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9(1 / 2)
薛绍婉言谢绝了宫里派来的轿子抬他进宫,自己骑马进了皇宫。文官乘轿武将骑马,这是不成文的规定。薛绍觉得自己没必要在众臣面前炫耀太后对自己的特别恩宠。他更希望别人认可他的才能与实力,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才对他另眼相待。
会议在门下省的政事堂里举行。这里不算是正式的衙门机构,只是一个挂靠在门下省名下的“办公室”。但它是宰相们集中议事与集体办公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大唐的最高行政与决策机构。
会议开始之前,同僚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打些招呼。薛绍是第一次来这里,入眼看到的大多数是须发苍苍的老人家,五十多岁的裴炎都算是年轻的了。因此二十多岁的薛绍在这里一亮相,显得分外的打眼。
不过今天来政事堂参加会议的,并非全是宰相。禁军大将、左右羽林卫的大将军程务挺与张虔勖也受邀在例。另外还有一个薛绍没有想到的人也来了武承嗣
薛绍看到武承嗣觉得有点惊奇,至从张窈窕事件之后,有段日子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大动静了。没想到,他今天居然也会出席御前会议
薛绍和武承嗣看了个对眼,彼此没有说话都转开了眼睛,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式。薛绍私下一打听,不得了武承嗣这厮昨天刚刚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了,难怪会来参加这样的御前军事会议
薛绍心里那个郁闷,兵部尚书,居然还是我这个检校兵部侍郎的顶头上司你这傻逼玩艺难道也懂军事吗
再一打听,薛绍心里更是光火武三思那个废柴篓子居然也当上了礼部尚书,接的还是已故礼部尚书裴公的班。
另外,中书舍人武攸宁也上升了一大步,成为了中书侍郎。丑八怪武懿宗也由四品中郎将提拔为三品左金吾卫将军了。再加上前不久咸鱼翻身的千骑将军武攸归,武家子侄在新君服丧、太后掌权的这段期间里狠狠的风光了一把。
薛绍对于这几个小人的发迹倒是不意外,武则天一直都想提拔娘家人,这是公开的秘密。之前迫于高宗李治的压力,武则天才临时削去了武承嗣与武三思的官职,让她的侄儿们都收敛了起来。现在既然李治已经去世了,武家的势力会有所抬头这几乎已是必然。
薛绍只有一件事情想不通,身为总括朝政、领袖百僚的顾命大臣裴炎,对于太后如此任人唯亲,就没有意见么
正琢磨着,太后的车驾来了。武承嗣像条哈八狗儿似的迎了上去,斥开了司乘宦官,亲自扶着太后下了车。
薛绍和很多的大臣们一样,满怀鄙夷的冷眼旁观。
第0559章 英雄所见略同
御前会议开始了,由武则天主持。
这样正式而重大的政治场合,座次排位非常的严谨。薛绍既非宰相又是政事堂的新面孔,因此只是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
在商议丰州军事之前,武则天先通报了一件事情。留守长安的中书令薛元超给朝廷上了一封辞表,说自己突患怪病已经不能开口说话,身体状况也是急转直下。因此,薛元超请求辞官秩仕。朝廷已经派了专员前往长安慰问薛元超,得知他的病情属实。因此,太后与宰相们商议之后已经决定,准允薛元超秩仕歇养。
武则天只是做了这样一则“通报”,并不是与众臣商议。
薛绍听了有些吃惊,几个月前我还见过薛元超,他还就“报丧”之事语重心长的劝了我好一阵,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十分良好。一别数月,怎么就这样了难道是因为薛元超觉得裴炎在成为了托孤的顾命大臣、在朝堂之上一言九鼎之后,不会放过他
薛绍觉得,于公于私,自己都有必要去亲自探望一下薛元超。但是,不管薛元超是真的生病还是其他的缘故,他的隐退看来都已是铁板钉钉无可改变的事实了
在天后通报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人下意识的看向薛绍。薛绍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汾阴薛氏的族老与领袖就这样退下去了,对他薛绍而言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他更加的势单力孤,身上的压力也更大了。
会议正式开始,太后发话,先把丰州的军情做了一个通报。然后请众臣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军国危机。
除了武则天、裴炎和薛绍,其他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件事情,于是都开始认真的思考,也有人小声的彼此议论。薛绍的身边不远处坐着程务挺与张虔勖,他二人一同在薛绍递眼色,那意思再明显不过邀薛绍一起出面,代表军方请战
薛绍心中暗自一笑,这两位大将军的态度和他们的性格、身份都非常的相符。
众人都还在寻思和商议,突然有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太后,臣以为丰州不过是区区一个偏远苦寒的弹丸之地,却使得大唐每年都花费大量的军费开支才能守住此地,粮草转运也非常的困难。现如今突厥寇犯,要想守住丰州就要加派更多的兵马、虚耗更多的钱粮。但是守住了,又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因此,还不如将丰州的军民百姓与户口钱粮全都迁往夏、灵二州,然后以夏州为依托加强防御,以备突厥是为上策。”
众人一看,说出这一条“上策”的居然是刚刚上任兵部尚书才一天、头一次来参加御前会议的,武承嗣
众大臣一同愕然,这样重大的军国之事,理当是地位最高的顾命大臣兼首席宰相裴炎最先发言,随后是其他宰相发表意见,几时轮得到你一个末进新人哗众取宠更何况你这个新人还把话说得如此轻佻,“区区一个偏远苦寒的弹丸之地”,这种话也是谋国谋君的大臣该说出来的吗就算心里是这样想,也不能当众说出来啊
“缺心眼”很多人心里暗骂起来。
薛绍则是冷笑不语,傻逼果然与众不同
武承嗣用这样一个冒失且愚蠢的发言来出风头,让武则天的脸上都有一点挂不住了,她说道:“武承嗣,宰相们都还没有发言,你急什么”
武承嗣这才一愣,知道自己好像是有点犯了某些忌讳,慌忙缩起了脖子不再作声了。
“不过既然你已经说了,这不失为一个主见。”武则天就事论事,对众臣道,“众爱卿,以为兵部尚书武承嗣的意见,如何”
众人心里都非常有数,武承嗣不学无术也从来没有正式的涉足政治与军事,他哪能对丰州的军国之事有什么主张他无非是从别人那里打听来的点子,然后自己拿到政事堂里说出来想出个风头,并借以证明他这个“兵部尚书”是当得名副其实。
如此说来,虽然武承嗣出风头的事情算是搞砸了,但他的意见其实是代表了在座一些重臣的态度。于是武则天这样一问,当场也就有几个大臣附合。说,丰州偏远苦寒极难守御,朝廷此时难以派兵增援,不如弃之退守灵夏二州,是为上策。
程务挺这下可急了,不等和薛绍交换意见,他就急忙站出来说道:“太后,臣以为丰州绝不可弃”
“程大将军。”武则天不动声色道,“说一说你的意见。”
“是”程务挺当堂一拜,义正辞严非常大声的就开说了。
薛绍听到他说这些话就笑了,同为征战沙场的将军,程务挺说的意见除了言语的组织和自己略不相同,核心意思都是差不多。只不过程务挺没有薛绍这样的政治觉悟,他也没有替武则天考虑什么“千古罪人”的问题,他只是觉得丰州的战略意义实在太过重大,如果放弃了丰州就等于是放弃了千里疆土,这将是大唐自开国以来的“最大国耻”。而且将来想要再重新夺回丰州,将会非常的困难。因为突厥人将会拿走这千里疆土上的物产、掠去所有的牛羊马匹和人口,从而空前壮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