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12(1 / 2)

加入书签

一口气,“你,也必须上朝”

“是,陛下”

薛绍的心里,热血澎湃

主动请缨,这是一场豪赌。如果李治当真能把事情办成,薛绍就能获得一段时间的特权并摆脱武则天与裴炎的控制,去经营自己的独家事业。更重要的是,薛绍急切想要一部份兵权,只有兵权在手,才会有真正的底气在乱局之中求得生存。

“年轻,真好啊”李治凝视着薛绍,无比羡慕的神情,“朕多么希望,还能多活二十年。还有许多的事情,等着朕去料理啊”

薛绍不禁想起一首歌里唱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样的话从帝王的嘴里说出来,感觉的确大不相同。此时此刻,李治的心里该有多少的豪情、不甘和遗憾

“朕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也窝囊了半辈子。”李治双眉紧锁,仰头看着远方,悠然道,“曾经,朕也希望自己能像父辈和祖辈那样,做一个大气雄武之君。可是三十多年的皇帝做下来,朕发现,自己最多只是做到了守成。但凡取得了一点成绩,那都是因为我的父皇太宗皇帝陛下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薛绍连忙道:“陛下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在你的统治之下,大唐这三十多年四海臣服民丰物阜,还是相当不错的。降伏百济平定高句丽,更是弥补了太宗皇帝陛下当年的夙愿。封禅泰山,更使得陛下的功绩古今共鉴。”

千穿万穿唯马屁不穿,李治不由得呵呵一笑,“朕做的这些,比起高祖皇帝开邦立国扫平乱世、太宗皇帝靖清宇内贞观大治来说,都是微不足道。更令朕担忧的是,现如今的大唐已是危机四伏、隐患重重。朕纵然有心改变一切,却已无力去挣脱现状,更无法向天索命啊”

薛绍只能沉默。普天之下,肯定没人比李治更加清楚大唐面临的隐患与内忧。

“朕,唯有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了。”李治双眼一眯,眼神斗然变得犀利,“薛绍,朕希望,你能像当年太宗皇帝留给朕的李勣一样能够尽力的去撼卫帝王的天命,和大唐的神器”

“臣,誓死撼卫之”

第0435章 二圣交锋

薛绍与李治并没有在花圃中多作逗留。当他二人回到球场安坐下来时,武则天刚好换上了一身特制的蹴鞠宫服回来。

看到武则天这副样子,薛绍不觉甚感惊叹,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说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都不为过啊

李治则是呵呵直笑,“朕的皇后,仍是风采不减当年哪”

“陛下取笑,臣妾当真是老了呢”武则天笑吟吟的施了一礼,不经意的转眸看了一眼薛绍,那眼神让薛绍感觉她的内心活动非是一般的丰富。

毫无疑问,武则天一定是在怀疑薛绍趁她不在的时候,私下和李治说了什么。

稍后,武则天就在太平公主的央求与拉扯之下进了球场,两个当世最为尊贵与显赫的女人带着一群宦官宫女,与薛绍麾下的一批人比试蹴鞠。让薛绍大感意外的是,武则天的“老胳膊老腿”一点都不显得迟钝与乏力,相反,她的蹴鞠技艺非是一般的出众,宦官宫女们连连叫好,李治也不停的鼓掌喝彩。

薛绍更是大觉惊艳,武则天比李治还年长五岁,现在李治已是半失明半瘫痪,武则天居然还能生龙活虎的蹴鞠上天,对这位传奇女性真是非一般的眷顾啊

这一场蹴鞠下来,薛绍顺理成章的输给了武则天与太平公主领衔的“联合部队”,满场的欢声笑语,看似非常的融洽与和谐。

稍后,李治就在含冰殿的膳食堂里设安宴,款待新婚后第一次前来晨昏定省的公主与驸马,武则天当然也在席。

酒过三巡,李治摒退了左右侍人掩上了大门,说道:“天后,太平,薛绍,难得我们一家人能够坐到一起来用膳,现在便来闲话家常,说些小事。”

李治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场其他三人都知道,皇帝口中的“小事”绝对小不到哪里去。

“陛下请说,臣妾洗耳恭听。”武则天率先说道。

太平公主与薛绍这两个晚辈都作认真倾听状,没有插嘴。

“既然是家常内事,那便是不足为外人道知的。”李治话锋一转,说道,“今日所议之事,切不可外传。”

“是,陛下”三人一同应诺。

李治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其实,就是关于薛绍的任职一事。”

“陛下,可有训示”武则天眉宇微沉,但不动声色的平静问道。

薛绍与太平公主则是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

“都说只是闲话家常,天后不必过于严肃。”李治语调轻松,说道,“记得此前薛绍北伐归来之后朕曾经说过,要重用于他。但据朕所知,薛绍现在仍然只是六品兵部员外郎。天后,你不觉得这样安顿于他,有些屈才了吗”

“陛下,臣无才无德资历浅薄,如今忝居兵部员外郎一职犹恐不能胜任”

薛绍说到一半,李治挥了挥手打断他,“不用你说。朕想听一听天后的意思”

武则天仍是八风不动不慌不忙,拜了一礼之后侃侃道:“陛下,臣妾这么做,一是遵照了陛下的意思,二是参照当前的时势,三是为薛绍本人量身而制,并与阁部宰相反复参祥之后,做出的决定。臣妾扪心自问,目前这份职事对薛绍来说,是最为妥当的。”

“天后,何不详细说说”李治转头,看着武则天。

“是,陛下。”武则天显然是早已成竹在胸,她说道:“薛绍从入仕的第一天起,臣妾就一直在密切的关注于他。对于薛绍的文才武德与资历经验,臣妾都是了如指掌。北伐一役,薛绍的确是立下了奇功。如若论功行赏,他的职位至少应在羽林卫五品郎将薛楚玉与郭元振之上。但是当时的环境,容不得薛绍继续担任军职。臣妾的理由是,薛绍是裴行俭的嫡系门生,裴行俭刚刚卸甲归田放弃了军职,军队里顿时出现了一些纷乱,各方势力都对裴行俭空留出来的军权展开了殊死的争夺。在这样的情况下,根基浅薄又失去了裴行俭之庇护的薛绍,将很难在这场争夺当中胜出,甚至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摧残。臣妾让他暂时脱离军队,其实是出于保护他的意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