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74(1 / 2)

加入书签

库狄氏悄无声息的退下了,裴行俭在里屋沉默良久,薛绍也就一直站着没动。

“出乱子了吧”裴行俭终于冒出了一句话来。

“是的。”薛绍叹息了一声,心想,裴公永远都是这样的心如明镜。

“你就站在窗边跟老夫说话。”裴行俭一边咳嗽一边说道,“老夫这病,怕会传染。”

“裴公,若要传染学生早就染上了。”薛绍说道,“还是让学生进来,看一看你老人家吧”

“哎”裴行俭叹息了一声又咳嗽了一阵,“那你就进来吧”

薛绍小心翼翼的推门而入,房间里的光线稍有一点暗,裴行俭的床就摆在窗边比较透风的位置。

薛绍第一眼见到裴行俭时,心都揪了起来。

大唐的军神已经病入膏肓皮毛骨头,面无血色死气沉沉

薛绍站在门口半晌没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却差点涌了出来。

不是因为可怜裴行俭这副样子,而是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来看望裴行俭

“都说了让你不要进来看,你偏要。”裴行俭却是在笑,“后悔了吧”

薛绍的眼泪很不争气的,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他连忙一步迈到了屋外,擦眼睛。

“没出息啊没出息,我裴行俭怎么教出了你这样的学生”裴行俭仍是在笑,一边笑还不忘一边嘲笑薛绍。

薛绍始终一句话也没有回,在房门外狠狠的擦了一阵眼睛,努力的深呼吸镇定情绪,这才重新走进了房间。

“过来坐下,与老夫说一说话。”裴行俭就像是在军队里一样,用下发军令的口吻对薛绍说道。

“是。”

薛绍走了过去,在他病床前坐下。

“老夫听说,你打了一趟白铁余,打得还算不错。”裴行俭说道,“但你当时用兵未免太过冒进,心中必然有失偏倚。”

“是,学生知错。”薛绍低头认错。

“你心里,未必就真的知错了。”裴行俭说道,“带兵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心无杂念稳如泰山,一切以战争为己任。一旦受外界闲杂干扰导致将心絮乱,则十有九败。或偶有一胜,侥幸而已”

“是,学生受教”薛绍仍是低头认错。

“无论胜仗还是败仗,为将之人最需要做的就是总结战争过程当中,自己做错的地方。”裴行俭说道,“败仗自不必说,必然是犯了大错才导致战败。实际上,胜仗才是一名将军最大的敌人。因为胜利会掩盖很多的错误,胜利会让人骄傲自自满沾沾自喜。胜利也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狂妄。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名将其实很少;更多的名将,是因为胜利而走向灭亡”

“学生,谨受教”薛绍拱手低头而拜。

“好了。就这些”裴行俭长吁了一口气,闭目凝神休息了半晌,喃喃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薛绍拱手不起,“学生惭愧,一直没来探望老师。”

“你不来,是对的。你若来了,才是愚蠢。否则,上次老夫也不会闭门不见你。”裴行俭闭着眼睛说道,“这一次,你定是受了朝廷指派而来。说吧,你的来意”

“西域十姓突厥,反了。”薛绍说道。

裴行俭仍是闭着眼睛沉默了半晌,说道:“程务挺呢”

“关中大旱,朝廷迁都。恶来将军要率领御林军,护卫中宫。”薛绍答道。

“李谨行呢”

“前不久除夕之夜,害了一场急病,病故了。”

裴行俭愕然睁开眼睛,“病故”

薛绍沉默的点了点头。

“哎”裴行俭悠长的叹息了一声,无比惆怅,又闭上了眼睛。

过了良久,裴行俭喃喃地说道:“那王方翼,终归没死吧”

“白铁余叛乱,袭卷三州。王方翼身为夏州都督,在叛乱平定之后需得善后。再加上夏州治下也有很多突厥遗民很容易受西突厥叛乱的蛊惑。夏州又兼顾镇劾北方草原大漠的重任。如果将王方翼调往西域平叛,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薛绍说道。

“这是你个人的意见吗”裴行俭问道。

薛绍点了点头,“学生受邀参与了御前军事会议,会议上面有讨论到启用王方翼前去平叛。学生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然后,是你推荐了老夫挂帅”裴行俭问道。

“学生没有。”薛绍如实答道,“学生是想自己请战,但学生也知道自己太过年轻资历浅薄,没敢开口。于是学生向陛下递眼色不料,陛下金口一开就提到了你老人家。并让学生,来此探望裴公病情。”

裴行俭笑了。

薛绍看到,他笑得很欣慰,很欣慰。

“请回复陛下。就说老臣愿意,挂帅出征”

第0524章 天意决断

薛绍满怀激情与期待而来,可是当裴行俭说出了他最希望听到的答复时,心里却一点激动与开心也没有了。

薛绍不懂医理,可是但凡长了一双眼睛的人都能看出,裴行俭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这样的人,还能去挂帅出征

“裴公,不可。”薛绍没有隐瞒他的想法,直言道,“你的身体都已成这样了,还如何出征”

“只要老夫还没有死,只要朝廷还用得着老夫,老夫就责无旁贷。”

没有壮怀激烈也没有斩钉截铁,裴行俭闭着眼睛悠悠的说了这一句话。

薛绍听了,心里好一阵酸楚。

这些年来,裴行俭为大唐做的已经够多了。可是二圣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也没有真正的善待过他。以裴行俭的才能与功劳,早该出将入相了。可是他从来就没有踏足政事堂半步,从来没有做过一天的宰相。

北伐归来,朝廷采取了裴炎的主张处斩了阿史那伏念等人,并把绝大部分军归划归给了程务挺。这摆明了就是裴炎在用他的政治手腕,抹煞裴行俭功劳与主张对他进行打压,防止他仰仗北伐的军功拜相入阁,从而对裴炎自己的地位产生冲击。

如果换作是一个刚烈或者褊狭之人,在遭遇了这种“不公待遇”的情况下冲冠一怒和裴炎代表的朝廷拍桌子翻脸,裴炎还真是拿裴行俭没辄。三十万北伐大军,谁不是誓死效忠裴行俭到头来,连朝廷都得向裴行俭妥协。

可是裴行俭没有这样做。

面对那些不公待遇,裴行俭一句争执和一句怨言都没有,全都默默的承受了。并且,他还主动退隐不再过问朝政与军事,把军功、机会和位置都腾让给了程务挺、李谨行和薛绍这些人。

裴行俭的这些做法,避免了军队的哗变和朝廷的动荡。还顺利的完成了军权的交班与衣钵的传承,让大唐社稷和程务挺、薛绍等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一直以来,二圣和朝廷都已经亏欠了裴行俭太多,太多。

如今国难当头朝廷无将可派之时,却又想到了裴行俭这员退隐老帅。快要病死的裴行俭对往事只字不提,只说“责无旁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