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0(1 / 2)

加入书签

态。

众人齐齐点头,说着差不多的话。

李大力十分配合,“哎,当时没钱,这不是姑娘要结婚,婆家送了彩礼。再说,我们和佟家闹得不像话,他们未必肯卖给我们。”

财不外漏,哭穷,是李大力特别熟练的技巧。

“你们亲家条件挺好的啊。”

开口的是胡同尾上的田保根,有四个姑娘,三个儿子,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交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姑娘在他心中,就是为儿子铺路的。

晓得银杏嫁了个好家庭后,变着法的打听,他媳妇更是常到田双跟头套话,拉关系,想让银杏帮忙给她姑娘介绍男朋友。银杏怎么可能同意,跟水蛭一样的家人,吸着就不放,谁娶谁倒霉。

现在得知李家买房,竟然还有亲家贴补,田保根暗恨自己家的女儿怎么没那个运道,找个肯给他买房子的对象。

李大力忙着打扫,头都不抬,“我姑娘孝顺我们,女婿人也不错。”

很不喜田家,姑娘就是为了儿子活,待价而沽。如果不是因为做生意,和气生财,老早把人赶出去了。

其他人也多看不惯田保根,很鄙视,大家都有点重男轻女,但是像他那样,毫不顾忌吸姑娘血的,少见。

懒得搭他的话,其他人把话题转移到佟家身上。

有人忽得想起王红梅,街坊邻居的,不知道怎地那样坏,安慰李大力,“那事也不怪你们。”

李大力嘿嘿的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是王红梅心思歹毒,自尝恶果,他还嫌对那个女人惩罚太轻了呢。

一直站在外围没说话的张老太突然语出惊人,“你们知不知道,王红梅跟佟子离婚了。”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什么时候的事”

“你怎么知道的”

“佟子对红梅挺好的,他同意离”

“佟老太太没劝劝”

“”

众人迅速围着张老太,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起来。

李大力停下手里的扫把,不由自主的往外挪几步。田双和崔红也走到门口停下来,盯着张老太,眼睛里掩饰不住的惊讶。

也跟佟家住过一年半的对门,印象中,王红梅趾高气昂,每天穿着小皮鞋咚咚咚的从门前路过。据说在家也是说一不二,佟老太没有一点话语权,佟子也完全听媳妇的,很多人背后喊他“耙耳朵”。

所以大家第一反应都是,王红梅要离。

张老太很乐于跟大家分享从老朋友那里得来的消息,朋友是从她表嫂那听说的,表嫂现在跟佟老太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来源绝对真实可靠。

“红梅不是工作没了嘛,”张老太手舞足蹈,“他们搬家之后就佟子一个人上班养家,压力大,佟老太就想着分担一下,决定出去摆摊。”

边说边瞅着李大力三人,见他们神色正常才又继续往下。

“红梅一向看不起小贩,不愿意跟着婆婆一道出去。佟老太无所谓,让她留在家里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坏就坏在,红梅以前在家娇生惯养,结婚后更没进过厨房,家务活不会呀,饭也做不好,不是夹生就是糊的。”

张老太双手摊开,特别鄙视,一个女人连基本的家务活都不会,也不知道爹妈怎么教的。

“为了这个,佟子跟红梅开始吵架,天天吵。佟老太没办法,只得重新拾起厨房的活计,又舍不得丢掉赚钱的事。干脆每天吃了饭去摆摊,到了下班时间就晃悠悠的赶回去做饭。”

一阵冷风吹过,张老太抿了抿嘴唇,有点干,鼻尖也微微泛红。

“佟子不忍她妈这么辛着,想让红梅去摆摊,红梅怎么可能干,好不容易几天没吵,又继续了。”

摇摇头,叹息一声,张老太接着讲。

“春上的时候,佟老太病倒啦,送到医院,医生说是累的,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

张老太一点不觉得意外,就佟老太那拼劲,不出问题才怪,还把自己当个小年轻。

“她一病,摊子没人管,家里也没人做饭。佟子天天两头跑,工作分心,犯了大错,领导把他开除了。回到家就跟红梅吵,吵着吵着动手起来,把红梅收拾了一顿。”

张老太可惜,要是早这么管管红梅不就没后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红梅炸了,当场就要离婚,说老公没出息,婆婆投机倒把,指不定哪天进去了。佟子本来就在气头上,听她这么一说,啪啪又是两巴掌,拉着人就去离婚,劝都劝不住。”

众人唏嘘不已,没料到佟老太太走后发生这么多事,一起当邻居几十年,听说她的遭遇,俱都同情,有几个甚至表示要结伴过去探望。

李大力对整个佟家没一点好印象,面无表情的继续打扫,听听就当娱乐了,给生活增加一点调剂品。

田双倒是若有听思,回去后关上门转头拉着姑娘苦口婆心,不要太任性,不要太张牙舞爪,不要太霸道,时间长了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

佟子以前对王红梅跟许扬对银杏差不离,被逼急了,不也打人离婚。

银杏好笑,她不会跟王红梅似的,整天作死,好好的日子走进死胡同。不过母上大人也是担心,非常有耐心的听她训导个把小时,一再申明,婚后家庭事业一手抓,力争把小日子过得红红大火。

口头上的保证还不够,田双里拉着银杏到厨房练手,进行婚前最后一次培训。

没办法,始终担心,姑娘以前但是娇养,到了婆家当媳妇,请客做饭样样都得会。

、第210章 妙啊,这种办法

搬家这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

李大力请了几个人,先把架子抬过去,至于其他能规整的大件,也让工人先搬,零零散散的还是得自己来。

他既高兴下雪来买东西的人少,不会耽误太多事,又纠结下雪搬东西不方便。

不光这些需要挪动,电话也要移走。

当时装的时候为了做生意方便,装在这边,现在却一点也不方便。

李大力最开始没打算把电话带走,他们一家人用许珍的房子站稳脚跟,这几年却没给几个房租钱,主要是许珍不要,你多打点过去,她能第二天再给你再打回来。现在留下电话算作一点点的补偿。

但是许珍一年难得回来一回,电话在这边无用武之地。

最后还是崔红发话,过年给许珍的两个儿子包个大红包,她总不会再推辞。

这边如火如荼的搬家,许扬在他那边也收拾的热火朝天。

房子早已申请下来,两室一厅,附带的有基本的家具。

但是许扬不满意啊,放假的时候一趟趟的往商城跑,花钱花的极其痛快。

又细心的给玻璃装上窗帘,此举让大院里的军嫂齐齐感怀。额滴个乖乖哟,许营长真是吃多撑着,住在四楼,还弄块布挡着,谁没事跑去偷看啊。

六个指头挠痒,多此一举。

不如把布给他们,可以做身衣裳穿哩。

事实证明,这点不算什么。

在许扬拉着三大件到大院的时候,军嫂们算是彻底惊爆眼球。

不是陪嫁,而是许营长自己掏钱买,好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