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2 / 2)

加入书签

“从未有官吏拿我等这些贱民当人看,处处盘剥欺凌。可是,参军接手工坊不过数日,我等的日子已远胜从前。这份恩义,我等实在难报万一,唯有努力工作,来报答参军的深恩厚赐。”

工匠们感激涕零,陈凯却叹了口气,自古都是官营效率低于民营,官办效率低于商办,甚至不如官督商办。说到底,官吏控制不住成本,找不到市场,调动不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更兼有盘剥欺凌之事,全然是那工人当做牲口一样。若是如此,工人还心甘情愿的为给当官的拼死拼活的干活,那才是真正的“贱”呢。

陈凯现在的身份虽是郑成功的招讨大将军行辕的参军,是一个官儿,但他这个官儿和他编造的出身一样,都是得不到其自身认同感的。缺乏阶级自觉,更重要的还是他曾经在后世的社会浸染过,此番出手自是与众不同。

从第一次进入工坊,陈凯就看出了监工皮鞭管理的问题所在。等到他收拾了尤二,当日先是上午布达,紧接着中午又闹了那么一出,着实耗费了不少时间。可临近下工的时候,工匠们还是完成了当天的任务,若说他们平日里没有刻意偷懒,陈凯却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正因为如此,陈凯才会进一步的确定了“威逼利诱”的手段是可以提升产量的,甚至只是从每组每天3个提升到4个,其实也并非没有第一天改变频率工匠们不适应的因素。

而现在,靠着分解工序和分工的手段,总算是实现了目标,陈凯此前一口咬定他们能够做到,到了此时此刻,看着那些长枪和枪头,这些工匠们自是更感陈凯能力不凡,必得郑成功信用,进一步的下定了心思跟着陈凯好好做下去,总能过上些更好的日子。

“本官说过了,诸君无须妄自菲薄。国朝祖制,工匠一样可以做官,贱民什么的,还是不要再提了。”

“啊”

陈凯的说法吓了他们一大跳,其实莫说是他们这些乡野村夫了,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绝大多数人也都是一口咬定明朝工匠地位低下,比军户还要不如。这是普遍现象,但其中也有不少特例,却并非为人所熟知。

“诸君或许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本官却记得,永乐年间,甚至是纯皇帝和肃皇帝那时,都有工匠坐到过工部侍郎的高位,其中还有一位甚至做到过工部尚书。注”

陈凯能够实现产量的倍数飞跃,哪怕是再过荒诞,他的话的可信度自然也就成了绝对可信的存在。听了这话,汤全有咽了口唾沫,继而小心翼翼说道,仿佛是害怕出了他的口会侮辱了那些高官一般。

“那,那怕是要宗师一级的大匠吧,小人这等技艺,实在不敢,不敢”

然而,眼前的众人如此,陈凯却是拿起了一个枪头,摇了摇头道:“技艺就像是这枪头,是锤炼、打磨出来的,更要多思善思,总会有所收获。其实就算做不到前人的那般,工部的堂官,地方上负责营造的官员,甚至只是这军器工坊里的匠头、作头,也是一种提升。工匠的未来,不是,也不应该是暗无天日的。”

不说拉拢人心和靠着升迁洗脑,工匠精神亦是要善加呵护。陈凯的慷慨陈词迎来了众人热情的响应,从年纪最长的林正中,到年岁最小的汤明,无论是师傅,还是学徒们,精神的亢奋无不是超脱了身体的疲劳,整个人也变得神采奕奕了起来。

这一刻,一种名为希望的存在,照亮了原本暗无天日的军器工坊。

注:明朝匠户社会地位比较低,这是普遍现象,但是有机缘、有能力的,也并非没有出头之路。

根据谢肇淛的五杂俎、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焦闳的国朝献征录、顾震涛的吴门表隐、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等为数不少的史料记载,明朝出过不少匠户靠着手艺得官的。比如石匠陆祥、木匠蒯福、蒯祥、蒯刚、蒯义、郭文英,这些人都做到过工部侍郎。更有嘉靖朝的木匠徐杲,甚至还做过工部尚书,当时若非是徐阶阻拦,嘉靖皇帝还打算赐其为太子太保。

至于少卿、御史、乃至府县一级的官员,也有不少。后来还是因为徐杲风头太甚,遭到了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打击,工匠才再难有得官的。

第二十一章 微澜上

“后世每周双休,一个月休息八天,现在旬休,一个月才休息三天,我特么真是个臭资本家。”

有了第一次,而且还仅仅是疲劳度有所提高,却也并没有影响到工作效率,这样的模式只要持续下去,完成任务便不再是做梦。只是每当想起他付出的和工匠们回报的,他便不由得要自嘲一番。

甚至在回到总镇府的那间小屋,躺在床上的时候,陈凯还一度联想到若是工业化真的就此在中国普及开来,他的历史定位到底会是压榨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资本家代表呢,还是倡导工人福利运动的先驱者呢。

“这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走上这条路,那百年屈辱就一定能够彻底改写掉。当然,首先还是要想办法把满清解决了,只有解决了满清,一切才会真的存在可能”

陈凯负责管理的不是单纯的官办企业,而是实实在在的兵工厂。这里每生产一件武器,就可以用来装备一个士兵,就有可能对清军多造成一个,乃至多个杀伤。有道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清军多死一个人,胜利的天平就会偏向明军一分,若是能够多杀一个满洲真夷的话,满清的统治基础就会动摇一分。

陈凯相信,他所作的一切不只是工作任务,更是一项事业,以及未来的基础

有了五月初二的成功,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也开始适应了新的工作模式。每天18杆长枪的定额已经能够稳定完成,向着更高一层次的提升并非没有可能,不过陈凯却也不急,至少在有了新的交换资源前,他不打算进一步的压榨这些工匠。

自四月二十八,陈凯接手军器工坊开始,直至今日五月初十,前后已经生产了168杆长枪,以及若干杆尖头木枪。军器工坊的产能大幅度提升,陈凯也得到了郑成功的夸赞。奈何郑成功每日不是操练兵马,就是巡视各处,而陈凯则更是“早九晚五”,虽说是同住在总镇府,但交集却是寥寥无几。

距离一个半月的期限未到,任务也远远还没有完成,陈凯依旧还是老样子,唯独是五月初二以及那一天之前的讥笑,则纷纷变成了笑话。

今天乃是第一次正式旬休的日子,军器工坊的厂区里没了打铁、锯木的声响,劳动量提升的工匠们理所当然的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此间有的只是杂役们在按照陈凯的要求,在监工们的监督之下清除由于前两日下雨所出现的积水。

“参军,家兄昨天与卑职说起,尤二一案已经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