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1 / 2)
面对如此的提问,拥有阶级观念的10号一时无话可说。
5号陪审员选择弃权,不发表意见。
6号陪审员说在他看来,男孩和父亲的争吵,就是他杀死父亲的动机和诱因,但8号认为寻常的争吵并不能成为杀人动机。
7号陪审员表示男孩肯定是凶手,因为他从小就没干过好事,比如辱骂老师、盗窃、抢劫,并且还是个用刀高手,对于这样一个做惯了坏事的人来说,怒而杀人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3号陪审员站起来支持7号陪审员的观点,他说如今的孩子已经不懂得如何尊重家长,他拿出自己和儿子的合照,提到自己儿子九岁时曾经打架输给其他孩子,他觉得非常丢人,于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男子汉,结果儿子在十六岁时和他打了一架,从此之后两个人已经有两年没有见面。
说到这件事时,这个相貌硬朗的男人,脸上满是浓浓的哀伤和无奈。
“不愧是一群老戏骨,这些人的演技真是太棒了,看得好舒服。”
唐尼听到王晓露轻声自言自语,赞同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不喜欢看电影,但从小在导演世家长大,这些年又被王晓露拉着看了那么多电影,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能力。
尤其他从小时候起就和各种各样的演员接触过,也曾见过爸爸和爷爷为了挑选演员而绞尽脑汁,他深知一个演员的演技会对电影造成何等重大的影响。
电影已经演了二十分钟,除了开篇有几个法院和法庭的镜头之外,其余的镜头都在这一间小房子里,就这么十二个人在讨论一件事情。
按说这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显然这些演员都有着极高的表演水准,他们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对表演的拿捏掌控,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把那些陪审员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细致入微。
10号陪审员的阶级观念,9号陪审员的争执,3号陪审员讲述儿子和自己闹矛盾时的忧愁,种种细节赋予了这些角色丰富的生命力。
越看,唐尼就越觉得他们不是十二个演员在拍一部戏,而是十二个活生生的人,在讨论着一件真实存在的案件。
所以此时电影院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唐尼在内,都没有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而是情不自禁地就被带入到了电影之中,仿佛他们就坐在这些人的身边,亲眼旁观着这场争论。
接下来,5号陪审员的表演更是加深了众人的这种感觉。
当4号接过3号的话,说虽然我们不能以成长背景定罪,但贫民区的确是犯罪的温床,而10号也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认为贫民区的孩子都是垃圾时。
那位之前弃权,一直低头沉默着摆弄手里的一支笔的5号陪审员的情绪显然受到了影响,他的脸颊微动,看得出来是在忍着,但还是没有忍住,开口打断了10号的话。
他显然有些生气,但还是勉强笑了笑以示和善:“听我说,我一直都住在贫民区里,我小时候在塞满垃圾的后院里玩耍,或许你还可以在我身上闻到臭味”
而当其他人表示这件事情与私人恩怨情感无关的时候,他愤怒地站了起来:“我觉得有关”
看着荧幕上愤怒的5号陪审员和神色各异的其他人,以及一旁依然在注视着自己和儿子合照的3号陪审员,唐尼若有所思地摸摸下巴。
“所以说,这部电影所要展示的并非只是关于一个案件的辩论而已”
他隐隐察觉到,这部电影在讲述案件之外,还有着更深的意图。
5号陪审员被众人劝住,大家继续讨论案情,3号和4号提到男孩在当晚买了一把有着特殊形状和花纹的刀,和死者身上的那把刀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整个商店只有一把那样的刀。
那把证物刀子也取来摆在了众人面前,样式和图案的确不多见。
然而出人意料,8号从自己身上拿出了一把完全相同的刀,是他从距离男孩家不远的另外一条街买来的。
但这当然也不能证明男孩就是无辜的,于是讨论再次陷入僵局。
8号陪审员思索一番后,建议大家以书面形式进行一次秘密投票。如果其他人还都认为男孩有罪,那么他也就不坚持了。但如果有其他人也认为男孩无罪,那么就要继续讨论。
写好意见的纸条被集中到1号陪审员那里一一打开,然而就在大多数人漫不经心地认为结果毫无悬念之时,却多了一张“无罪”的投票。
第113章 心理、人性和价值观
“嘿,肯定是5号在搞鬼啊”
唐尼轻笑一声,这还用说吗,出身贫民区的5号陪审员刚和4号、10号吵了一架,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出身非常敏感,他不允许别人质疑贫民区的孩子,所以他改变了意见。
绝大多数的观众都和唐尼的想法一样,包括电影里的3号、7号和10号陪审员也在愤怒地指责5号,如果不是他擅自改变意见,这场毫无意义的争论就已经结束了。
然而就在此时,作为9号陪审员的老人站起来表示那一票是自己投的,因为他觉得8号陪审员一直独自和大家对抗,这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并不好受,而且他非常赞同8号的动机,所以想陪着他。
这个理由使得许多人觉得简直无语,一直等着回去看球赛的7号陪审员更是气得去了洗手间。
8号陪审员也起身去了洗手间,7号陪审员质问他为什么浪费大家的时间。而8号却指出了他如此着急只不过是为了去看球赛而已,7号悻悻地走了出去。
回去之后,大家继续讨论。
3号重申了之前的证据,楼下的老人和街对面的女人都是非常强有力的人证。
8号通过一些分析,指出老人听到声音的时候,恰好有车辆经过,在车辆的噪音下,老人不一定能听清楼上到底说了什么,但3号觉得,这个老人根本没必要撒谎。
9号老人却说那位楼下的老人也许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曾经观察过那个老人,衣服破旧,腿脚不便,但是在法庭上,当着众人面的时候,他却在极力掩饰着这些,这些细节说明老人是个一无所成而性格怯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乎他,也没有人会征求他的意见。
这次,他说的话终于要得到别人的重视,他要珍惜这次机会。而这种心态,甚至会导致他在潜意识里以为自己真的听到了那些话。
“竟然还涉及到了心理学这个编剧水平很高啊”
唐尼不喜欢看电影,但平时会看一些书,其中就包括心理学。
电影里这个9号老人对楼下老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推论,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孤苦无聊的老人,在突然受到众人关注的时候,那种久旱逢甘霖般的兴奋和满足很容易让他的心态发生变化,甚至扭曲。
正当大家若有所思的时候,5号陪审员也改变了想法,认为男孩是无罪的。
这时,之前一直没有来得及发表意见的11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从证词来看,男孩的确是有罪的,但如果他真的杀了人,为什么还要回家,导致被警察逮捕呢
12号陪审员则觉得,男孩是想起来刀子还在父亲身上,打算回去把凶器处理掉的。
11号说,街对面的女人在发现凶杀案后立刻大喊大叫,那么男孩也肯定知道自己行凶的事情已经被发现了,那么根本没必要再回去处理刀子。
8号陪审员建议再次投票,这一次,他和9号、5号、11号都认为男孩无罪。
原本十一比一的票数,已然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八比四。
当这个结果出来后,不仅陪审员们的表情有了微妙的变化,电影院里的观众们,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难道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人被8号陪审员说服
男孩是无罪的
迄今为止,依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无罪的观点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