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0(1 / 2)

加入书签

帮忙,银杏每次答应的好好的,可从来不执行。媒人不好当,一个干不好,就要落埋怨。

幸好黄雯不是她牵线的,否则安母真能堵上门骂。

这就是不成功便成仇。

“李老师,你父母又来啦。”安母笑眯眯的打招呼。

银杏听了,差点黑脸,什么叫又来啦,搞得跟打秋风的亲戚一样。

她爸妈自力更生,一个月赚的钱比公公婆婆的工资多得多,每年还给孤儿院捐款,虽说留名,可也不求回报的好不好。

“爸妈把十六送过来。”银杏把十六抱起来,“十六,这位就是安叔叔的妈妈,你喊什么呀,外公外婆平时怎么教的”

十六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安奶奶,你好。”

安母看到他又想起安小四,脸上的笑容消失一半,另一半勉强挂着。

“哎,真乖。”

“十六从小就是个乖孩子,回北京了公公婆婆教,在t市我爸妈教,他一向招人疼,摔倒了都自己爬起来”

银杏足足讲了五分钟十六的好话,眼馋死你。

别看安母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可孙子孙女都不在京市,离她最近的小儿子婚姻一波三折,结了离,订了散,说出去一把辛酸泪。

安母还真的挺羡慕,老了就图个团圆,可小儿子如今连个着落都没有。他们瞧得上的,人家看不上他们,看得上他们的,他们又不乐意。

怎样都难,老大难。

银杏显摆完,抱着儿子,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崔奶奶,爸妈,你们别听她瞎掰扯,就见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儿子好。”

李大力他们做了好几年生意,啥样难听的话都听过,完全不以为意。生闷气伤的是自己,别人又不会掉块肉。

这是许母第二次见到田月,离上一次见面有一年,也是她跟着李大力他们回老家,经过京市,留下来吃了顿中饭。

“田月,一年不见,又变漂亮啦。”

“姑姑对我好,整天嫌我瘦,逮着机会给我补,现在又白又胖。”

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田月到t市上学后,只要有空,就往田双那跑,特别勤快,扫地洗衣带十六玩,样样都干得来。

田双对伯父伯母一直有心结,但小辈无辜,对田月真心不错。有时候对着银杏吹风,说田月咋咋能干。

甚至让许扬在部队里瞅个年轻人,介绍给田月。要求还挺高,要上进,最起码念过高中,最好上过大学,家里条件不能太差,和田月年岁不能隔太多。

许扬在部队里扒拉一回,符合条件的,都已经有媳妇,没媳妇的眼光都特高,非名牌大学门当户对的不要。

其实也是,田双的要求是青年才俊,年轻有为,这类人一向是香馍馍,不缺介绍人,也不缺媳妇。

田双又把目光投向银杏,让她在学生里面找。这回要求挺简单,长相周正,为人正派。

银杏真觉得她妈在社会上历练一遭,眼光还真提升不少。她的学生,不是本科也是研究生,好大学不愁好工作,可不就剩下长相和为人两方面要求。

就连李大力说起田月来,都禁不住的夸。

只是银杏这学期忙着毕业的事,在t市呆的少,正打算等明年年初好好的帮忙找找。

田月人品行不错,眼神清明,不急功近利。虽说接近他们带点讨好的味道,可也无可厚非,谁不想以后过上好日子。

宾主尽欢后,银杏送他们去火车站。

许母准备了好多吃食,给他们带上当干粮。

十六知道姥姥姥爷要回老家,挥着小胖手喊,“曾姥姥,姥爷,姥姥,表姨,再见,祝你们一路顺风。”

田双也挥挥手,“十六,姥姥走啦。”

十六一本正经,“等十六长大了,送曾姥姥姥爷姥姥和表姨回家。”

田双感动的不行,一把抱过外孙,狠狠亲香一口,恨不得不撒手。

车站的喇叭提醒进站,田双才放手,依依不舍的向前走,一步三回头,还在朝十六拜拜。

目送亲人离开,滋味挺不好受,银杏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沉默的回到大院,迎头又和安母碰上。

“李老师,你爸妈走了”安母笑眯眯的。

“刚送他们走。”

“许扬什么时候回来”

“腊月二十八。”

“小四也是那天。”

“那估计一起。”

“小四和许扬从小认识,长大了又在一个部队工作。”

“挺有缘分的。”

“可不就是。”

安母絮絮叨叨讲了半天,银杏见十六一直揉眼睛,知道他要睡觉。平时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今天因为送姥姥姥爷去火车站,坚持不睡,这会儿瞌睡来了。

银杏急匆匆和安母拜拜。

腊月二十八晚上九点多,许扬风尘仆仆的回到家。

见银杏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没恭喜你能干的老公呢。”

银杏笑了,“恭喜我能干的老公,谢谢你让我体验一把当官夫人的感觉,很爽。”

许扬好像很受伤,“就知道岳父守不住秘密,我的惊喜总是被他截胡。谁让他是我的岳父,我只能认栽。”

银杏满头黑线,“”合着你是在诈我。

许扬又大方的摆摆手,“不用谢,我的媳妇。更上一层楼,风景很好,你我携手并进。”

银杏,“”你个戏精。

、第392章 知足常乐

许扬过年的假期只有四天,大年初二就动身返回部队。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好不容易抱着媳妇睡了几晚上热乎觉,又要一个人形单影只。

他觉得自己好不可怜。

银杏在京市等着李大力他们,打算等他们来后,一起过去。

田月和去年一样,照旧背了一袋子山货,一半给许母,一半带到t市。

田山林对她寄于厚望,准备的山货量足品质又高,一袋子算下来大几百都不止。

想的特别明白,大女儿先混出去,也能拉扯一把二女儿和小儿子。只要孩子们都跳出农门,他这辈子的苦没白吃。

特别是田月回去说,田双在帮她介绍对象时,田山林更是感激不尽,堂姐介绍的肯定不会差。

偷偷的塞给田月五十块钱,让她拿给十六当过年红包。

想想觉得不够,牙一咬,换成百元大钞。

又想了一会,把五十块钱还是放到田月手里,让她买件好看的衣服穿。和相亲对象见面时,一定不能寒酸。

要不是大过年哭不吉利,田月肯定会哭得稀里哗啦。

自从马美丽那女人走了,她爸过的有多苦,她全看在眼里。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花,衣服上全是补丁,五颜六色的,一年四季破洞鞋天天穿,赚的钱全投资在孩子身上,自己活成苦行僧。

为了他们姐弟三人,她爸后娶了个寡妇。其实也不算娶,就是搭伙过日子,连结婚证都没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