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8(1 / 2)

加入书签

坐在家里等着。

田甜午饭前回来的,两眼红肿,明显大哭过。

秦母赶紧迎上去,“媳妇,咋样”

“我爸说我猪油蒙了心,我跟他大吵一架,气不过跑回来了。反正我说了,要不接受外孙,要不同时失去姑娘和外孙。”

秦母和秦父对视一眼,安慰田甜,“儿媳妇,你受委屈了。”

田甜,“妈,你说我爸咋就不能理解我”

秦大嫂听了,差点笑出声,死死憋住,这妯娌是被下降头了吧

秦母拍拍田甜的手,“好孩子,别哭啦,眼睛都哭肿了。下午我跟老秦去找找你爸,我们坐下来一起好好商量商量。”

儿媳妇都放话了,她跟老秦走走过场。再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田父没权干涉他们家内部事宜。

田甜把包包放好,“妈,你别理我爸那个老顽固,我的事我做主,他管不住。”

秦母更乐了,有这句话在,她底气十足。

上午只让儿媳妇跑一趟,目的就在于此,让田父知道,是他女儿自己同意的,可不是他们相逼。

其乐融融的吃完饭后,秦父秦父压着儿子去田家负荆请罪,田甜也跟在一起。

田父怒不可赦,但是耐不住姑娘在一旁拖后腿,拼命地要养那个私生子,最后无奈同意。

目的达到,秦父秦母乐开了花。

又是保证,又是拍胸脯,再不让田甜受半点委屈。

秦母很大方的拿了几条小黄鱼安慰田甜。

田甜压根没推辞,她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她愿意接受那个野种,只一条,她不能生。

初初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她大哭一场。田父田母陪着她,一句重话都不敢说。

田母本来的主意,是让她低嫁,找个能压得住的男人,最好是农村人,有田家当靠山,绝不敢把她咋样。

可她不干。

她不愿意吃苦。

相中秦二哥,一是看他条件不错,马马虎虎过得去。二就是能说会道,擅长哄人开心。三就是秦家一家人官迷,懂得取舍。

她老早发现秦二哥的异常,也晓得梅寒的存在。

她不动声色。

连有人寄匿名信件,她都无动于衷。

放任梅寒和秦二在一起,只为了要一个孩子。

就算不是梅寒,也会是别人。梅寒是个蠢女人,却爱自作聪明,十分好对付。

当时把婚期提前,就是因为发现梅寒怀孕了。

她一直关注着梅寒,收买了离她不远的一个老太太,让人帮忙盯着。

老太太是过来人,火眼金星,一眼看穿,又暗搓搓的打听,果真梅寒的大姨妈没来。

后来的发展一切如她所料。

秦父秦母要孙子,不要妈妈。

正和她意。

她乐得配合,也捞了不少好处。

不过秦二的风流韵事只能有这一个,如果再来,那就让他晓得,她只甜在外表。

、第326章 兑现诺言

给梅寒店子供货的老板从南方过来了,气得要死,几万块钱打水漂。

可梅寒“消失”了,他们找不到,只能去找黄雯。

黄雯一点不怕,还是那句老话,她就是一个小小的打工妹,无权无势,又无钱,也无能为力。

无耻的言语深深的惊呆了对方。

他记得每次通电话的声音,就是眼前的女同学,是她要进货的,进多少也是她拍板,全是她在负责,结果现在亏了,立马撇得一干二净。

黄雯还有店铺的钥匙,把对方带到仓库后,拍拍身上的灰,又毫不留恋的离去。

老板看着成堆成堆的货,愁眉不展。

带回去吧,邮费都不得了,且带走后又往哪里塞,也是个问题。

扔在这吧,又不甘心,都是钱哪。

老板脑袋灵活,在t市转了一圈,就去找银杏。

原因无他,银杏乐购生意好。

他想让银杏接手仓库的货,能卖一点是一点。还有就是,打好关系,也许能再找一个销售渠道。

银杏在老板自报家门后,对对方的来意一清二楚。

她非常乐意做这单生意。

只一点,觉得对方开价太高。

不是她说,就那质量,就那不流行的款式,就那随处可见的瑕疵,只能用价格吸引别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二人讨价还价,你往上提,我往下砍。

老板事多,没时间多停留,最后以极低的价格咬牙成交。

就是这,银杏还出了大几千。

由此可见,黄雯是进了多少的货。

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都有。

银杏拿到衣服后,就把余光头喊过来。

余光头的小弟经常到乡下收山货,走的地方多。

她已经想好,打价格战,卖到农村家家户户去。

凡是春秋装,十块钱一件。

凡是夏装,八块钱一件。

凡是冬装,二十块一件。

没打算放到店铺卖,店子是往专卖店方向发展的,不能自毁口碑。

实在卖不去,再找人拿到公园卖。

反正进价便宜,卖得也便宜,不愁没人心动。

余光头听说后,拍着胸脯子保证,肯定会把衣服销售完。

“嫂子,可以找别人帮忙不”

“当然行啊,卖一百块钱得八块,多买多得。不过不能在银杏乐购卖。”

“嗯,晓得嘞。”

说干就干,余光头的动作很快,他发动了四位小弟家的亲属,再加上他们收山货时积极的帮忙销售,等银杏一年一度的生日来临时,积压的存货已经全部解决掉。

银杏本以为起码要大半年,没想到只用了四个多月。

余光头的小弟们尝到甜头,觉得卖衣服赚的又快又多,竟然萌发了要去做服装生意的想法。

还别说,余光头也看好这个。

屁颠屁颠的跑去进言。多进点便宜衣服,他们帮忙卖。

没办法,家里穷,手头上没钱。只能嫂子进货,他们帮忙,赚一点是一点。

可银杏这次干脆的回绝,经济正在腾飞,质量不好的衣服做得了一时,做不了几年,况且再从南方进货,绝不可能再有那个价格。

如果不是因为老板当时被动,他绝不可能松口。

别看这批货卖得快,赚得响。可等到下批,就难出手。

条件好点的,瞧不上有瑕疵的衣服。

条件不好的,之前已经买过,就不会短时间内再买,起码一年内再换新衣的可能性不大。

余光头对经济是在飞,还是在爬,没多大感觉,他每个月的工资一大半还账,剩下的一小半拿出来存到银行,准备以后娶媳妇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