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1 / 2)
。
“见过陛下。”
秦真和薛宝钗两个人看到刘协,给他见礼,三呼万岁。
“镇国公,荣国公,两位可知朕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刘协道。
薛宝钗其实并不是荣国公,但是她代表荣国公府。
王夫人年岁已高,而且她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子不宜抛头露面。这观念于她,已是根深蒂固。
所以她向皇帝坚辞,允许她不需要上朝觐见。
但是贾家也不能因此而断了和朝廷的联络啊这对她们贾家的利益,可又是很大的损失。
所以,王夫人是选择让贾家的一个人,代表荣国公府,在皇帝面前,听候差遣。
这个人就是薛宝钗。
本来,根据王夫人的看法,女子都是应该深居深闱,不宜抛头露面的。
但是这回为了贾家的整体大利益,她也没有办法,只能让薛宝钗出面。
个人的利益,和整个大家族的前途比起来,肯定是家族的利益更重要啊这还用说吗
而皇帝也是恩准了王夫人的这个请求。
此时,找了秦真和薛宝钗两个人来,秦真听到皇帝这么问,他是说道:“臣等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刘协说道:“朝里众多的大臣,都是劝说朕,让朕把国都迁回洛阳去,镇国公以为如何”
迁、迁都
秦真是有些错愕,震惊,不知所言。
这皇帝也真能折腾,这个时候,还要迁都。
为什么要迁都啊
“皇帝认为,这事如何呢”
秦真先不说自己的看法,先问刘协。
刘协说道:“朝里大臣,先居洛阳那边的居多,大家思念故土,不知道祖茔怎么样了,都想回去看看,祭拜一下。朕想,大臣们有这样的想法,也不错,都在情理之中,就想着,还是迁都算了。镇国公以为,是不是应当如此”
长安是刘协的伤心地,这宫闱,刘协看着就憋气,他是想早早的离开。
不过,这个时候,他是不会把这些说出来的。有些话,不适宜说出口。
秦真听到刘协这么说,知道刘协已是动了迁都的念了。
因此,他是说道:“冯翊侯对此,也是赞成的吗怕是冯翊侯不会愿意吧”
这话,秦真是故意这么说的。
刘协听到秦真这么说,他道:“冯翊侯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事实上,这事还是冯翊侯牵头,向朕进言的呢”
第一百零二章 让皇帝不开心
“冯翊侯对此,也是赞成的吗怕是冯翊侯不会愿意吧”
听到皇帝说了这么多迁都的理由,秦真是道。
这话,秦真是故意这么说的。他有自己的怀疑,所以要试探一下。
刘协听到秦真这么说,他是说道:“冯翊侯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事实上,这事还是冯翊侯牵头,由韩融等老臣,联合向朕进言的呢”
其实,刘协就算不喜欢长安,这个时候,他也不会提迁都这回事的。
迁都可绝非儿戏,这点刘协也知道。如果他提出,而大臣反对,那么,那时他要怎么办
难道他要自己撤销自己的提议,从此闭口不提这太有损皇家威严了。
他刚掌权不久,而政令就不得通行,这对他的威信,打击可是不小。
所以,他还是暂时隐忍了下来。
但是吕布他们一串头献言,正中刘协下怀,这下,他是有了理由了。
所以,他是决定,把国都迁回洛阳。
洛阳本来就是正都,是光武帝爷爷定下的国都。
他刘协只不过是返本复原,可不算标新立异。
他是有道理的,刘协自认为。
这就是了。
听了皇帝的话,秦真心想。
董卓迁都,独揽大权。
现在吕布他们又要迁都,这也是准备着要把皇家的权力,收揽在自己的手中啊
看来,权力真是一个吸引人的东西。
而吕布,也从董卓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陛下,迁都,这事陛下可是都已经准备好了吗”
“听说当初董卓逼陛下从洛阳迁都至此的时候,为了断绝陛下的退路,可是把整个洛阳城,都是焚毁了的。城里的百姓,也是大量的迁徙。”
“如今,陛下要回去,洛阳各方面的条件,都能接收皇帝回转吗”
“残破的洛阳,要怎么样重新修建,皇帝对这些事情,都想过吗难道皇帝想在洛阳那些残垣断壁之间,办公,处理国家政务”
“陛下,虽然新帝新气象,但是,迁都,兹事体大,皇帝还是要对此,多加参详,不能一时冲动”
秦真是毫无保留地,对刘协说道。他的意思,自然是在这个时候,迁都,不合时宜。
董卓上次迁都,就已经是荒唐,没有经历过准备过程,大家就一窝蜂的迁都。
但是那次,大家可以说都没有办法,是被迫迁都的。
不迁,董卓直接把人家的房子都烧了,人们还能不迁吗
那是野蛮拆迁。
但是正常情况下,迁都可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皇帝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迁都的事情呢
这个时候,正是皇帝大赦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呀
皇帝折腾这些没意义的事情,是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体现皇家威仪,告诉别人,看,皇帝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多么威风
这是刘协的意思吗
秦真真的想对刘协,大声地说出他的不满来。
不过,皇帝这也可能只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蛊惑,才这样的。他也不一定确定就要在这个时候,进行迁都。
所以,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秦真也不必对皇帝过于苛责。
“洛阳的重修,冯翊侯他们说,可以从军费中挪移一部分出来,而且各州钱粮,也该交上一部分来了,有了这些国,洛阳重修事宜,应该能够提上日程。”
“有着这次的大兴土木,洛阳周边,应该也能繁盛一阵子,带动周边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因此,这事,也算是一件好事,有诸多的益处。”
“镇国公以为,是不是这样”
刘协是对秦真说道。他语气还是挺谦逊的。
但秦真听了,却是不以为然。
虽然这听起来,好像古代人也知道利用政府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粗看好像很有经济头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