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1 / 2)
说完又转向李大力,“爸,拿你当挡箭牌不介意吧,不过你的腿真到复核的时候了,明天我休息,正好一起去。”
心里的几个问题都有了答案,田双卸下担子,絮絮叨叨的骂了一会王红梅,又去厨房做饭,家里人没吃,肚子饿着了。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一个贤妻良母,记挂丈夫,担忧女儿,孝敬老人。
第二天一早,田双起床后就往街坊四邻走了一趟,告诉大家她安全回来,也说了大减价的事。亏得她以前还王认为红梅知书达理,人美心甜,每次见面乐呵呵的招手。
其中特别感谢隔壁的吴老师,专门给她送去了五斤花生,她跟许母一样爱吃花生,不喜欢瓜子,说吃那个火气太大。
有胆子小的根本不敢让田双进家门,只在大门口匆匆打声招呼,然后啪叽一声关上大门。
王红梅一家直接没开门,田双没计较,她本来就是外来户,跟本地人肯定没法比,以后少来往就是。
好在开心的事情还是有的,经过医生的检查,李大力的腿问题不大,再养上一个月就可以下地。
这一消息顿时驱散昨天的阴霾,田双乐得买了两斤肉,回家包饺子吃。
准备了三天,商店又重新开业。
大概是被吓怕了,上午几乎没有一个客人来。
尽管银杏在外面贴了条子,写着,“大降价:瓜子花生降价一毛钱,包子降价一分钱。只限今天,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田双急得不行,三天没做买卖,积压了一点货,她昨天晚上特意全部炒了,就想着大降价买的人多。
结果太阳都升到头顶了,愣是没一个人光顾。倒是门口时不时的有陌生人经过,不知道是不是革委会的。
可是杏儿说已经没事了,这些人还盯着自己干什么。
为了弄清楚情况,田双直接搬了个小凳坐在正对大门的位置,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昨天在革委会好像都没见过。
哎,看到一个熟悉的,这是前几天来买过瓜子的,已经退休两年,儿子媳妇都在汽车厂上班。
啊,她怎么走了,不买东西吗
咦,又走回来了,这是去干吗
哈,怎么又走远了
看着那个熟人来来去去三个回合,田双终于知道怎么回事,这是在探查情况。
脑海里自动浮现出银杏说过的话,“对待客人要如春风般温暖,不生气不急躁,对男客细心,对女客耐心,微笑问好,喜迎客到。”
想到做到,田双她真诚的迎出去,拉着人,“大姐,过来玩怎么不到我家喝杯茶,上次还说陪我唠嗑,家里热水都备好了。”
她瞅瞅周围,压着声音,“崔姨在家蒸包子,刚出锅,热乎着,大肉包,去尝尝。”这人就喜欢吃肉包,隔两天来买一次。
禁不住诱惑,被拉着的田大姐半推半就的跟着田双进去。崔红的包子多汁多肉,咬一口香气四溢,味道跟过世的母亲做的一样。已经有五天没吃到,欠的厉害。
田大姐作为今天的第一个客户,不但享受到包子每个便宜一分的待遇,还免费吃了两个。
有一就有二,不一会,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只是一天下来,客人和平时没降价一样多。
田双心里有谱,看来还是有很多人被吓着,处在暗处观望。好在不是一个顾客都没有,只要接下来几天相安无事,情况就会越来越好。
被抓过一次也有好处,至少以后可以睡个安稳觉,不用害怕有人破门而入。
她只能如是安慰自己。
、第131章 有我在你怕啥
许扬放假的时候银杏家的生意终于恢复正常,战战兢兢的顾客们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观察,陆陆续续的再次迈入银杏商店的大门。
有人还牢记着半个月前的商店大减价,耿耿于怀上次没过来,对着田双好说歹说,非要按照减价后的价格来不可。
好在银杏事先嘱咐过,田双应对自如。
一律答复三天后银杏商店酬宾大减价,还有新增各种日用品,到时可以尽情挑选。超过一定价钱,还有小礼品赠送。
这边田双为商店即将到来的新商品造势,那边许扬借了辆三轮车,带着银杏穿行在胡同巷子中。
弯弯绕绕的就像跟走迷宫似的,银杏全程晕晕乎乎的,完全找不着北,更别提牢记路线。
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她懊恼直拍头,连进来的巷子口长啥样都忘记了。
一旁的许扬看着好笑,揉揉她的发顶,一脸宠溺,“再拍就拍傻了。”还有一半藏在心底没敢说出来,有我在你怕啥
重重叹口气,银杏无奈的感慨,“没有方向感的人伤不起。”
走到哪里都能分得清东南西北的人是永远也不能理解路痴的悲哀。
许扬把手伸进荷包里,再次拿出来的时候,食指和中指夹着薄薄的一张纸,在银杏面前晃来晃去。
那张薄薄的纸片牢牢吸引着银杏的目光,她脑袋跟着一左一右的转动,跟个机器人似的,好像不知道累,隐约看到纸片上面有些线条,还有字。
伸手轻轻的接过,捧到眼前一看,是份“地图”。
画的特别的简单,但是特别详细,标注了银杏过来需要在哪里坐车,哪里下车,下车之后怎么走,哪里左转,哪里右转,转弯附近的建筑物长啥样。
特别定制
不知道别人看不看得懂,反正银杏一眼就明白。
看着看着就笑了,抬起头乐呵呵的,“画的真好,谢谢啊。”
空气中弥漫这甜蜜的味道。
许扬面上不显,心就跟浸在蜂蜜里一样,甜的冒泡,嘴里还谦虚的不得了,“随便画的,哪里不懂,说出来我给你讲讲。”
就知道你走一遍记不住路,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许扬对银杏的性情摸得透透的,连带着她的短板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为了画好这份图,他昨天晚上还亲自过来踩点。
一片深情向杏流,效果很明显,看银杏乐滋滋的表情和小心翼翼捧在手里不愿意挪眼的纸就知道。
批发市场汇聚各类日用品,衣食住行用样样不缺。
更关键的是,这里还有人做木料活。
银杏一下子来了兴趣,拿了张纸,按照后世超市里架子的样子寥寥画了几笔。那店长长期干这个,一看就知道要做成啥样,又问了一些小细节,敲定半个月内完工。
得到保证后,银杏另外又提了个要求,让送货上门,她愿意多出钱,还提议店长以后一条龙服务,从做到送再到安装一手包圆。
店长听了之后小眼睛精光闪闪的,这是个门道,晚上回去跟媳妇好好合计合计。侄儿子浑身使不完的劲,干这个正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