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7(1 / 2)

加入书签

,而是器重你。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也没有人不会犯错。难能可贵的是你是一个很有悟性和潜质的年轻人,本宫才会费心亲自指点。你去问一问武承嗣和武三思那两块大顽石,他们犯了错本宫是如何对待的”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严师出高徒,臣能领会天后娘娘的一片苦心”

“他们没有来参会你的烧尾宴,是本宫的意思。你也就不要怪他们了。”武则天果然点破了此事,说道:“太子出面将怡心殿借与你,本宫又请了四大宰辅来赴会。武承嗣和武三思刚刚被罢了官,理当在家反省自躬不便出席这样的场合。但是记住,以后你与太平需得和他们和睦相处,再不要被李仙童这种小人趁虚而入从中挑拨了。”

“是,臣谨记”薛绍眼睛一亮,武则天把话说透了,看来真没把我当外人。

“此次北伐你需得注意一个人,右领军卫中郎将、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你的同僚程齐之的父亲。”武则天说道,“此人是本朝为数不多的善战猛将之一,一直驻守北方屡立战功,深为突厥忌惮。此次商议北伐,裴炎在政事堂力挺程务挺,大有让程务挺取裴行俭而代之的意图。本宫权衡再三,决定让程务挺担任此次北伐的副统帅,辅佐裴行俭。你随军去北伐要多观察他,多向他学习讨教。回来之后,本宫自会问你。”

“是。”薛绍应了诺,心里有点惊讶,看来天后和裴炎已经有意提拔军方的中生代将领取代裴行俭。

这可以算是高度的国家机密,武则天把这事儿泄露给我,无疑是让我提前和程务挺亲近,并让我执行一些政治观察的任务。

倒是一番难得的好意。

但是,如果将来程务挺真的取代了裴行俭,我又该如何面对裴行俭

武则天仿佛是看穿了薛绍的心思,不动声色的淡然道:“为人重情重义,这是美德。但是面对大局,不可以完全被私人情感所左右。这次烧尾宴你不请裴炎,就是情义凌驾于大局观之上的错误表现,你需得汲取教训”

“是,臣知道了。”薛绍点了点头心中叹息了一声,武则天这是在劝我到了必要的时候就得“无情”,让我提早做好“跳槽”的准备。

或许二圣与裴炎始终都还是认为,裴行俭不可以完全信任;或者说裴行俭太老了,得尽早为大唐的军队选好他的接班人

“这次北伐对你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历练,别让本宫失望了”武则天说着站起了身来,“本宫这就回宫了。离出征的时日不多,你有时间要多陪一陪太平。”

“是臣恭送天后娘娘”

武则天走了。

薛绍拉了一条餐几当作可以把腿伸直的凳子,独自坐在巨大的宴会厅堂里,看着那些空落落的桌几和坐榻发呆。稍后有一群宦官和宫女进来收拾打扫。薛绍仍是木讷的坐着,这些侍儿都没敢打扰他,轻手轻脚的忙碌着,在薛绍的眼前晃来晃去。

人在官场,就真的不能讲感情

情义与利益,难道真的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不可共存

裴行俭如此真心待我,难道有一天我非得要踩着他才能向上攀爬

这些个念头,在薛绍的脑海里不停的挣扎和碰撞。

太平公主走了进来,远远的看到薛绍独自一人呆坐在那里,便轻轻的走了过来,挨着薛绍坐了下来,也没有说话。

薛绍扭头,对着她笑了一笑。

太平公主也微微一笑,轻声问道:“怎么啦”

“没什么。”薛绍伸出一条胳膊揽住她的肩膀,“安然,今天真是辛苦你了。”

“是不是我母后骂你了呀”太平公主轻声的问道。

“没有。”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她老人家给了我很多的指点,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那你还垂头丧气的”太平公主说道。

“我有吗”薛绍笑道,“我只是在思考而已,学而不思则惘嘛”

“哟,又开始拽学问了。”太平公主咯咯的笑了两声,身子软软的偎依到了薛绍的怀里,轻轻的抚摸他结实的胸膛,柔声道:“薛郎,我们刚刚订婚你就要赶去出征,你能赶上时间回来与我成婚吗”

“能。”薛绍回答得很肯定。

“就知道骗我。”太平公主小声的道:“一场战争打多久,你能说了算么”

“那大不了我当逃兵,提前回来跟你成亲喽”薛绍笑道。

“才怪”太平公主轻嗔了一声,“你若是会当逃兵,就不会这时候跑去从军远征了”

“哎哟,功力见涨啊,现在是越来越不好骗了”薛绍轻轻的拍着太平公主坦露在外的光洁香肩,笑呵呵的道:“安然,其实你心里很反对我出征吧,为什么只字不提要阻止我”

“因为我知道,我阻止不了。如果我阻止,你出征在外就会心中不安。正因如此,我还请求父皇和母后提前在今天就下旨赐婚,只为让你更加心安”太平公主轻声的道:“薛郎,别老是把我当作小孩子。很多道理,我懂。只是我不想挂在嘴边”

薛绍微然一笑,将太平公主抱得紧了一些。

“放心,我绝对不会误了我们的婚期”

“不必强求。就算一时赶不回来,延期便是。”太平公主道,“你说过我们就是彼此的另一半。出征在外,家中所有事情你都不必有任何的挂怀,只管安于一心但请放心,一切有我”

“正因有你,我心安然”薛绍吻上了太平公主的唇。

第二卷 天命神器

第0206章 热血男儿

烧尾宴结束的当天,薛绍就回了讲武院。出征在即,必须要把这里的公事交割清楚安排妥当。

回到讲武院时薛绍发现,突厥叛乱的消息已经四下传播成为了公开。讲武院里的人正在激烈的讨论,程伯献等几个将军的嗓门最大甚至骂声不绝。

这一次的突厥叛乱,规模甚大,为祸更是不小。

上次裴行俭北伐除恶未尽中道班师,走脱了一个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此后阿史德温傅四处联络草原各部纠合兵马,再度举起反叛之旗,六万大军冲击大唐北方边防重镇云州,被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与代州都督窦怀愆合兵击退。

阿史德温傅虽然败走了两次,但他的斗胆反叛大大的助长了突厥各部的野心,叛乱蜂拥而起。这时,突厥汗室后裔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将草原叛军组合为一部,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有组织的反叛势力。

很快,突厥兵马相继进犯北方边防重镇原州都督府和庆州都督府。阿史德温傅马上与之合兵一处,突厥叛军的势力再度壮大。

驻守边关的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在北方、庆州都督曹怀舜西北先后平叛,三战三败,唐军十死七八。西北边关的情况最糟,原州、庆州境内诸多乡村州县惨遭屠杀与烈火焚城,尸枕遍野城池一空。

在天可汗李世民北伐平定了突厥汗国之后,沉寂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突厥草原部族汹汹倔起已呈烈火燎原之势,大唐北方边疆无一寸安宁之国土。数十万难民从北方逃难而下,西北与河北一带流民成灾生灵涂炭,兵荒马乱城池催毁,山庄空落田地荒芜。

四海宁定天下呈平的大唐帝国,一夜之间烽烟四起,天下震动百姓惶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