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29(1 / 2)

加入书签

后谬赞了。”

“说吧”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武则天的心情仿佛更好了,“来找本宫,有何贵干”

薛绍一看机会不错,连忙说正题:“太后,臣刚刚就任兵部尚书,身边却没好帮手。旧有的那些同僚,臣既不相熟也不无法得心应手。因此,臣想找太后要两个人。”

“要人”武则天笑了一笑,“你这是公然党朋,该当何罪”

薛绍苦笑了两声,“太后要治罪,臣无话可说。但是臣总该是有为国举贤的权力吧对,举人自代”

武则天呵呵的笑了一笑,“说吧,要谁”

“原咸阳令姚元崇,和讲武院的萧至忠。”薛绍答道。

“咦,姚元崇还没到中枢上任吗”武则天倒是好奇了,“月余之前,本宫就已经亲自下令准许,将政绩突出的咸阳令姚元崇升调京城为官,并许以五品官职,着吏部良才度用。”

薛绍苦笑了一声,小声道:“太后,经由吏部的身言书判和层层诠选,半年算快的了,三五年甚至是不得官,那也是常事啊”

“倒是本宫忽略了。”武则天恍然点头,“若非你今日侥幸看到了姚元崇的卷宗,险些让朝廷耽误了一位贤才你想让他做你的帮手”

“副手。”薛绍说得斩钉截铁,“兵部侍郎,我刚刚腾出来的位置。”

“兵部侍郎可是四品大员,职事更是万分紧要。”武则天面露一丝难色,“姚元崇虽有政绩和才能,但毕竟还很年轻。斗然一下将他提拔到四品高位,怕是难以服众。”

薛绍笑了一笑,小声道:“太后,姚元崇比臣大了快有十岁。而且臣敢担保,他绝对能够胜任兵部侍郎一职。如其不然,就连着把臣头上的这一顶尚书乌纱,也一并摘了。”

武则天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就笑了,“好吧,谁叫本宫把改旗易帜这么困难的差事,摊到了你一个人的肩上呢就许你,得寸进尺一回”

“臣谢太后”薛绍大喜的拱手而拜,再道,“那萧至忠”

“你当真还要得寸进尺了”武则天皱眉,“这朝廷的官职委任,可不是你家中的分发年货。”

薛绍嘿嘿一笑,小声道:“太后,萧至忠是公主殿下一力举荐的人才。他的曾祖父萧德言,还是先帝的老师呢就算抛开门第和出身不论,萧至忠在讲武院那个冷水衙门里一干就是几年,一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既有功劳也有苦劳。臣这个兵部尚书,总不至于非得委屈了他的才华,方能彰显臣的大公无私吧”

“果然是舌灿莲花。”武则天似笑非笑的摇了摇头,“难不成,你兵部还有职位空缺”

“有。选院南曹缺一个员外郎。”薛绍忙不迭的又补充了一句,“区区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儿太后,你大人大量,就破格恩准了吧”

“从六品的中枢要职,怎么就成区区了”武则天仿佛是在冷笑,“你当初入仕的时候,几品何职”

“嘿嘿”薛绍笑个不停,“从七品下光禄寺太官令,专管宫中膳食的火夫头目咳,还是检校的。”

武则天也忍不住笑了,“如此说来,你倒是知道一些好歹行了,若无他事,便退下吧”

“臣谢太后”

这当然就是答应了。

薛绍心情总算是难得的美丽了起来,走出御书房的时候脚下如踏春风,就差哼个小曲儿了。

转过宫廊时,薛绍冷不丁的差点迎面撞到一个人。

若非是先闻到了一股扑鼻异香,那就真的撞上了。

“婉儿参见驸马”

听到这一句,薛绍的心里突然就像是春暖花开了一样,笑纹都从眼角漾到了心里,“免礼。”

与上官婉儿同行的还有另外几名宫女,施了一礼,很识趣的先行了一步。

上官婉儿仅仅是飞快的抬眼看了一下薛绍,腮边便泛起了一抹让薛绍心神荡漾的红韵。

“你那表弟,现在做甚”也不知是没话找话还是心中灵犀一闪,薛绍就这样问了一句。

“驸马是说,王昱”上官婉儿显然感觉有些意外,连忙答道,“听说他上次科举入闱之后,至今一直都在等着吏部选官的结果。”

“来我兵部做事吧”薛绍微然一笑,“我手头正缺用人。”

“可是,他什么都不懂。万一误了驸马的事情”上官婉儿既惊且喜。

“写写划划的,他总没问题吧”薛绍说道,“让他先做一段时间的书令使,在我身边听用笔墨。中枢衙门能学到的东西很多,能积攒的经验和人脉,也是非比寻常。将来能有什么样的造化,就看他自己的了。”

上官婉儿惊喜的扬了一扬眉宇,连忙下拜,“多谢驸马”

薛绍微然一笑,低语道,“你我之间,何出此言”

上官婉儿连忙低头,已然霞飞双颊。

宫闱禁森,薛绍不好与上官婉儿多作交谈。于是心情一派大好的转身就走,脚下这回就像是踩上了哪咜的风火轮了,身轻如燕简直能飞。

上官婉儿左右环视见没有闲杂眼线,这才鼓起勇气深看了薛绍的背影几眼,然后悄然的消失在了宫廊转角。

几日后。

姚元崇与萧至忠一同拿着朝廷的任状和官凭告身,来了兵部报道。

上官婉儿的表弟王昱也来了,只不过他是没有品衔的书令使,随身只带了被褥笔墨等物。但是薛绍把王昱用作了随身听用的笔墨书令使,那就像是私人助理。常言道宰相门房七品官,整个兵部怕是没人敢于轻视这个,连品衔和官凭都没有的白面后生了。

看到这三个人,薛绍是由衷的高兴。

尤其是姚元崇,这人可是整个中华历史上都鼎鼎有名的治国大手。就现在而论,他也已经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才能,这和历史上的那个“开元贤相”极为吻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