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烦躁不安(2 / 2)
29军同意向日方道歉,严惩事变中的责任者,37师撤出卢沟桥,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
同时,取缔平津一带的所有抗日团体。
此协定一出,29军哗然。
宋哲元还以为就此就可以稳住日军呢,没想到恰恰中了日寇的阴谋,日本一方正在等待大部队到来,援兵未到,只是暂时麻痹宋哲元。
宋哲元自认为大功告成,于是电告各部,极力阻止国民党中央军北上增援。
说到底,这就是旧时代军阀的局限性,各自为政,他生怕老蒋以增援为借口,将中央军开进他的地盘,从而控制河北地区。
老蒋也的确经常这样干。
事情到了这个时刻,老蒋已经快吐血了。
战事如此胶着、形势如此紧急、斗争如此激烈,但平津两地的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没人会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然降临国人的头顶。
只是有一点,陈三爷感觉到了,那就是津门委员会二轮投票暂时搁置了,维持原班人马不变。
霸王龙很是郁闷。
宋哲元来到天津后,把津门委员会成员一通夸,要求大家同心同德、共建津门。
甚至还和一向尿不到一壶的刘督统,见了个面,双方握手言和,大有恢复往日嫡系感情的势头。
刘督统和宋哲元同属西北冯玉祥派。
但中原大战后,各自为政,刘督统的独立团一向不听宋哲元指挥。
后来才明白,宋哲元这趟天津行,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盘。
有人说宋哲元不抗日、不爱国,这纯粹是误会宋哲元将军了。
宋哲元可是西北军五虎之一,九一八事变时,宋哲元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坚强呼声,坚决同日寇对抗到底。
当年“长城抗战”,那是和鬼子拼过大刀的。
只是军阀有其局限性,就像山东王韩复榘,一直不太听老蒋使唤。
而陈三爷,此刻悄然起了疑心,让他起疑的那件事,就是政府发的那个通令:取消一切抗日团体。
沈心茹也收到了通知,她在学校中是抗日团体的首领,很多社团、协会都拥护沈心茹当会长,沈心茹的字写得好,大家都模仿沈心茹的笔迹,写抗日标语、写抗日横幅。
突然取消抗日团体,让陈三爷感觉不太对劲儿。
三爷的直觉一向是很灵敏的。
他预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临近,他说不出来,但就是感觉心惊肉跳。
尤其这个鬼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又蒸又热,让人烦躁不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