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摩托热(2 / 2)

加入书签

他早就指示村民们,每家都保留起来至少三千斤的生姜。

起初,村民们并不乐意,他们希望能一次性将生姜卖给文洁公司。

于是周文浩向村民们说明了情况,承诺这些保留下来的种姜至少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村民们这才半信半疑地同意了。

然而,由于桃源镇有二十个村庄计划种生姜,何家村保存的一百多万斤种姜远远不够。

其他村庄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上门购买,导致何家村的种姜价格飞涨,最终涨到了每斤一元,甚至有的农户能卖到一斤一元二角钱。

这样一来,每家村民多出来的一千五百斤姜种全部卖掉了,这对村民们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即便是何家村里最贫穷的的何大冬,也赚得了一千五百元。在何家村的历史上,这样的收入可谓前所未有。

由于挣钱的人多了,桃源县便开始兴起了一股摩托热。一辆最简单的摩托车不过是六百八一辆。结果光是何家村就买走了三百辆,差不多是家家都有。

在何家村的引领之下,县城卖摩托车的商户可算是发了财,据悉全县共销售了突破一万辆摩托车。

何家村的摩托车数量增多,确实为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老百姓本身,而是村里的医生何胜利。差不多天天都有因骑车摔伤的病人前来求医。

在县城,摩托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连交警都还不太习惯。这时普遍的观念是只有驾驶汽车时才需要驾照。因此,即便村民酒后骑车,也鲜有人过问。

不仅仅是何家村,摩托车的普及带来的交通事故也接连不断,尽管这些事故大多数并不严重。

然而,即使是轻微事故,对村民们来说也算是一番折腾,何胜利因此业务增多,忙于治疗受伤的村民。

何荣民发现了这一点,便将情况汇报给了周文浩,然而周文浩对此也无可奈何。

他不能禁止村民们骑车,这毕竟是一种新事物,周文浩甚至认为应当给予支持。

闲下来之后,周文浩终于读完了贾意欣送的书。

尽管是偶尔翻上几页,但他也读得非常细致,差不多能够背诵出来。这样专心致志地阅读的人并不多,每次阅读一段落,周文浩的情感都难以自抑。

书中的那些情节,周文浩几乎都尝试过。

无论是在彭秀莲还是徐晓玉身上,他都施展了其中的一些手法。至于妻子沈佳宁,即便不考虑她即将生育的事实,周文浩也从未敢有任何越轨行为。

沈佳宁很保守,与周文浩的办事从来就那一个姿势,什么花样都不喜欢。

何小洁和顾欢欢到底是年纪小,对这些新花样也有些不敢尝试,周文浩对此心知肚明,只好迎合她们的意愿。

彭秀莲与徐晓玉则完全不同,她们对周文浩的一切花样百依百顺,无论周文浩提出什么新鲜玩意,她们总是使出全力配合。

这也成了周文浩沉醉其中的原因,他与这两人的相处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