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2(1 / 2)

加入书签

,就把那些肉块吃下了肚子。

在火上过一下总是好的。

孙长宁狼吞虎咽,练拳的人需要大量气血,古时候的练武人,一顿饭能吃下两头羊,那气血越是强大,也意味着他越能吃。

当然,吃的多,消耗的多,这并不是武道,所谓收发自如,张弛有度,练拳人能把气血拿捏的很好,平常时,就像孙长宁,甚至能保持一定时间的不进食,而在这种状态下,武力甚至比吃饱了还要高。

这是拿捏气血的缘故,而吃饱了不一定就说明能打,往往人在饱了之后不如自己半饥半饱的状态,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吃饱了不想动。

这是懒惰在作祟。

七情六欲虽然虚幻,但确实是真正存在的,它们影响着人,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只要还活着,就不能摆脱七情六欲的控制。

人若是无情,就不是人,人若是无欲,就不是人。

道家要忘情,是为了把精气神控制在一个水平,譬如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状态,身如自然,如果在这时候忘情,那么没有情绪的波动,没有欲望的蛊惑,随时随地都处在天人状态,这样的高手是极其可怕的。

佛门要灭欲,欲是难,是佛徒的苦,要渡过苦海,就是要渡过欲海,所谓如是白骨观,一切皆泡影,红尘满地,尽是白骨盈盈。

儒家讲究控制,由此分出了许多的道,而古儒家讲究修身养性,故此有君子六艺九思之说,而后来的程朱理学则是要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有些极端了,但是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的统治者而言,算是良策。

气血升腾,人的欲望也会随之放大,这就是兽性的体现,在科学角度上来说,人也是一种动物,只不过是高级灵长类而已。

人之所以被称呼为人,与所有的动物隔绝开来,就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并且懂得思考与创造,所以即使没有强大的先天力量,但是后天能够发展出的力量,是绝对的强大。

孙长宁啃噬着虎肉,感受着身躯中的气血翻涌,乃至于心脏都在剧烈跳动。

猛兽的气血即使死了仍旧活跃,需要很长的时间冷静下来,这种气血是蕴含在肉与骨血当中的,并不是说肌肉反射什么的。

古时候有些故事会说人吃了虎肉什么的,再喝点酒,会变得有些凶狠,这是气血的刺激作用,因为不能很快的消化那种力量,所短暂带来的兽性增加。

一口一口的吞噬,即使孙长宁的胃口不小,此时敞开了肚皮吃也就只能吞掉一半的肉,而那口中满是血腥与肉腥的味道,实在是不好闻。

如果不是从火上烧过了一下,怕是连下口都难。

孙长宁擦去嘴上的血,身子在原地走动,扎了一个大桩。

三个小时过去,孙长宁的额头上,手臂上都开始冒着白烟,而他身子动了动,发出噼啪的声响。

那些沸腾的气血已经渐渐平缓,不再躁动。

目光注意到树林中吊着的独狼,眯了眯眸子,把火踩灭,转身离开了这里。

有时候,也要给野兽们一些好处,不然送走了老虎,又来头狼,可是烦人的很。

“这虎尸能让你吃上几天吧,呵,我走了。”

话语落下,人已经拨开草丛离去,隐入林中。

等到孙长宁走了很远,那只老狼才从草丛当中钻出来,绕着虎尸走了一圈,这才继续下口吞吃。

它明白那个人有多恐怖,所以一直没有出现在那个人的面前。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草原上的北风

在练武人的行当里,把劲分为七重:

一为明劲,用筋骨打人,分明刚明柔,身力扭在一起,发有雷音,谓之千金难买一声响。

二为暗劲,用心去打人,分暗刚暗柔,心提气血发全身,五指并拢作刀剑,崩人五脏六腑。

三为化劲,明暗四劲练到全身上下,劲力深入骨髓,八万四千劲,浑身上下无处不可打人。

四为丹劲,结混元大丹,谓之道家金丹,八万四千劲汇成一股,拳中为王,有龙虎象威。

五为罡劲,炼劲成罡,拔气成丝,一指能有穿金截铁之力,身躯归返先天,气冲霄汉不散。

六为浑劲,化罡成浑,为不坏之躯,可见人身诸神,唤作金刚不坏、纯阳无尘、天象之身。

七为意劲,秋风不动,秋蝉先觉,不见不闻,意至身至,光阴难错,其中玄妙不可言说。

此为拳道七重劲,而七劲之中,前三劲威力其实没有高下之别,而后四劲则有高下之说。

但前三劲中,不通明劲不能练出暗劲,不通明暗四劲,则不能练出化劲。

前三劲,若是练到最上层,不输于后四劲,但其中关窍,极其之艰难,很多练习的方法,早就已经失传,碎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劲是精气神的具象化,是三者的真实体现,精气神越是强大的人,劲的威力也就越强,反之则是一样。

“化劲的最上层功夫啊我距离那种境界还是很远。”

孙长宁坐在一块大石上,这里地势较高,而到如今,已经不知道走了有多远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山林中和猛兽的搏斗,和自然环境的搏斗,这不仅仅是对于身的考验,同样是对于心的考验,人在山林当中如何活下来,即使会武功,但在这些自然且原始的猎食者面前,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毕竟拳法是杀人的,不是杀兽的,这叫专业不对口。

“生死搏斗的经验还是太少,川岛大雄说的没有错,对于真正的生死搏杀,我还差的很远,虽然差点死过几次,但那种袭杀或者是重伤,和在枪林弹雨,深山老林里的生死,完全是不一样的。”

孙长宁喃喃自语,末了又一声笑叹:“这世上连人人死的都不一样了,不过自古以来就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不知道我如果死了,会是泰山,还是鸿毛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不需要回答,孙长宁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我如果现在死了,怕是比鸿毛还轻吧,所以,好歹为了我死时候能重于泰山,现在活着的时候,要努力的向上奋进,对于我来说,应该就是在武道界彻底立足,扬名吧。”

孙长宁如此说着,那话语当中似乎有些自嘲,不由得想到,人和人其实没有真正的公平,就算是死的时候,伟人和庸人,虽然都躺在了棺材里,但一者风光大葬,千百年后还有人念叨他的好,而另外一者不要说千百年了,第二天怕是就没有人惦记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和死了没区别。

所以,为了死时候能重于泰山,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的努力。

没想到死也能成为人奋发图强的动力。

脚步在山林当中行走,如此又过去了数个昼夜,孙长宁中途捕杀了一些野味,也幸亏是在深山老林没人看见,否则私自捕猎还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

虽然这个捕猎的人,用的是拳头,这说出去恐怕没人会相信。

人赤手空拳能把野兽干掉,又不是武松再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