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1(1 / 2)

加入书签

象周玉贵那样,想着等稳稳当当过了年,到南方去倒腾电子表和麦克镜,只是跟风而已,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周玉贵,林驹可以不管。那是他自己的决定。

但是叫林驹给别人提供这样的信息,他是绝对不会提供的。

成功了,别人或许会给他几句廉价的感谢或者吹捧。

一旦失败了,就可能把责任归咎到林驹身上,认为是林驹坑了他们。

“叔,来钱的道儿多了,但很多事儿不是咱们能干得了的”。

“驹子,你现在是有本事了,就不能叫咱们堡子的人,都跟着借光”

“叔,卖蝲蛄、山野菜,大伙儿不都跟我沾光了么”

林驹这就是要封口了。

这里人的确实不乏侠义互助之风,但是,在大变革的时代,在金钱的诱惑下,也不乏一些自以为是的精明算计和农民式的狡猾。

仅仅以卖蝲蛄和山野菜为例,人们开始的时候,就都在观望着林驹、黄天大和林驰。

观望什么其实就是在观察风险。

这些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先干,等你干成了,我也干”。

如果林驹他们不成功,他们就不会干。

林驹他们成功了,看到也没人来管,还赚到钱了,于是就一哄而上,跟风模仿。

再说了,象倒卖电子表和麦克镜这样的生意,本来就不适合于更多的人来干。

如果林驹带着几个人干成功了,很快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就会一哄而上。最后动静一大,就很可能出问题。这毕竟是地下经济,到时候连林驹都可能跟着倒霉。

其实,林驹很不赞成象歪脖林这样的人,现在就进入商业领域。

如果要他建议,他更建议他们现在好好种地,先求温饱,发展种植和养殖业。

积累一点资金和商业经验,逐渐养成商业意识。绝不是现在就想着一夜暴富。

种烟比较辛苦,连自己的父亲林甲寅,林驹都叫他种烟。

如果发财是那么容易,林驹干脆领着林甲寅去倒卖电子表,岂不是痛快

林甲寅只是个手艺人,根本就不适合做生意。

连黄天大那样很有悟性,又经常在外面行走,很有社会经验和见识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得林驹从头去教,何况别人

连林驹自己都得从卖蛤蟆、蝲蛄、山菜、药材一点一滴地积累本钱。

直到这次倒腾麦克镜和电子表,才能获得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何况别人

远的不说,就说这次黄天大和林驰,舍弃在家过年的机会,远赴南方。对于乡土观念和节日情结很重的东北人来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即使是他们两个,还是在林驹的精心算计下,一步一步地引导的结果,何况别人呢

如果换做别人,林驹叫他大过年的到南方去,一旦生意失败,很可能一辈子都把林驹当做仇人。

世上发财的人多了,但是人们只看见他们发财之后光鲜的一面。

至于他们发财之前和发财过程当中付出的无限艰辛和行为逻辑,人们往往视而不见,或者选择性忽视。

话不投机,林驹喝了两盅酒,吃了两个粘火烧,就下炕到了罗家。

他明天要去绿江,顺便问一下是否要把罗雅接回来。

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就去了黄老道家。看看收音机的效果怎么样。

收音机效果很不错,黄老道正在听。林驹自己沏了茶,就跟黄老道聊天,顺便就把自己跟歪脖林的对话说了。

“你做的对,人的命,天注定,不是谁都能发大财的。这个世上,注定是凡夫俗子多,人人都想发大财,哪里有那么多的财”

“还不会走,就想着跑,早晚要吃亏”。

“唉,就是小钱儿看不上,老是想着一夜暴富”。

“这样的人,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用我们算命的话来讲,就叫做身轻不能承财”。

“黄大爷,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人的德行不够,承受不了太大的财富”。

“这么跟你说吧,和珅你知道吧一个大贪官,贪了无数财富,但是最后下了大狱死了”。

“有的人抢了钱,偷了钱,钱是到手了,但是最后进监狱了”。

“便是皇家也是如此。古代的皇朝,哪朝哪代,皇陵的风水都是最好的,都想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

“但是哪个皇朝最后不是灭亡了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以后,就逐渐衰落”。

“这是为什么,就是越往后,后代越不争气,最后德不配位,一个个灭亡”。

“歪脖林这样的事儿,你以后还会遇到很多。能够帮助人一下,固然好。但也不是帮得越多就越好”。

“一个人能不怀害人之心,顺其自然就好。至于别人怎么看你,就任其评说去吧”。

跟黄老道唠了一阵,林驹心情好了许多。

这些道理,林驹其实都懂。只是一时心情郁闷,转不开弯儿而已。

回到家里,歪脖林虽然走了,但又来了不少人。

都是听说林家买了收音机和缝纫机,前来看热闹的。

见林驹回来,不免就像歪脖林一样,跟林驹打听是如何赚钱的,论调也不外乎就是你发财了,我们也跟着沾光之类的。

沾光一说,倒也不一定就是出于恶意和故意占便宜的心态,只是在这些人心里,咱们既然是熟人,亲戚里道的,就理应均贫富。

不过是一种传统心理而已。如果跟他们太较真,自己就有生不起的气。

林驹也就跟人们嘻嘻哈哈的,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他是有心帮助一下这些人,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他们认为的方式。

只是因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等到时机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第101章 渔村

同港县位于绿江市西部,濒临黄海。

这里南部临海地区是平原,主要作物是水稻。北部地区是山区,主要作物是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水果,其中以苹果为主。

大炮台公社,就靠近海边。更加靠近海边的是小炮台大队。

“炮台”这个地名,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因为这里以前就是炮台所在地。

这里在明代和清代的时候,属于重要的军事要地,在海边修建了炮台,是海岸防御工程的一部分。

现在,林驹正在小炮台大队的一户人家里喝酒。

这家人姓韩,家里的大儿子叫韩奎,是林驹前世的朋友。

这个韩奎今年二十三岁,以前是生产队的渔民。

跟马家堡子一样,这里的土地也分了,生产队也解体了。

从明年开始,他们也将单干。

在林驹的前世,这个韩奎在单干之后,承包了生产队一条小渔船,自己打鱼。

后来在滩涂上养殖对虾,发了大财。之后自己建立了一个船队,有十多条渔船。

不过,那个时候他还都是小船,等到近海的资源过度捕捞,几乎灭绝之后,韩奎组织一只远洋捕捞船队,到非洲一带去捕鱼。

当然,到那么远的地方捕鱼,路途遥远,捕捞物不一定都运回本土来卖,而是在海上的时候,就直接卖给了收购海产品的船队。

后来韩奎岁数大了,不愿意漂泊,就回来承包了一片海域,开始养殖海参和鲍鱼。

不过,眼前的韩奎,还只是个农民,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林驹。

之所以把林驹引到家里来,是因为林驹给了他一块电子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