生还说他得了便宜还卖乖,荣平却是苦不堪言,大喊告诉他们:你们根本不懂我的苦衷!

荣军也觉得这小子不争气,他们小时候哪有上学的条件,气的不行,抽出腰带就想揍他一顿。

一旁的王琴说,要不送他入部队吧。

这也是王琴听村长说的,好几个跟荣平差不多的,都想上部队,要是表现的好,当个军官,可就光宗耀祖了,可比读书有前途!

荣平一听也高兴同意了,赶快就把入伍申请表给填了,交给村长等政审过了就能参军走了。

荣平觉得只要不读书给他干啥都行,入伍进部队,锻炼体魄,保家卫国,荣平也觉得很伟大的,到时候真有啥出息,让他姐,他妈,他爹,他奶都跟着沾光!

到走的那天,王琴给他准备了好多东西,什么鸡蛋,大饼,几双布鞋……

王琴情绪不好,因为儿子要走了,本来想忍住不哭,还是哭的稀里哗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