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9(1 / 2)

加入书签

补考才通过的,一时之间竟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在这一届的毕业生中算是“鸡立鹤群”。

不过这跟银杏关系不大,她更关心许扬的分配。

许扬大学四年一直是班长,表现优异,再加上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出任务,成绩都非常亮眼,年轻又能干,成为各大领导的重点争夺对象。

连之前教许扬怎么有效对付女人的头也投来橄榄枝,想把他收到麾下。

谁都不服谁,几方较量下,许扬最后被以前的部队重新招回去,副营级,部队重点培养对象。

许扬对这个结果还比较满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杏儿得留在北京读研,两年的时间,见面不容易。不像现在,最起码一个月聚一次。

吭哧半天,终于把结果告诉银杏,偷偷的打量她的神色,就怕她不高兴。

“哎呀,那边的狗不理包子很好吃耶。”

眼睛放光,还没有吃过正宗的,一直只存在于传说当中。

“”关注点怎么是这个,许扬觉得自己很受伤,“杏儿,以后咱们得几个月才能见一面。”这个才是重点好不好。

银杏小手一挥,大方的紧,“那边离北京也不远,坐火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我寒暑假就过去看你。”就在隔壁市,虽说没有高铁没有动车,可还有普快呀。

“真的”喜上眉梢,正想着如何让杏儿答应寒暑假过去看他,不妨意她自己提出来。

“难道你不喜欢”

“怎么可能,我高兴的都快傻了。”许扬笑逐颜开,“你答应的,到时候一定要守信啊。”寒暑假合起来也有两个月,六十天哩。

“嗯。”银杏点点头,顺便过去吃正宗狗不理包子。

“杏儿,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嗯,你好好工作,我好好学习,咱们一同进步。”握着小拳头,“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毕业前,大家的去留都定了下来。

许三姐进了报社,她文笔不错,早早被日报看中。龚安得知后,小小的庆贺一番,媳妇这么优秀,他也不能落后。

陈兰被分配到老家那边的省财政厅,心满意足,临走前破天荒的请银杏吃了顿饭,哭了一场,感谢银杏对她的照顾和宽容,并再次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道歉。

史小花则被编辑部要走,她在大学期间发过几篇豆腐块,入了编辑部领导的眼,直接联系学校把人留了下来。

至于风云才子赵志刚,他和银杏一样,继续读研深造,跟的导师是个大拿,在行业说出去排得上号的那种,资历背景都很深厚。

秦小小也回了老家,进的那边的税务局。

老大难梅寒在经过长时间的无人问津后,终于被家乡的一个不起眼的单位领走,是全班分的最差的。但是她一点也不想去,倒不是觉得单位不好,而是想去秦小小家那边的工作,找了辅导员好几次,都没达成心愿。

辅导员觉得梅寒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档案有污点,成绩差的离谱,好不容易有个单位愿意给她机会,还挑三拣四,真不知道脑袋瓜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没有本事要求还怪多,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荡。

毕业季多多少少会有些感伤,银杏的班长组织大家出去吃了顿饭,提前预祝所有的同学前程似锦,又贴心的记录下每位的联系方式,最后合影留念。

银杏数了下,有一大半的人留在北京,进的几乎全是高大上的部门。

、第187章 伤感又俗套的故事

这个新年银杏过得特别忙碌,腊月二十八才和长辈一起回到张家湾,过了初二又往北京赶。

因为许三姐要结婚,时间定在初六。

本来龚安是想等许三姐毕业那天就结婚,一手毕业证一手结婚证,但是许母觉得腊月结婚不好,强制把时间挪到正月。

许珍没回来,她怀孕了,大龄产妇,怀相不好,医生建议在家静养。

地主和他媳妇把这句话当做金科玉律,亲自在家看着儿媳妇,生怕孙子或者孙女不见。陈荣进担心媳妇的身体,也建议她老实呆在家里。

许珍虽说要强,但是更想成为一个母亲,配合度高达百分百。

许母听说大姑娘怀孕,乐得合不拢嘴,叮嘱一遍又一遍,不准乱跑。许三姐也亲自打,让大姐生了之后带着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再回来玩。

最后陈荣进一个人带着礼品赶回北京参加婚礼。

龚安得知许大姐怀孕后,羡慕的无以复加,拍拍大姐夫的肩膀,想让他教两招,神速呀。

结婚这天大雪纷飞,龚安穿的精神奕奕,脸蛋上还被人涂抹了两处高原红,看着特滑稽。

接到许三姐后,更是全程傻笑,就跟捡到金元宝一样。

连他的下属都不忍心再看,偷偷跑过去跟他耳语,让他把嘴巴咧小一点,一眼望过去跟个大尾巴狼似的,尤其是跟柔弱秀气的许三姐并排站在一起,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怎么看怎么别扭。

气得他恨不得一人踢几脚,要不是今天结婚不宜动武,他的连环脚早出击了。

哼,上班了再收拾你们,今天的重点是媳妇。龚安侧过头对着秀色可餐的小媳妇,心头变得火热,大冬天的竟然觉得热得慌。

一定是温度升高了。

一定是的。

春天来了。

喝杯凉水降降温。

许三姐的婚礼很热闹,龚安的同事简直不要太闹腾,自动分做两拨,一组帮忙老大挡酒,二组则负责给客人敬酒,好不热闹。

还有两个有眼色的拉着许扬一杯一杯的灌,誓要陪好老大的小舅子,让他挑不出一点错。

许三姐的婚礼过了两天,许二姐就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去国外读研。

接连嫁了两个女儿,再送一个出国,家里少了一半人,许母很不得味,半夜坐在床头偷偷抹眼泪。

许父听到啜泣声,坐起身子,“老婆子,哭啥孩子去国外上学,两年后就回来啦。”

许二姐已经答应,学成后归国,不会定居国外,更不可能更换国籍。

“二姐就是傻,非要守着诺言,说什么都不听,一根筋。”

“孩子大了,让他们出去闯闯也好。”

“你就一点不心疼离家那么远,听说那边都吃面包,连白米饭都没有。”

“再疼也没用。二姐跟大姐一样,从小有主意,非得试过才死心。”许父又何尝想让儿女一个个远离,可他不能自私的折断他们的翅膀,让他们呆在跟前尽孝。

“以前他们小时候觉得吵,觉得闹,现在房子安安静静的,我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再过两年许扬和银杏结婚,家里添丁进口,又热热闹闹的。”

“就是以后只能每家一个孩子,要是银杏再大几岁就好了。”许母挺可惜的,她倒不是重男轻女,只是纯粹想多几个小辈,儿孙绕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