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6(1 / 2)

加入书签

缓缓站起身,只觉得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那随意动了动,身子轻轻一震,顿时打出一道劲力,只是两拳对着虚空一抖,顿时发出浩荡雷音。

“尾闾打通,我说了,这就和武侠之中打通任督二脉一样,若是在古代,那出手打出炸雷,是能把那些地主老财直接吓得跪地求饶的。”

老道士不急不缓的说了一句,虽然其中的语调极其想让人喷饭,与他之前的庄严肃穆全然不同。

“有劳老修行。”

孙长宁诚心对老道士道谢,今日来白云观一天,胜过一年苦修。

“果然,有名师指导和自己埋头苦练还是不一样啊。”

孙长宁略有感慨,而这时候看着观外,那天色已晚,太阳将要落山,只是这么一看,孙长宁顿时惊讶不已。

“我坐了多长时间”

眼见天外太阳的西垂,这时候小道士从门外探出头来,对孙长宁道:“师兄,你已经坐了六个钟头了。”

“六个钟头”

孙长宁微微一惊,同时,老道士缓缓开口,语气之中带有调侃。

“山中修行不知岁月,这虽然是在道观之内,但是真正要是修行起来啊,那就不是什么煎熬,因为你根本感觉不到岁月的流逝,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老道抚了抚胡须,孙长宁吐出气来,感受着身躯中澎湃的力量,那随着小道士推开门户,孙长宁再度走到院子之中,演练了一遍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

速度力量技巧都犹如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孙长宁随时可以感觉到自己身躯中那沸腾且澎湃的雷霆之力,那是四肢百骸同时都在震动,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八万四千劲的汇聚,那扭成一股,出而为雷,发而为霆,震便山崩,停引地裂。

咚咚,咚咚

声音传遍院子,渐渐扩散到十方丛林,那拳挥舞的越来越快,仅仅是身子的动作,已经带起一片风在共同起舞。

“一二三四五,天雷五伤无量兵。”

这是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中的身法,也是最初老道士演练的绝技,孙长宁按照记忆之中的步伐来走,踏动五步,发出五道振聋发聩的浩荡雷音,同时崩的地砖与泥土飞溅炸开。

心脏在有力的跳动,能够感觉到那充沛到几乎无止境的体力。

孙长宁打完拳法,收回架子,长长吐出一口气来,绵绵不绝,直至三分钟之后方才停止。

“虽然达不到老道人的五分钟,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孙长宁看见自己的改变心中很是震惊,同时也没有想到,打开尾闾居然能让气血增加至少两三倍之多,这果然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任督二脉一样,凶险归凶险,但带来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

第四百一十章 遥远的目标

有这么一个道家的高人在这里指点修行,孙长宁当然要抓住机会,那口气被吐出,又在道观中逗留许久,直至夜幕降临,那救苦殿中点起油灯,这一刹那,仿佛在此刻,那世上的时间整整倒退了两千年。

“老修行,什么是二十七阳气什么又是二十四阴气”

孙长宁对老道人发问,灯火在殿中晃动,撕开漆黑的夜幕,发出昏黄的光。

“二十七阳二十四阴”

老道人念叨了一遍,而后开口:“嗯准确的说法,并不是叫二十七阳与二十四阴这个二十七阳,我之前已经和你有提过嗯应当提过”

“准确的说法”

“不错,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听来的二十七阳,二十四阴,事实上,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称呼了。”

老道士双手放于下丹田处,缓缓吸气,随后又慢慢吐出。

“现代的说法,二十七道阳气,应该是十二正经之气加上十五脉络之气的合称,共计二十七之数,此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

“至于你说的二十四道阴气,这里指得是人身上二十四个病源穴,因为阴阳相冲,二十七道正气贯穿二十四病源穴,故此有时阳气过旺会令人发病,而阳气太过低迷,则阴气旺盛,人亦会发病。”

“人体就是一处最大的阴阳汇聚之所,阴虚阳实,是一处自然而诞生的太极,我记得也有人说过,人体就是一部十分精密的机器,看上去坚固的很,事实上里面十分的脆弱。”

“这些气的运行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外在表现,具体的体现就在于体力与气血的充沛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老道抚了抚胡须:“古时候道人亦或方士炼丹炼气,这炼的二十七道气息汇聚为一,就是人身先天祖气,也就是混元一气。”

“二十七气合一,阳气汇聚人身四肢百骸,自然百病不生,二十四处病源穴不能作乱,自然被镇压而下,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涿鹿之战,黄帝擂鼓九次而摄蚩尤,令蚩尤不能飞天,故落地与黄帝战,被黄帝所杀。”

老道说道这里,忽然笑了一下。

“说到这里,有个有意思的事情,我倒是想起来了。”

他的眼神中泛起追忆的神色:“某本古籍有记,人要成仙,须得阴尽阳纯,练就二十七阳,化尽二十四阴,此为登仙之法。”

“所谓食气者仙。”

“那一年是在华山,也就是我之前和你讲过的,第一次见到那个相渔郎的时候。”

老道缓缓开口:“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仙人不过是活的久远的人罢了,他们并没有翻山倒海的力量,包括我自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我第二次见过相渔郎之后,我就不这么认为了。”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认为他是仙,他只是一个天不收的妖孽罢了。”

一夜交谈,孙长宁询问了许多关于修行上的事情,而老道似乎也乐得和后辈交谈,这么一老一小谈了一宿,居然仍旧神采熠熠,没有半点疲惫的感觉。

心中的疑问消失了很多,但是仍旧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梦中的道人。

“你说你在梦里见过救苦天尊”

老道士听到孙长宁这句话,笑了起来:“那敢情好啊,是天尊垂怜于你,给你赐下福祉呢。”

“赐下福祉”

孙长宁失笑,摇摇头:“并不是救苦殿里面的天尊,是那位是那个角落里的天尊。”

“角落”

老道目光轻轻一动,余光撇到那头悬大钟的木雕上。

“头悬大钟的救苦天尊么”

老道想了想,最后摇摇头:“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没有在任何典籍中见过这种模样的救苦天尊化身,你说的梦,我解不了。”

解不了吗

孙长宁沉默下来,同时心中的疑惑更加的深了。

道人的各种话语再一次的回荡于心中,而连白云观的老权威都没有办法彻底解释清楚,那么从这个木雕是自华山取来的这一点看,如果自己想要知道梦中的道人是谁,从何而来,叫什么名讳,看来还是要去华山走上一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