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章 给农民贷款(2 / 2)

加入书签

谁会想到,何祥峰的女儿,与周文浩已经有着不一样的关系了。但似乎沈佳宁隐约感受到了些什么。

砖厂毕竟是周文浩私有,但却让何小洁负责管理。沈佳宁尽管有所察觉,但她认为只要周文浩不做出过分的事,她都选择相信和支持。

“文浩哥,啥事情这么正式?”周文浩将关于种植姜的商机向何小洁细致地叙述了一遍。没想到何小洁听后显得异常兴奋。

“文浩哥,这个计划简直太完美了!如果你同意,我愿意全权负责这一计划。建立一个公司,我有足够的信心去管理它,让它成功。”

之后,周文浩将此事向许明月汇报,她非常支持。她唯一的担忧是担心与省外贸公司合作时遭遇变故。如果外贸公司能支付部分的定金,那么这项计划将更有可能成功。

因此,周文浩立即致电钱海钧,提及定金的事宜。钱海钧很快就同意了。

只要周文浩的公司正式成立并签署合同,他们就会立即支付三成的货款作为定金。

果然不出所料,钱海钧履行了承诺。在合同签订后不久,他就向周文浩的“何家村文洁有限公司”汇入了七十万元。

看到这笔钱,周文浩坚定了鼓励村民参与的决心。

新公司名为“文洁有限公司”。对于明白内情的人,这名字已经泄露了一些信息。有了这笔七十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周文浩信心满满。

他考虑与何小洁进一步磋商,为了尽快达到一千亩的种植规模,周文浩提议:任何村民如果愿意种植生姜,公司可以预先支付四百元一亩。

何小洁马上表示反对:“文浩哥,你考虑过没有?我们是一家私营公司,而你正在进行的其实更像一个扶贫的项目。这两者是不同的。如果村民在收取了预付款后,生姜的产量没达到预期,或者他们日后选择不将姜卖给我们,公司不就会产生亏损吗?”

周文浩有些迷茫地问:“那我们该如何推进呢?没有预付款,村民怎会愿意种植生姜呢?”

何小洁笑着说:“作为村里的干部,你不应该更了解做干部的意义和村民的心思吗?干部追求的是啥?不就是政绩。村民追求的是不也是利益么。没有人愿意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去种植。”

“你那同学也说了,他已经备好了四十万斤的生姜种子,每斤五毛。他也提到,这笔钱应该由农民承担。每亩土地大约需要二百元的投入。如果农民连这点投入都不愿意承担,那这样的合作或许并不值得。”

周文浩深思了片刻,觉得何小洁的话很有道理。

然而,每亩的二百元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考虑到其他费用,如废料、水费等,每亩至少需要四百元的投资。这意味着,一个农户如果想种植三亩地,他们需要的投资将达到一千两百元。

即使村民手里有钱,他们也可能不愿意投资在不确定的项目上,除非他们闲钱很多。对于周文浩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于是,周文浩找到许明月,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她。许明月却毫不犹豫地说:“这很容易解决。我们可以将这个项目视为镇上的扶贫计划,由镇上领导并借助信用社为大家提供贷款支持。”

周文浩认为提议很合适,于是又次拜访了信用社,和秦晓萍分享了许明月的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