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4(1 / 2)
的好恶程度,竟然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玄烨的成功与否,至少先前得了云瑶厌恶的玄烨做事一直不太顺利,等自己稍微调节两者关系之后,慢慢的玄烨的运气好像才好起来。
康熙对比自己和云瑶之前的情况,不由怀疑,云瑶和自己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不然自己比起玄烨来为何差了这么多
要知道自己和玄烨在一开始面对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唯一有不同的是云瑶,图海吴禄凌泰奇玮等等,都是因为云瑶而起,被自己注意到重用,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换种说法,云瑶其实是自己的福星
想到这康熙只觉得豁然开朗,面对玄烨时,即使知道他是另一个自己,也不免有一种优越感,只觉得玄烨没有福分。
当然康熙一会儿转了这么多心思,也没被玄烨发觉,他正沉浸在自己掌握大权的兴奋感中,心中也慢慢推敲起该安置的人选。
至于占着康熙想要安置心腹的官位的,那些跟着法喀起哄的人当然是留不得了,不管他们怎么想的,敢跟着法喀反对自己,无疑是心中没有忠心二字,康熙也当然不会顾忌他们的感受。
第五百六十二章
本来玄烨还对康熙推荐给他的那些人不以为然,玄烨虽知道在那方世界里,这些人还算厉害,但终归入不了玄烨的眼睛,那些个中层军官官僚地位相对于玄烨而言还是太低了。
不得不说这是玄烨被太皇太后教养之后的后遗症,太皇太后终归是妇人,对前朝事务有很多误解,且因为科尔沁正是凭借着嫁女儿到各大势力的姻亲关系,才有如今的威风,这让太皇太后觉得处理朝政的关键在各大势力之间挪腾转移。对于那些出身不高,只有凭着能力上来的人自然说不上有多看重。
就像是图海,之所以能带着先皇死亡的秘密也没被人发现,不仅仅是图海本身能力不差,更重要的其实是太皇太后一直没把图海当做心腹大患,图海出身不高,不过是凭借着顺治赏识,才一路上升,让太皇太后对其戒备不深,对遏必隆索尼等人的戒备只要分给图海一半,太皇太后都不见得发现不了图海隐藏的秘密。
说来这也是太皇太后的思维固化了,对皇权的了解还是不深,且私心所致,不想让顺治和康熙收拢皇权,进而让科尔沁败落,太皇太后已经去世,她真正的想法没人知道。
但康熙却清楚,太皇太后的教导,在玄烨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某些方面也和太皇太后学了个十成十。
当然这些也是康熙想要扭转的东西,所以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但也用实际情况告诉他了。
玄烨也很快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发现往常的观念中在某些方面确实是不太正确的样子。
玄烨在朝堂上雷厉风行的把那些个闹事的人都给罢职了,让一众大臣们看傻了眼,以为皇上真的被激怒了,一时之间都暗自缩了缩,不敢再强出头,成为下一个被狂风扫尾的人。
不得不说,玄烨这些年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即使朝堂上不少人对玄烨并非是言听计从,但至少明面上没人敢反对康熙这个皇帝,这是大义所在,大家也怕成为下一个鳌拜被康熙处置了,闷声发财不好吗
接着玄烨又在这些被撤职的位置上提拔了不少自己的心腹,包括康熙提及的几个人选,康熙提的人虽不是玄烨的人,但这些人大多还未发迹,即使原先不是玄烨的人,经此一役,得了皇上看重提拔,自然是欣喜若狂,对皇上感恩戴德。
一连串的操作让朝廷上大多老狐狸都闻出味了,各自只观望不提,只有类似如法喀这种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势力缩水,不甘的想要再联络一些人手反抗。
可惜大多数人是有眼睛的,都知道皇上这是决定对钮祜禄家下手了,各自不肯出手,当然这也少不了因为皇上新提拔的那些人,大多都是他们族人,虽说关系远了些不是嫡支出身,但好歹是一家人不是同是族人肯定少不了相互提携的。
不是谁都和法喀一样高傲,把旁支的亲戚不当亲戚的,说到这个,很多人都会法喀一家嗤之以鼻,这年头的家族带头人即使心里如何偏心,面上好歹也得装装样子,而这个法喀竟然如此作践旁支,简直是蠢货。
这些人还不知道所谓的凤命命格的事情,法喀他们知道当事人死了,再把这事扯出来也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平添波折,而玄烨这边就是听从康熙的意见,把这事隐瞒住了。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自然觉得法喀是真的蠢货无疑了。且这些旁观者也在忙着安抚家族旁支们的情绪呢,说到底法喀的行为还是犯了众怒,大家也生怕有后来者模仿,所以一时之间倒也相安无事。
而解决了那些暗地里的风波,玄烨也终于腾出手来处理法喀了,玄烨的手段意外的狠厉,虽没对法喀严加处置,但却夺了都统一职,给了额亦都嫡孙拉哈达,其父彻尔格乃是额亦都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妹妹所出,拉哈达虽出身高贵,但显然不如法喀这个堂弟命好,只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一职。
不过在法喀之前拉哈达才一直是满洲镶黄旗都统,遏必隆因为鳌拜之事恶了玄烨,被玄烨夺了都统一职,要不是后来孝昭仁皇后以及贵妃先后入宫,威势更甚,拉哈达的都统之位只能交出。
眼下拉哈达重新得了都统之位,朝中反对的人不多,唯有阿灵阿一直以为把法喀拉下马,就能夺得都统一职,谁知会有这样的结局,虽然心中不甘,但是对拉哈达这个年长许多的堂兄,阿灵阿也不敢扎刺。
情况出乎意料的顺利,玄烨也没想到这次竟然没人反对,心中不由大为畅快,以往玄烨要做什么,总有人出来反对阻拦,当然这种阻拦不是明着来,只是找各种理由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逼着玄烨自己放弃。
而这次完全是一言堂,除了赞同的,剩下的人全都是沉默以对。
当然玄烨也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不能太过乐观,说白了这都是康熙用心谋算的结果。
玄烨意犹未尽的希望还有其他人跳出来,可惜剩下的人都是人精,看明白了皇上的态度,自然不敢冒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