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 / 2)
名叫做林蛙。
林蛙是水陆两栖的蛙类。
春天的时候从河里出来,在一些水泡子和山间小溪里面产卵,然后上山,在山上吃各种虫类和草。
秋天天冷的时候,下山回到河里过冬。第二年春天清明前后,再从河里出来,产卵上山,如此循环往复。
林蛙是一种美味食物,雌性的林蛙,身上有两块油脂,叫做林蛙油。
林蛙油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个是作为名贵的滋补品。另一个是经过提炼后,作为高级的航空润滑油。
因为是天然的生物制品,不像一般的化学合成润滑油那样,对于机体有损害,所以非常珍贵。
林蛙抓回来之后晾干,就可以卖到供销社去,每个两毛钱。
林蛙在山上和水里的时候,捕捉非常困难。
不过当地人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在林蛙上山和下山的途中捕捉。
林蛙上山的时间,就在清明前后。晚上从河里出来,一点一点儿地跳到山上去。
一天走不完,白天就找个地方隐藏起来,躲避人、蛇、鼠等各种天敌,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往山上跳。
林蛙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就是捕捉的最好时机。
林蛙没有什么攻击能力,只要有个亮光,能够照见地上的林蛙,伸手去拣就行了。
这就是所谓的“照蛤蟆”。
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照着做就行。
松树明子兜的结构很简单,几根钢筋连起来就行,没一会儿就做完了。
刘铁匠在水里泡了一会儿,温度降下来,捞了出来。
“还有些烫,弄个棍子挑着走,别烫着”。
“我知道了,三姨夫,多少钱”
“要什么钱快走吧,早点回家”。
“那就谢谢三姨夫啦”。
林驹到旁边撅了一个草棍,挑着走了。
刘铁匠从椅子上拿起衣服,准备穿上,就见衣服下面有两盒白猫香烟。
“这个孩子,都说了不要钱,还给留下两盒烟”。
刘铁匠自言自语,打开烟盒,抽出一支,靠近炭火没多远,烟卷就着了。
刘铁匠抽了一口,缓缓把烟雾吐出来。又自言自语道:“真是个好孩子,又懂事儿又有出息,只可惜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13章 母豹子和公狗子
林蛙出水上山,喜欢在阴天或者下雨天。
这样的天气湿度比较大,雨天天敌出来的少,是它们最好的迁徙时机。
这两天,林驹就一直在等着这样的天气。
清明时节,节气变迁,一般总会有阴雨天,只要耐心等待就行。
今年是4月5号清明,因为都要上坟扫墓,学校今天放假,晚上的培训暂停一天。
中午的时候天阴了,林驹就开始准备好了松树明子和口袋。
口袋是用于装林蛙的。
晚上吃过饭,天黑了,河边就陆续亮起了火光。
火光发红,比较大的,点的是松树明子。光亮比较白的,是嘎斯灯。
嘎斯灯,一般在矿区里面用,矿工们下井的时候,就用嘎斯灯照明。
嘎斯灯的燃料是嘎斯石,其实就是碳化钙,遇水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乙炔,乙炔燃烧发出雪亮的光芒,就用于照明。
嘎斯灯的工作原理,其实就跟乙炔切割一样。
在马家堡子通电之前,许多人家就用嘎斯灯照明,成为煤油灯照面之后的一个照明工具。
想照蛤蟆的,不仅仅是林驹一个人。
本地人也都懂得照蛤蟆的方法,所以二道河的两岸,一时间灯火通明。
“老四,今晚上这么多人,看来照不着蛤蟆了”。
二姐林驰不禁有些担心。
“那咱们就早点儿去吧,晚了都叫别人捡去了”。
老五林骥早就跃跃欲试。
“别人都去了,咱们就不去了”。
林驹反倒不着急了。
“不去怎么行,今天阴天,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那个店”。
“咱们先睡觉,等晚点再去,妈,你先别睡,看着点儿三星,三星出来了,再叫我们”。
这个时候钟表还是稀罕的东西,年纪比较大的人掌握时间,白天就看太阳,晚上就看星星,来确定时间。
看太阳,林驹懂得一些。看星星确定时间,他就不懂。不过他妈会看星星。
“傻孩子,今天阴天,哪里来的星星。我一会儿出去看看,等到河边儿没人了,你们再去”。
迷迷糊糊中,林驹被母亲叫醒了。
“老四,外面下小雨了,河边儿早就没人了,你们去看看”。
林驹一听,就精神了。
急忙爬了起来,没多一会儿,二姐林驰和老五林骥也起来了。
老六和老七原来也张罗要去,这会儿怎么叫也不起来。
林驹、林驰和林骥姐弟三人收拾一番,就深一脚浅一脚向二道河边儿走去。
此时已经是下半夜,河边一点儿光亮也没有了。
走到了长汀那里,三人把松树明子点着。
“蛤蟆”
老五喊了起来,弯腰拣起了一只林蛙。
“这还有一个,又有一个,快快快,二姐,四哥,这里都是,这么多啊”。
老五不断地喊着。
松树明子的火光越来越亮,地上的情形也看的越来越清楚。
不断地,地上的一个个黑点,就映入了林驹的眼帘。在火光的反射下,林蛙身上还发出点点亮光。
“哎呀,这么多,今晚蛤蟆都出来了,快点儿拣。老五,你小点儿声,一惊一乍的,叫别人听见,都来了”。
林驰一边哈腰拣林蛙,一边训斥老五。
她的声音,其实一点儿也不比老五小。
“二姐,三更半夜的,哪里有一个人,谁能听见啊”。
林驹看看河两岸,此时确实没有别的灯光,只有他们这一处亮光。
出来的时候,母亲曾经说,她打听过那些回来的人,今天晚上都没捡着蛤蟆。
林驹估计,应该是早些时候人太多,惊吓了蛤蟆,所以蛤蟆都不敢从水里出来。
那些先来的人,迟迟不见蛤蟆,失去了耐心,就回家了。
恰好后来又下了小雨,人也都走了,河边安静下来,蛤蟆就出来了,倒是正好叫林家姐弟给碰了个正着。
林驹背着麻袋,里面装着松树明子,不时地添上几块。手里提着松树明篓子,给二姐和老五照亮,时不时地自己也哈腰拣上几个。
老五提拉着一个棉布口袋,林驰主要负责拣蛤蟆。
“80、81、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