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章 万家(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的草帽厂的院子,是他看中的地方,准备将他们万家房产的

他得回家探探老爷子的口风,看草帽厂有没有卖地的打算。

莫文军这边忙活着展开自己新事业,民城冷蝶冰箱厂这边也忙了起来。

厂里的食堂改革完了,工人们虽然都有怨言,但是厂里头的工资高,谁都不愿意因为多出这三瓜俩枣的吃饭钱而丢了工作。

虽然有意见,大部分的工人都选择保留了,只有个别,性子火爆,不擅长保留意见的,闹了几回,但是胳膊到底掰不过大腿,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食堂改革完,孟鹏程的

刘琴琴开始每日按时上下班,有时候忙起来还会加点儿班,不过天气渐渐暖和了,小石榴也能出屋了。

该吃奶了,石母就用一个小车子推着小石榴去找刘琴琴,很是方便。

刘琴琴的工作在忙,石静期却没有时间关心,因为他也在忙。

忙着和高团结一起,促成民城冷蝶冰箱厂制冷设备研究实验室的建成。

马良和bj雪冰箱厂的事儿,高团结看得清楚,石静期也看的清楚。

一样电器想要永远保持它的强盛不衰,就得永远保持技术的更新。

只有跟得上发展的步伐,才能在这个社会不掉队。

而想要发展,想要科技创新,不是靠一个人,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完成的。

它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场地,有精密的实验仪器,有专业的实验人才,有充足的实验经费,在千百次的试验之后,得到一个有可能能让技术进步一点点的成果。

想要久远,记得有投入。

高团结自己想了想,有了建设实验室的想法。

和石静期沟通之后,也得到了石静期的支持。

但是想要建一座完善的实验室,太难了。

难不止难在计划和制造,而是难在钱。

制冷设备实验室,没有听说谁家有完备的,也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仪器,所以也做不了预算。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定很费钱。

雪冰箱都不敢轻易投资的事儿,不会是个便宜货。

不过,虽然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不耽误高团结和石静期给厂里汇报。

石静期和高团结都知道,这样为厂子好的事儿,严卫东一定不会反对。

果然,将这件事拿到会上研究,李光明

唯一持反对意见的,是孟鹏程,原因是不划算。

照着孟鹏程的说法,厂里有造实验室的钱,不如拿出来再多开几家门市部,或者多开一个生产车间。

孟鹏程的说法也不能说是错的,毕竟现在冷蝶冰箱刚评上十面旗帜,正是红红火火的时候,扩大生产,必定能让销量越来越高。

而开实验室,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益的做法。

不过孟鹏程的意见是孟鹏程的意见,只有他一个人,意见是不被采纳的。

厂里的会上通过了建实验室的建议,这个工作便又成了石静期的。

石静期比当时刚到厂里的时候还紧张,那时候起初有个安东尼奥带着他,后来又有了马良带着他,让他短期内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工人。

但是这一次,全部都要让石静期自己摸索。

高团结建议石静期等马良从云南回来,马良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必定对这方面有所涉猎,有个商量人,总比石静期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好。

石静期是想到了马良,但是他不能确定马良懂多少,而且就算是和马良商量,他也得懂一些,到时候才说的上话。

抱着这个想法,石静期去了郑州,准备继续开始泡图书馆的日子。

石敬期在忙技术上的事儿,其他人对造实验室这件事儿也不是不管不问。

高团结在厂里转了一圈,找造实验室的地方。

不管这实验室是什么样的,房子总是要造的。

石静期到了郑州,还没来得及上图书馆,就接收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常红星、韩建设、莫文军一起成立了一个叫万家的建筑公司。

韩建设虽然给石静期说过很多次他要单干,他在冷蝶冰箱厂造房子的时候,和石敬期在一起的时候最多,但是作为哥们,石静期从未想过他会真的单干。

听了之后虽然震惊,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韩建设能够成功。

不过他手中的钱去年都买成了房子,对建筑又是一窍不通,所以对于万家建筑公司,所能表达的,也只有真挚的祝福了。

石静期在图书馆泡着的

对于祈坤的回来,大家都不稀奇,但是对于马良的回来,大家都很稀奇。

莫文军拍着马良的肩膀问道:“云南的风景不美吗?安东尼奥这个外国人都留得住,留不住你?”

马良将莫文军的手从肩膀上拿下来,又使劲捏了一下,说道:“云南的风景虽然美,但是也不如哥几个对我的吸引力大。”

一句话说的,几个大男人都觉得受不了,隔壁上要冒鸡皮疙瘩。

马良则是哈哈一笑,问道:“哥几个最近忙啥呢?”

莫文军便把他和韩建设、常红星三人开建筑公司的事儿说了,也把冷蝶冰箱要造实验室的事情说了。

马良想都不想,问莫文军道:“你们要开建筑公司,这么好玩儿的事儿,怎么不带上我一个。”

莫文军没想到聊天又聊出来个股东,很是高兴,对马良道:“没事儿,没事儿,咱们的公司还没注册成功呢,股东还可以再加。”

感谢想把我唱給妳聽的推荐票,这两天有收到大家的评论,有帮着指出问题的,有给鼓励的,谢谢大家,无以为报,只有,给大家唱首歌了,送给你小心心,送你一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