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1(1 / 2)

加入书签

帝相对愕然半天,有些明了:“这姑娘,不是勾引你”

“不是。”

梁未拧拧身子:“白天我就说,皇兄听我说,母后听我说,你们不肯听。”

曾太后摇头:“我不信。”德被帝也沉吟着,淡淡道:“叫来见见就知道。”

再一指梁未,生气地道:“可以换衣裳了吧你就这模样见个姑娘”

梁未换上整齐的衣裳,来到殷若面前。殷若心头翻江倒海,她没有想到殿下会为她挡上一剑。

想说道谢,谢字远远不够。就什么也没说,眸光深深的望着殿下。

“跟我来,别怕。”梁未微微地笑,仿佛今天这一场对于别人来说,随时会脑袋落地的事件,在他这里只是一场闹剧。

而事实上,对梁未来说,也只是一场闹剧。

他若无其事的在前面带路,脚步一如平时。青鸾不敢上前,殷若独自走上两步,膝盖软软的迈不开。

鲁氏见状,上前要搀扶。梁未有感觉的回身,托起殷若的手臂。头一回,殷若没有推开殿下,而是感激的一笑,竭力走的稳些。

就要见到太后以前,就算没有殿下在耳边的安慰,殷若也奇迹般的不再紧张。

她一直很想见到那个慈爱的母亲,不管大小东西,用得着及用不着的东西,都大远路的给殿下送来。

有人可能会说劳民伤财。

但是放在寻常百姓家里,远远的送东西来,这叫挂念。

殷若跪下来并不能直接抬头,但是无形中的,她的心飞起一片亲切。

也许。

将死的人实在不想计较什么。

“抬头。”

悦耳的嗓音并不带亲切。

殷若仰起面容,见到一个美丽的贵夫人,保养的有若年青妇人,她知道这就是曾太后,那个把殿下宠上天的母亲。

曾太后看殷若,也有些稀罕。她曾先入为主的认为所有姑娘都会纠缠小儿子不放,这里面,丹城金丝的功劳也不算小。而赐婚圣旨出京以前,殷家的罪证先入宫中。因此,太后和皇帝对丹城银三的看法,也好不到哪里去。

认定,是金丝那种。

这一看,却是个端庄美貌的姑娘。人的精气神不会骗人,曾太后已是阅狐狸精不少的年纪,不由得有了诧异。

她看一眼德被帝,意思这姑娘还算正派。德被帝对她皱眉头,意思成为王妃就太离谱。

梁未则从进来以后,就把目光放到他的佩剑上去。太后哄下来以后,重新挂在墙上。看一眼,又瞄墙壁。这是正殿,有柱子。梁未瞄柱子。把所有硬的东西,都看上一看。

曾太后心惊肉跳,把坐在身边的梁未揽到怀里,在他背上轻轻拍着,低声同他商议:“别着急,等母后问上几句。”

梁未翻眼对天。

德被帝见到,七窍生烟刚出来,却又变成无可奈何。

曾太后问过话,殷若慢慢的说起来。她从接到赐婚的吃惊,说到她和金家已定亲事。再从接近殿下乞求休书说起,间中穿插为殷家洗白的证据。

说到最后,她泪水涟涟伏在地上:“不敢高攀殿下,请赐一纸休书。”

“那金家还肯要你”曾太后觉得这比戏好听的多,有些津津有味。

“金丝不妥当引出来的,金家心中有数。金家若不要我,聘礼分文不还,我另嫁别人并无为难。”

曾太后轻轻一笑,也觉得殷若说的有道理。她再嫁别人,还是可以的。

------题外话------

没脸见人仔,捂脸走开。

第一百六十二章 ,殿下心愿达成

曾太后和德被帝所处的地方,往来最多的只能是“上进”或者“攀附”之人。

清高的人也有,但直白白撞到眼前声明,她不要殿下的姑娘,以前没有过。

宫中纵然有气节高的姑娘,太后未必相得中她,出不来这种话。殷若,就成第一人。

曾太后颦起眉头,这又有强占民女的嫌疑。并且,这个民女另有亲事。并且,以太后的阅历来看,她的小儿子情根已种,已不是把这个姑娘怎么样就能解决。

理当的,太后对德被帝看了看,把这个难题丢给他。

德被帝满心里不高兴,在他看来,丹城银三容貌不错,但也不是找不出比她更好。

他是皇帝,轻易地就见到层出不穷的美人。故意的,德被帝问道:“银三,你殷家在丹城有多少年了”

“从祖辈开始算起,已有十四代。”殷若如实的回着:“没有白虎岭的时候,虽没有卫国、洛国的强取,却也不能独占草原上的红花,生意并不大。白虎岭出现以后,不能不被迫送出银钱,但是红生的收息实在大,这才一代一代的攒下家业。”

“哦,你殷家是商人”德被帝这样说着,对梁未一瞥。

梁未当没听到,也没看到。商人又怎么样,他就是要她,他就是要个姑娘。

多吗

心头火起的时候,梁未也不再扮演沉默。这是他的正殿,手指着一个摆设:“母后,我在外面时常想您,也想您赏给我的这件东西,除去皇兄宫中有一个,再就只有我这里有,堪称得上奇珍异宝。”

德被帝手动几下,又开始作痒。曾太后爱怜的在梁未发上抚摸一把,她也明白小儿子的意思。

多少奇珍异宝,哪怕太后自己不用,也舍得给小儿子。一个姑娘,何必较劲到现在。

再看殷若的不卑不亢,曾太后心里已经愿意。

德被帝还不想放弃,继续问殷若丹城送银钱给别的国家,难道自己不知道对错。

殷若在来的路上,准备好的一长篇回答,就此流利的出来,在这个机会里,为整个丹城好好的辩解一番。

德被帝听完也没有了话,只是还不甘心而已。

母子三个人对着眼神,殷若在这里已不方便。太后抬抬手:“你退下吧。”殷若应声是,还没有出这个正殿,满身的冷汗,在刚才没有心情出来的冷汗,呼啸而出。

鲁氏接住她,青鸾接住她,没有原因的,都泪盈于睫。青鸾不懂,鲁氏却懂。回房后,鲁氏一面拭泪水,一面哽咽道:“这就算过了一劫,殷姑娘,你福大命大,有殿下疼你,你是个好命的人。”

殷若不是没有听出鲁氏话中的含意,但她没有计较。她也认为遇上“通情达理”的尧王殿下,是自己的好命。而突兀的出现在殿下身边,别人的眼神在所难免。

何必此时多解释。

休书盖印后,消息传出,大家自会明白。

她谢过鲁氏,重新睡下来,平静忽然而来,竟然很快入睡。

王府门外,梁新与梁华等的不耐烦。在他们的身边已聚焦一些官员,分成几堆窃窃私语。

“四殿下伤到皇上的人”

“这这这,这怎么可以”

“四殿下要造反吗”这种话也是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