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35(1 / 2)

加入书签

拱手道:“既然承蒙公主殿下和赵国公不弃,那这门婚事,就由贤伉俪一并作主了”

“好。”薛绍笑道,“族兄放心,我们一定严格遵照婚嫁的规矩,把这棕婚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那就有劳,有劳了”

稍后薛绍就和太平公主一起离开了薛曜家中。夫妻俩刚刚登上车,太平公主就一阵好笑,“薛郎,你这哪里是来说媒,分明就是来抢亲的嘛”

薛绍也笑,“就算是抢亲,也不曾亏待了他。”

“这倒是。”太平公主道,“我母亲非常器重论弓仁。他初来乍道,我母亲就把自己的侄儿武攸归的官都给扒了,换给了论弓仁来当。将来只要论弓仁不铸下大错,绝对是前途无量。”

薛绍点了点头,说道:“你母亲非常重视宫廷警卫,时刻提防有人利用羽林军发动武装政变。眼下李多祚,论弓仁,这两位番将都受到了重用,分别领衔左右羽林卫。但是和我关系最深的郭元振、薛楚玉这些人,你母亲不敢用;武家的侄儿武攸归,她也不敢用。这证明了什么”

太平公主眼睛一亮,小声道:“这证明我母亲还没有真正想好,该要立谁为储”

“对。”薛绍说道,“所以我才积极促成,论弓仁与薛家的联姻。河东薛氏曾是李唐的旧臣,此举无形之中就是给李家增加了力量。就算一棕婚姻不能真正的决定论弓仁的立场,但总好过,让他娶一个武家的女儿为妻吧”

“对”太平公主说道:“在立储一事上,我母亲从来没有逼你表态。但是世人皆知你是李家的女婿,还曾是大唐公主的儿子。你的血统,本身就代表了你的立场。现在我母亲都已经放弃了你与武氏的联姻,这就更加证明,她已经意识到李武两家水火不融,根本无法通过联姻这种掩耳盗铃之举,来进行调和了。反倒是,如果你和武家的力量真的联合了起来,她老人家才会更加不安。”

“彻底放弃了吗”薛绍道,“你进宫一趟,已经问清楚了”

“算是吧”太平公主说道,“我娘没有明说,但她表示这棕婚约已经过期许久,再要旧事重提,恐怕没那么容易。至少,也要再次征得玄云子本人的同意才行。”

薛绍笑了,武则天才不会这么“通情达理”还会需要玄云子亲自表态。这只是借口罢了

“既然我娘都已经这么说了,你也就顺着她老人家的意思,去当面问一问玄云子吧”太平公主说道,“成与不成,那都是一个交待。”

“行,我会去的。”

回家之后夫妻俩也没闲着,马上开始着手准备一份礼物,要去拜访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

按理说这只是纳妾,大可不必像娶妻一样的大张旗鼓、大费周章。但薛绍这位一品赵国公的妾也不是寻常人家的正妻能比的。按本朝律法,位列一品的官员或者勋爵,可以纳娶媵人十名。这些媵人都是妾,但都视同从六品诰命夫人比一般的县令都还大一点。

再者,上官婉儿本是前朝宰相之女,出身高贵又是个名动天下的大才女和无冕宰相。当然更重要的是,上官婉儿在薛绍的心目当中地位实在特殊,因此迎娶上官婉儿之事,完全就按照了娶妻的规格来办。

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盛行于贵族豪门之间的这些婚嫁流程,一样不少。

首先便是纳彩。

准备好红头彩礼这些嫁妆之后,薛绍约上了兄长薛顗夫妇,一同前去拜访郑夫人。

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排场很大非常隆重。

洛阳城里围观的人可不少,薛绍又是风头正劲的大名人,一时间街头巷尾全都传开了。

这些全都出乎了上官婉儿母女的预料之外,突然见到薛绍带一大批人登门而来,她们几乎惊呆了。

郑夫人本身出身名门通读诗书并且见过世面,否则她也没可能在宫掖之中调教出上官婉儿这样的天才女儿。看到眼前这样的阵势,她马上明白了薛绍的用心,当下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把薛家兄弟等人请到了正堂殷勤款待。

上官婉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会有风光出嫁的这一天。眼前这一幕,对她来说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因此她时刻表现出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倒不像平常那么精明干练了。

这样的婚事,当然是家长主谈,薛绍和上官婉儿都轮不上说话。

薛顗说,纳彩的项目除了眼前这些红头彩礼,还有一栋府第。就是曾经的赵国公府,如今正在装饰翻新,不日打点完毕之后就请郑夫人住过去。这是女婿孝敬的。

郑夫人惊呆了,虽然她没有去过赵国公府,但听上官婉儿说起过府中的奢华与瑰丽丝毫不亚于皇城宫厥。这在寸土寸金的洛阳城,简直就是一处天文数字级别的豪华房产。

郑夫人想拒绝,上官婉儿也帮着拒绝。但是薛顗夫妇合力苦劝,总算让她们答应收下了。

这时,最高兴的反倒不是薛绍,而是薛顗。因为他曾经和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是忘年之交。再往上逆数,薛绍的父亲薛瓘和上官婉儿祖父、著名的龙朔宰相上官仪,又是至交。对于上官婉儿本人,薛顗一直都是十分的欣赏和中意。在薛绍与太平公主成婚之前,薛顗甚至私下说过这才是适合做你妻子的真正人选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薛顗能不高兴吗

纳彩一事,算是圆满办成。

随后,薛绍再与郑夫人商量搬到赵国公府去住的事情。郑夫人早就是“岳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了,现在又得到了女婿的孝敬更是满心开怀。她当下满口答应,只等宅子装修完了马上就搬过去住。

其实那里没什么地方值得大修和翻新的,那座宅子一直很新而且一直有人打理,从来不曾荒废破旧了。现在只需换下那一块“赵国公府”的门匾或在内部小处整改一下,连仆婢都不用另外去请,马上就可以“拎包入住”。

于是,日期定在了七日之后,那是一个适宜迁居的黄道吉日。

薛绍答应到时自己会亲自前来,帮郑夫人搬家。

这七天的时间,薛绍自己刚好可以到终南山走一趟。去见一个,早该去见上一面的人。

第1022章 雷霆大怒

薛绍这种级别的官员要请假,那肯定得要皇帝亲批。于是他进了一趟宫里,先到官署里看了看。

郭元振秉承了一惯的宗旨,平常嬉嬉哈哈,干事绝不含糊。夏官侍郎的这份新工作他适应得很快,尤其和萧至忠这一批旧僚的关系处得很好。打理人际关系,这一向是他的特长。

值得薛绍高兴的是,朝廷最新任命张仁愿为夏官员外郎,专司掌管尚武台和武举之事。

薛绍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初张仁愿投笔从戎的旧事。当时正值裴公将要西征之时,众将军一同聚到他的家中。当时官拜殿中侍御史的张仁愿主动寻来,想要弃文从戎。从此他就扎根在了朔方军中,练就了一身文武才能。上马,他能作为薛楚玉的副手率领跳荡军冲锋陷阵;下马,他能治理一方百姓并执笔挥毫写得一笔好文章。

虽然张仁愿的光环一直都被他人笼罩,现在的名气和成就也并不太大,但薛绍心里清楚,像张仁愿这样文武全才的人在如此这样的时代里,是最吃香的。假以时日,他必成大器。

在官署里晃荡了一圈,薛绍没什么放心不下的,这就准备走。

郭元振急忙忙将他拦住,“你才露了一下脸,这就要走”

“那要不然呢”薛绍笑道,“没听说过一句话吗,尚书游手好闲,侍郎累得像狗”

郭元振的脸皮直抽搐,“头次听说。”

“哈哈”薛绍大笑,“便是本官的金玉良言了,你得记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