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分钱(2 / 2)
当所有款项都分配完毕,村民们个个喜出望外。每当周文浩走在村中,都有许多村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这让周文浩心里很是自豪,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受欢迎的好事。
每位村民只得到了十元,但周文浩的一次订单金额却高达二十万元。这使他觉得有点不合适。
但如果他不这么操作,业务就无法继续,工厂就无法盈利。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难题。
然而,几天后,村子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周文浩开始听到了一些不满的声音。
他让徐晓玉和何荣民打探情况,这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是因为村民们得知了村干部和党员分得两百元,而他们只有十元,导致了心中的不满,从而对周文浩产生了意见。
人们常说比较会引发嫉妒,当大家开始相互比较时,情绪就不再稳定。知道这一情况后,周文浩也有些懊悔。
如果他当初听从何荣民的建议,不跟村民分钱,那么村民们也不会产生比较的心态。因为没有了比较,就不会产生嫉妒,这使周文浩体会到了领导的难处。
有时候,单纯的好心并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需要更为周全的计划和更具策略性的行动,以确保事情的稳定发展。
幸运的是,至少村中的党员们对此并没有意见。
从这次的经验中,周文浩对村子的事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决定,未来还是应该依照自己的判断行事,而不是过于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只要他真心为村民考虑,村民们迟早会感受到他的诚意。
他也深知,在村里,党员投票权非常关键。
先富裕一部分人,这是一种策略,周文浩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能保持稳定,没有大的纷争,他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这个想法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他转向何荣民说:“荣民,我之前提议于芦苇荡下游建设堤坝,但当时党员们并不支持,认为这样会增加民众的负担。但现在村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了,芦苇的售价也很满意,我想现在应该可以实施这个计划了吧?”
何荣民笑着挠了挠头:“周书记,建设堤坝这个事,我认为可以进行。”
“但我们需要思考几个核心问题,第一,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堤坝?其次,我们建好之后,下游的村民会不会有意见?如果我们阻断了水源,他们那边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听到这,周文浩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理解了其中的关键:“荣民,我们现在修建这个堤坝的目的就是为了蓄水,这样对下游反而是利好。一旦坝里的水满了,它还不是照样会流到下游吗?这方面不必太担心。关于堤坝的设计,我已经准备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照这个设计,水坝至少能保持五十年的寿命。”
何荣民接着提议:“周书记,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工程交给何惠东来负责呢?”
周文浩好奇地问:“为什么特地推荐他来做?”。
何荣民显得有些犹豫,周文浩立刻察觉出其中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