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5(1 / 2)

加入书签

不是吗

知己知彼,百战不胜。

梁未告诫自己,得悠悠的来才成。毕竟,她因为赐婚圣旨的事情,对自己的看法一定不好。

有时候梁未回想下,他为什么没有直接把丹城整个问罪,却来上这么一手。

当时。

还有王富贵。

北市没有肃清,就不能轻易的动丹城。

否则的话,担心卫国也好、洛国也好,兴兵而来和丹城联手,拿下丹城不流血都不行。

北市再反的话,大梁国随时来上一场大战。

在大梁国的国土上,梁未当然不想流血死人。

这里面。

也有让花痴金丝气到,对金胡的不满,而导致赐婚圣旨的出现。金家花费心血谈成的亲事,梁未就一定搅和搅和。

结果,把自己也搅和进去,梁未出京的时候,纵有各般计也想不到。

此时。

就烦恼。

殿下很想殷若能喜欢自己,可细点点,他在别的姑娘面前引以为傲的几点,在殷若这里都行不通。

他是殿下,又怎么样

黑施三如果打他一分的心思,也早就到手。

他生得不错,银三姑娘也名动草原。

长这么大,梁未头回发现他有一无是处的时候。他的高贵身份、他的地位,对方都不在乎。

人家只要休书。

嗅着芬芳,梁未在心里反复念叨,本王不想给,不给。

相思虽不猛烈,却在又经过一夜的沉淀以后,第二天深蕴而浓郁。梁未的眸光里,哪怕在风雪中模糊时,也让殷若感受到两簇不灭的火光。

让她心惊胆战,让她无所适从。

接下来的日子度日如年,每天不是在风雪中行走,而是在薄刃上行走。这一天,他们终于渡过十二天险,在冬天里没有蛇虫,只是冰雪难耐。遥遥的,卫国第一座边城出现在眼前,梁未伫立山岭上,颇有大丈夫情怀。

在他的不远处,卫夺城站在隐蔽的地方,心情也澎湃起伏。

这位殿下为自己直奔太子的前程,隐瞒大梁国殿下风雪通过十二天险。

大梁国殿下带的人不多,他不可能这就攻击卫国。如果卫国知道大梁国殿下在这里,只能怀疑卫夺城在北市的失利,甚至会说他落败而引来梁未。

卫夺城双手攥出青筋,望着梁未出现在这里,他彻底明了。对于他来说,丹城不重要、北市也不重要,抹杀梁未的颜面更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登上太子之位。

殷若的心,也一样汹涌。

她离梁未近,看的到尧王殿下让风雪吹裂的面容。殿下常年呆在京里,在北市的时候,肌肤是一个模样。到达丹城,草原的风吹着,他的肌肤又是一个模样,却还不算明显。

和现在风沁出红血丝的面容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殷若难免想到曾太后,那不时送来东西的太后,如果看到的话,一定会心痛的吧。

激风下狼狈的面容,让殷若提不起对殿下胡乱猜测的心思。想想他可以在京里享福,却跑到这里来吃苦。他有一腔的抱负,怎么会小肚鸡肠的对自己反悔呢

一定是自己弄错了。

回程的路上,殷若反复在想,她错了,还是猜对,以至于没怎么猜测尧王风雪过商路,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年。

丹城过的还算欢腾。

让殷若欢欣的,是回来以后,殿下让她回家来住。兴许是想到过年呢殷若开开心心的回来,每天在家里盘算休书怎么到手。

殿下虽然已经答应,但这和做生意一样,说不定哪天主顾就变卦,或者中途加上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不出来以前,不能掉以轻心。

“小若。”

殷刀推门进来,有些匆匆。在他的身后,还跟着殷力。

殷若眨巴下大眼睛:“祖父,您不是在办年酒”

殷刀径直地道:“小若,祖父忘记了,你竟然也忘记了”殷力跟着点头。

“啊”

殷若犯下呆:“还有什么没想到”

她自言自语地检查:“城外劳军的东西送去。”

殷刀和殷力一起笑:“果然,你也没想到。”

“到底是什么”

殷若笑道:“祖父和二叔请说。”

“咱们只顾着劳军劳军,唯独把殿下忘记。”

殷若张大的嘴半天没合上,最后是在殷刀的催促下,勉勉强强的合上。

“小若,二叔陪你去请殿下,祖父在家里办酒。”

殷刀的背后雪纷纷,今天是大年三十。

殷若支支吾吾,她刚刚正算到殿下近来亲近的次数,比如肩膀拍上多少回,还是对殿下警惕高打,祖父的话让她实难从命。

殷刀有些不满:“小若,近来听到好些话,都说殿下对你好,你可不能因此怠慢殿下。”

他的目光在房里扫过,青鸾把殿下赏赐的衣裳也拿回来,因为是冬天穿得上的。

街上的风言风语还是蛮多,都说尧王殿下不会放银三姑娘放开。这些话,早在尧王殿下到丹城的第一天就出来,殷刀也不必奇怪。

而就殷刀自己说呢,他也认为尧王殿下对孙女儿相当的好,去探路,也带上孙女儿。

这些衣裳,就是证据。

殷刀已是放开了心思,殿下他不敢抗,如果殿下要,他又能有什么办法。但是孙女儿一门心思的退亲事,殷刀也愿意帮她。真的冲着退亲事,更应该讨好殿下。

殷刀瞄瞄衣裳,再瞄瞄殷若。

殷若有苦不堪言的感觉,她的“遭遇”不能全告诉祖父,不是她看轻祖父,而还是自己担着的好。

既然敢讨休书,就不会没有后着,何必中途让祖父屡屡受惊吓。

面对祖父的眼光,殷若叹一声气起身,就依着祖父吧,不然也解释不清楚。

刚要走,又想到:“祖父是怎么想到请殿下的”

殷力笑道:“父亲怎么会想到,我也没想到,你都没想到呢,小若。是我在街上走,见铺面里几个当兵的嚷嚷,说丹城的年过得好,全是殿下调来物资的功劳。说丹城没良心,就自己过年去了。”

殷若沉着脸,步子如灌铅。直到梁未的房门外面,重扮笑容,装的好生恭敬,带着殷力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