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3(1 / 2)
主动先拜访了我薛绍,自然是因为他知道我此前已经在并州打下了一些根基,有一定的人脉与影响力。有我薛绍的帮衬,他这个长安来的“空降兵”想要立稳脚跟可就容易多了
如此看来,安排李孝逸来并州接任长史,应该是天后积极努力争取来的,是她下的一步妙棋。如果李孝逸能够从此在并州扎下根来,那么此前属于李崇义这个敌对派的并州大都督府这一方势力,都将被李孝逸收编,从而投效于天后的麾下。
二圣都想拔除李崇义,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天后好像还是棋高一招,她收获了最大的胜利成果,她笑到了最后
稍后,很少吃消夜的薛绍,陪同星夜赶来的李孝逸小酌了几杯。二人都是心知肚明,眼下他们需要紧密合作,完成“接管并州”这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
大唐天下除了关中两京的政治中心,另有四大都督府显得极为重要。除了扬一益二,另外就是并州大都督府与幽州大都督府。扬益二州是经济重心,幽并二州则是军事中心。四大都督府当中,并州的政治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李唐的龙兴发源之地,是大唐的北都,兼负北面的国防重任。
因此,大唐历来都是选任嫡亲的皇子遥领并州大都督,皇帝李治此前就被封为晋王,“晋”地即是并州一带。而实际执掌都督府军政要务的,则是大都督府长史。
眼下看来,如果李孝逸能够顺利接掌并州大都督府,那就意味着天后的势力从朝堂中枢向外有了一个重大的延伸,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薛公子,你此行北伐连番立下奇功,天后极其满意,连称欣慰、更称惊喜。”李孝逸对薛绍道,“那一日裴公的军情驰报送达之会,朔日大朝之上,天后当众宣读军报,朝野震惊一片欢腾。天后当众称说吾婿,人中龙凤、千里驹儿”
薛绍笑着摇了摇头,“天后谬赞了。”
“噫,老夫以为,不然”李孝逸一本正经,而且压低了一点声音,小声道:“薛公子你想,天后日思夜想的就是能够有个得力之人,帮她打理军队方面的事情。近几年来,天后苦心孤诣的培养她的几个侄子,诸如武三思、武攸归与武懿宗等人,都在军队里担任中郎将以上的高职。可是结果呢这些武家儿郎资质浅薄、能力平庸,没有一个能让天后满意的。若要在外臣当中选取股肱倒是有些人选,但外人毕竟是外人,哪里能比得上自家人呢薛公子此时横空出世、立下奇功,那是天赐瑰宝于天后啊天后怎能不喜出望外呢再者,薛公子不日即将与太平公主殿下完婚。驸马如此出色能干,二圣脸上也是颇现光彩呀”
“李梁公,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在兵言兵,既然从了军就是一名军人,我做的都是一些份内之事。”薛绍略微笑了一笑,举杯敬酒,说道,“如今朝廷新任的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已经到任,我终于可以回归军队做回我的本职了。李梁公,你来得正是时候啊”
李孝逸笑眯眯的与薛绍对饮了一杯,听话听音,他赶忙问道:“薛公子如此急于回归军队,莫非,另有良图”
薛绍微笑的点了点头,“大小的事情,都瞒不过李梁公这双慧眼。没错,裴公在前方朔州三战三捷重挫突厥,眼看到了收官扫尾之时。我岂能缺席”
“三战三捷太好了”李孝逸喜上眉梢,连道,“薛公子当去、当去”
薛绍笑了笑,估计李孝逸以为我是急着跑到朔州去争抢军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关于谈判之类的事情,还是不对他讲了。
“既然如此,三日之后,我就将启程前往朔州了”薛绍道。
“三日”李孝逸想了一想,“好,老夫不敢耽误了薛公子。三日之内,老夫倾尽全力接手并州大都督府的军政要务”
“好”
薛绍心中暗吁了一口气,而且隐隐有些热血沸腾。
很好,终于要亲临十万金戈铁马的大战役现场了
第0310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三天之内,薛绍和司马柳盛会同钦差李孝逸,在大都督府里召开了几次会议,并逐一和大都督府的重要官员和几位地方刺史、都尉都逐一单独的做了交流。李孝逸曾经四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对于料理民生政务、和地方官员打交道很有一套。再加上有薛绍和柳盛的帮助,他很快就在并州大都督府里赢得了一定的支持。
同时,下面的属官也进行了一番人员上的变动。为了维稳,薛绍建议李孝逸在大战结束之前不要进行太大的动作。李孝逸也聪明,趁着薛绍这个恩威并著、实力霸道的“军队留守”还在并州,他用雷霆手段拔除了大都督府的两名参军、一名主薄,以及一批追随此三人的地方州县上的小官员。
李孝逸说,那三个人都是跟随李崇义多年的心腹党羽,那些小官员都是从属喽啰。
薛绍见大打击面不是太大应该不会影响到大局的稳定,于是也就没有对李孝逸的行为过多干涉。他心想,既然李孝逸敢这么干,必然是早就得到了朝廷的默许与授意,在离开长安之前心中就有了这样的计划这种原则上的大问题,谁也不好过多干涉。
不过李孝逸办事也算很有分寸。除了撤除三名大都督府的重要属官和一小批从属喽啰,对于大多数可查可不查的人,李孝逸大多是从轻发落或是既往不咎了。
因此,就算偶有一些怨言或是人心惶惶,但并州大体上还算是稳定。
这一来二去,薛绍又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人在官场,人脉与人缘实在是太重要了。
就拿眼前的事情来说,李崇义在并州经营了这么多年,真要算起来,每个官员都可以是李崇义的“党羽”。因此,李孝逸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干掉。但是典型肯定是要抓的,那些“倒霉”了的人当中,有些的确是贪官污吏罪有应得,但另有一些大概就是因为在“上面”没有关系,或是平常不会做人、与同僚关系相处得非常差劲。
相信以后,李孝逸还会陆续对并州大都督府的属官班子进行调整。李崇义留下来的那一套原班人马、尤其是在大都督府里居于显要位置的骨干们,迟早都会被裁撤干净。
这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官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李孝逸的突然空降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也让更多的人追悔不矣原来李孝逸和薛绍是一路人马那么真该早一点搭上薛绍这条关系,也好留待今日保全自己啊
于是这三天的夜里,薛绍所住的地方频频有客来访,全都带着比较贵重的礼物,当然就是那些想要前来巴结讨好的人。
薛绍当然不会在这时候见他们了,那岂不是喧宾夺主、让李孝逸为难吗再说了,现在才来“临时抱佛脚”,早些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呢还不是因为你们此前都瞧我不上眼
于是,安大将军摇身一变成了门神,挡下了那些官员,说公子抱恙在身谁也不见。那些官员没办法,只好都灰溜溜的走了。
同住在大都督府里的李孝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嘴上不说心中暗悦薛绍不收贿赂、不给这些人私下说情,那是把仲裁的权力全部留给了我这个新任长史,真是给足了我的面子
于是,李孝逸也就给足了薛绍的面子但凡以往跟薛绍和司马柳盛非常“亲近”的官员,只要没有犯原则上的重大错误的,李孝逸基本上都没有去动他们。
这是新官上任的潜规则,初来乍道,李孝逸不可能一下竖敌太多。同时,那些被宽恕了的官员心知肚明是因为薛绍他们才会得以保全,因此对薛绍更加的感恩戴德,这当然就使得薛绍在并州的恩威名望又得以大幅提升李孝逸很默契的对薛绍来了一次“投桃报李”。
薛绍和李孝逸,从长安就开始的“亲密合作”,完美的延续到了并州大都督府。现在薛绍觉得,天后的确是善于“用人”。
要是换成别的一个大臣来接手并州,别说是配合得如此默契,说不定还要闹出矛盾、内乱不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