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办厂(2 / 2)
许明月听后十分满意,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周文浩,你可以啊,你这回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确实是个有潜力的人才。但是,你考虑过‘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这个道理吗?”
“虽然农产品销售是一条途径,但建立工厂则更有可能带领大家快速致富。你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吗?”
周文浩稍稍一愣,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一方面。
自从他成为村支书,他便设立了农业副业的办公室,控制了村中的财政大权,并划分了五十亩土地进行优质种植。
再加上现在可以做芦苇的外销,村里每年的收入就达到了四万元,这在村子中算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但这都只与农业相关,至于建立工厂,周文浩真的没有考虑过。他坦率地回答许明月:“许镇长,这方面我确实没想过。”
许明月有些恨铁不成钢:“周文浩,你好歹是个大学毕业的,却只囿于农业的框架,没能看到更大的画面。要真正带领大家走向富裕,发展工业才是关键。我其实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来推进这一想法,今天看到你,我觉得或许你可以一试。”
周文浩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立刻明白这是个巨大的机会。抓住这次机会不仅能与许明月关系更进一步,也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急切地询问:“许镇长,有什么具体的项目吗?我们何家村有这个条件吗?”
许明月看着周文浩,像是在做一个重要的决策:“周文浩,只要你有决心,我会全力支持你。就是不知道,你敢吗?”
周文浩深深地被许明月坚定的眼神所吸引,仿佛她正在期待他的回应。这让周文浩瞬间变得热血沸腾。
“只要有您在背后支持,无论何种挑战,我都会勇往直前。”
许明月这才满意的笑了:“周文浩,你这是什么表情?好像要出征似的,其实只是考虑开办一家工厂罢了。我之前在县政府工作过,有些了解”。
“那段时间与县里的供电局有些合作,我发现县里的电缆电线很难拿到货,基本都是外地进货的,如果我们可以在桃源镇上建一个电线厂,市场前景肯定很好。”
周文浩好奇地问:“许镇长,建一个这样的厂要投入多少资金?”
许明月很是随意的拢了拢头发,回答道:“先从小规模开始,大概需要不到四十万的资金”。
听到这,周文浩吃了一惊。他心想,三四十万对于何家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看到周文浩的反应,许明月补充说:“其实资金不是问题,我来桃源镇时,已经和县里谈过,拿到了一百万的扶贫款额度,但我们现在缺的是技术。周文浩,作为大学毕业生,你有相关的技术资源吗?”
周文浩快速地思考了下,回答:“许镇长,现在只要我们有资金,技术问题可以解决,虽然我们桃园县没有相关的厂子”。
“但省内肯定有,我们可以去学习他们的经验,总之技术问题可以应对”。
听到这,许明月很高兴:“很好,周文浩,我欣赏你这种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成功往往伴随着勇气,跟我到信用社去,咱们先解决资金问题”。
周文浩心中欣喜,没想到和镇长沟通工作还能遇到这样的好机会。
如果能成功建立这家电线工厂,何家村的发展势头将势不可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