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1 / 2)

加入书签

两毛七一盒的红玫瑰,已经是比较体面的事儿。

把烟揣进怀里,又回到了葛昌盛的办公室。

“葛科长,钱都领了,谢谢您”。

林驹拉开办公桌抽屉,把两条烟放了进去。

“你这个孩子,净胡闹,又不是外人,这么客气干什么”

葛昌盛虽然如此说,却没有起来阻止。

“葛叔,以后用着你的地方还多着呢,兴许过些日子,我还要来麻烦你”。

“好啊,一回生两回熟,有事就来找我。我跟你说啊,你们三道河那一带,山上都是宝。榛子、松子、核桃、药材,蘑菇什么的,我这里都收,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东西,就送到我这里来,价钱总比你们三道河高”。

“谢谢葛叔叔,我走了”。

“我送送你”。

葛昌盛一直把林驹送到门口,林驹走出了二十多米远,才转身回去。

林驹来到了一中路口,没有立即过去。躲在一边儿,悄悄地观察着学校门口的情形。

今天是二姐第一次出来做生意,林驹想让她尽可能独立地完成这笔生意。

这次生意的成功,对于二姐很重要。

不仅仅是打破她原来的观念,最主要的是,让她树立起赚钱的信心。让她意识到,只要去做,她也可以在城市里面赚到钱。

做生意的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哪怕赔些钱,也无所谓。

至于将来到底做什么生意,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有了经商的意识,这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到时候自己就能捕捉到商机。

有不少学生围在门口,看来是在买蝲蛄。

学生们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城市学生,几毛钱零花钱,兜里还是应该有的。

蝲蛄对他们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儿。花上毛儿八七的,买上几个,还能消费得起。

两个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走过,车筐里面,装着纸袋,纸袋里面装着蝲蛄。

一个人一边走,还拿着一张纸看。

这张纸很眼熟,正是林驹复印的蝲蛄豆腐的做法的资料。

纸袋也眼熟,是昨天晚上林驹在家用旧报纸糊的纸袋。

现在没有塑料方便袋,买东西或者用纸袋,或者自己带筐和口袋。

看来,活蝲蛄也开张了。

再看黄天大,正在向来往的大人分发纸张。

林驹猜测,那些纸就是他复印的关于蝲蛄豆腐的资料。

呵,这个家伙,都会派发传单了,无师自通嘛。

第29章 没票买票

见二姐和黄天大那边大概进入正常状态,林驹就没过去,他要趁此机会,办些别的事情。

向东边走去,不远处就是新华书店。

书店倒是不小,但空空荡荡的,柜台上没有几本书,几个售货员正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也不知道聊些什么。

林驹转了一圈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数理化自学丛书。

一套六本,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物理、化学,价钱两块二一套。

林驹喊了好几声,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婶,懒洋洋地过来。

“喊什么喊什么事儿”

好像林驹欠她多少钱似的。

唉,大锅饭害死人啊,就这服务态度,也难怪你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把这个数理化自学丛书给我来四套”。

“什么四套你有钱么”

林驹也懒得跟他啰嗦,拿出一张十元的大团结,往柜台上一拍。

“等着”。

大婶先找了钱,才给林驹拿书。

“大婶,给我点儿纸绳呗,这么多书,不好拿啊”。

现在书店卖书,没有包装,但是有纸绳,可以把书捆上拎着。

“小孩儿不大,事儿还不少”。

总算是揪了一段纸绳,扔给林驹。

林驹想把书捆上,动作慢了些。大婶看着又不顺眼了。

“看你梱得的那样儿,拿来”。

不由分说,就把书抢过去,几下子就利落地捆好了。

“走吧”。

把书一推,就走了。

唉,人倒是还不怎么坏,就是这服务态度太差,难道好好说话,就能掉几斤肉

看在你们城里人活着也不容易的份儿上,我原谅你。

宽容是男人的美德,我宽容,不跟你一般见识。

这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书店里唯一的一套学习辅导书。

据说在风城县城里面也没有卖的。

林驹前世念书的时候,自己就曾经想买一套。但是也没有买到,后来就从同学那里借来抄写。

这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是此时最为畅销的读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适合于青年工人自学。

不过,此时没有其他的教辅资料,作为学习辅助教材,也很实用。

这四套,林驹打算自己留一套用,给弟弟妹妹一套,罗雅一套。剩下的一套,就给马家堡子学校的老师们。

如果买书算是满足精神需求的话,林驹现在就要解决物质需求的问题。

生活固然需要理想和情怀,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物质上的改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的提高。

现在还是票证经济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要凭票购买。

农村也发一些票证,但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必需品。

肉啊,粮食啊,这类票证没有。火柴票,肥皂票、布票倒是有,但是不多,数量似乎比城里人要少。

大概发票的人觉得,农村人似乎就应该比城里人少穿衣服。

糖票一户一年一斤,月饼票两人一块月饼。如果一家人的人口是单数,就要跟别的人家分享一块月饼。

现在手里有钱了,自然就要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趁着现在钱还在自己手里,林驹要及时地花出去。

否则,回到家里交给母亲,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花钱,就不容易了。

这固然是母亲要攒钱,同时也是林驹的观念不同。

在他看来,除了必要的储蓄之外,有钱就要尽快的花了,把钱藏在家里,或者存在银行里面,其实就是自我贬值的行为。

利息总是跑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

林驹到了邮局后面的街上。

他记得,这条街上,就是绿江传统的票证贩子们的活动场所。

这个时代是各种物质票证,后来是国库券,外汇卷、邮票、股票等票证的地下交易市场。

之所以在邮局附近,是因为这里通讯方便。

手机、传呼机什么的自然没有,街上也没有公用电话。

邮局里面有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营业,所以票证贩子们就把这里作为活动场所。

林驹到这里的目标,就是肉票、粮票、布票。

至于他计划中的四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这次不再计划之内,打算留在以后再解决。

这些东西买了之后藏不住,一下子拿回去,很可能引来负面影响。

目前还必须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

五六个人正在街上徘徊,一看他们那警惕的样子,就知道是票证贩子。

林驹前世曾经学过经济史,明白一个经济现象。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即使是再严格的经济管制,也阻挡不了地下经济现象的发生。

管制越严格,地下经济就越发达。

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有了价值,就有了商品属性,就伴随着流通和交易的特点,这几乎就是天然的属性。

票证也不例外。

见林驹是个小孩儿,开始的时候没人来搭理他。

但是林驹也不着急,就在街上呆着不走。

过了二十来分钟,终于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过来,小个子,黑黑瘦瘦的。

“小朋友,该回家吃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