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9(1 / 2)

加入书签

桑拿还汗流浃背,活脱脱的受罪。

出去摆摊也不是好差事,风吹日晒,夏天晒死人,冬天冻死人,标准的夏热冬凉。

崔红兴致高昂,自动忽略银杏的话,完全把它当小孩话,“双儿,你负责蒸,我负责卖,卖一样也是卖,卖两样三样也是卖。”

好爸爸李大力这次也不站在姑娘旁边,积极的出谋划策,“这边离马路不远,崔姨,你出去卖的时候多吆喝几句,让大家都知道这里在卖东西,以后肯定有回头客,时间长了就不用天天挑着东西出去。”

田双急中生智,“那不如我们也开个商店”

“对对对,就是商店,跟供销社那样子的商店。”崔红连身附和。

三个大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银杏愣是一句话没插上醉。她后悔了,出那么多主意干什么,显得你头大脑袋聪明啊,这下子不把他们累坏才怪。

经过讨论,基本达成一致,明天就开始行动,馒头包子瓜子花生生活用品统统都卖。

三位大人都不觉得累,就坐在那里守着火蒸馒头,再搬个小板凳坐在外面守着,比种田轻松多了。

银杏反对无效。

商店起名叫银杏商店。

李大力说村里的银杏树长得又粗又壮,年头也够久,再说杏儿出生后啥都不吃,起了名字后吃啥啥香,身体倍棒,还出息的考上大学,名字也有一份功劳,所以叫银杏商店最好。崔红和田双深以为然。

银杏再次反对无效。

至于卖生活用品,等许扬下次回来后,仔细把位置打听好,到时候多进点货。

银杏这次没再反对。

许扬上学去了,本来昨天就要去学校的,为了送许珍专门请了半天的假。等他下次回来后就带银杏去批发市场,这是他去学校前商量好的。

其实他知道哪里有便宜货又多批发市场,只是那里鱼龙混杂,银杏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单独过去肯定不安全,怎么着也得有个异性陪着。

于是他撒谎说要问同学才知道路。

这一晚上,除了银杏几个人都没睡着。

李大力跟睁着眼睛看着房梁,要不是腿不方便,他肯定能在床上烙几个煎饼。明天得给银杏说下,找个不用的木板写个牌子挂在屋外面。

得好好休养,腿好了挑东西出去卖,姨年纪大了,以后就跟双儿在家守着就行。

不过他最庆幸的是,来北京之前,田双把菩萨像还回去了。

为了减少他的后顾之忧,临走前的一晚上,田双一个人偷偷的上山把东西放在原位置。否则他还要继续良心的煎熬,担心菩萨怪罪。

碍着他的伤势,田双也规规矩矩的躺在床上。思考着明天发多少面,蒸几锅馒头,包子用什么馅,这边的人吃辣不厉害,不能放那么多辣椒。许家拿过来的花生瓜子先各炒一锅,等卖的差不多了再炒。

崔红和银杏睡一张床。她年纪大,觉少,心里藏着事,就更睡不着。就把摊子放在等车那里,上车下车的人多,离家门口也近,一百来米的距离,离学校也不远。

再弄个牌子让杏儿写上商店的名字,等人来买东西就指指商店的位置,家里也需要个牌子,明天一起弄。

这点倒和李大力不谋而合。

银杏第二天起床,就看到三个长辈的六个黑眼圈,一个比一个严重,跟比赛似的。

“妈,你不会昨天激动的睡不着吧熬夜对身体不好,女性尤其要注意,老得快。睡眠不充足会扰乱生物钟,提高患病的风险。”

银杏不喜欢熬夜,上辈子工作强度大,有段时间天天加班,搞到半夜一两点才睡,身体没事,眼睛先抗议,干涩的要命,总是发酸,都不敢睁开。

她当时吓死了,生怕失明,跑到医院拉着医生死活要开药。那个医生无奈极了,第一次见到这种非要吃药的人,没病吃什么药,只要好好休息啥事没有。

俩人僵持半天,最后还是银杏妥协,那个医生坚持不乱开药,堪称业界良心。

田双推了一把堵在灶房门口的姑娘,“去外面梳头,在里面耽误我的事。你妈我早就老了,为了操心你,劳心劳力的。”

银杏撇撇嘴,幸好没说烙煎饼的事,要是说了估计崔红能一边卖馒头一边烙煎饼。

她们都是超人。

“妈,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有味道的瓜子不,一会我出去买点调料,我们炒点有味道的瓜子花生,肯定有人爱吃。”

上辈子有个室友带到学校的咸香瓜子就是自己家炒的,一点也不比外面买的五香瓜子差。

她当时特地问过,室友说是把瓜子放在盐水茴香熬制的水中煮,捞起来后再晾干,之后放在锅里面炒就行。

田双眼睛一亮,杏儿前几年就说过盐水瓜子。只是这个太费力,家里也没那么多盐霍霍,她只听过没炒过,这次炒瓜子卖,倒是可以试试。

一把拉过银杏,又细细询问一遍。

、第125章 风风火火的开始

田双是个很有天分的人,尤其在做吃食方面。

听了姑娘几句简单的描述,又私下琢磨一番,还真做出来了。瓜子原有的炒香味,配上咸咸的味道,挺好吃的。

就连崔红吃过之后都赞不绝口。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瓜子一块一一斤,花生一块六一斤。比市价贵一点,毕竟费了这么多功夫,总得收点手续费啥的。

田双担心东西太贵,没人买,银杏拍着胸脯保证她能找到销售渠道。

她直接把炒好的瓜子和花生打包一大半送到许家。

做出了新的口味,当然得给喜欢的人尝尝,再就是她想借着许家做宣传。许家住在大院,里面大都是双职工家庭,家里有结余。

作为一个田氏炒花生的资深粉,许母收到花生后乐得合不拢嘴。尤其是听说这是怪味花生后,她的兴趣就更浓了。

银杏只在许家坐了一会,家里事情多,她得回去帮忙。

走的时候,许母要给钱,银杏死活不要,说是一点心意,拿过来给伯父伯母尝尝,要是喜欢,以后还送过来。

闻弦歌知雅意,许母立刻会意,这是想让自己帮忙宣传宣传。

她没有一点生气,相反还挺欣赏的。经得起挫折,想得了办法,解决得困难,放得下脸面,标准的贤内助。

许母经过风浪,再加上自身的性格,特别不喜欢菟丝花一样的女子。无所作为,总想着依靠他人,在磨难面前,只能泪眼婆娑的祈求上帝,手足无措。

银杏前脚走,许母后脚就把瓜子和花生挨家挨户的送了一遍,量不多,仅仅能尝个鲜。

不出所料,中午的时候已经好几户人家来问。不一会,许母私下就接了好几单生意。

许父回家的时候,家里闹哄哄的,听说银杏把生意做大自家大院,哭笑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