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1 / 2)
了。
傅修齐这些已经考中了的贡生是早得了通知,提前去国子监领了自己的进士服。
故而,这一日,傅修齐天还未亮便起来了,换上了乌纱进士巾和深蓝进士服后便入了宫,与其余的进士一起等候殿试名次出来。不少进士正心情激动的讨论着状元榜眼还有探花的人选,倒是很有几个熟悉的名字毕竟,会试和殿试的名次一般来说是不会差得太多,比此时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会元孙潮便是此回状元的热门人选
傅修齐倒是很知自己斤两,想着自己此回发挥不错,二甲肯定是没问题的。要是皇帝对他有些印象,稍微提拔一下,名次说不定还能再往前一些
这殿试名次好些,自然是很有好处的除了一甲三人直接授职翰林编修外,二甲三甲的人还是要接着考试,考好了才能够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殿试毕竟名义上是皇帝给排的名次,后面的人是会以此为参考,争取和皇帝保持思想上的同步。
就在傅修齐琢磨着皇帝会不会把他提到前二十的时候,忽而听得前面响亮的唱名声
“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九十八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两百三十六名”
“一甲第一名,田不期。”
诸人多少有些意外,就连站在最前头的会元孙潮脸色也都变了变,不过想着田不期乃是会试第二名,此回得了状元想来也是不差的,倒也算不得不服。田不期很便在激动中回过神来,出列上前,随着接引之人入殿拜谢圣恩。
随着田不期入殿,紧接着便又是一声“一甲第二名,孙潮。”
会元成了榜眼,倒也算得上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剩下的人也都听过孙潮名字,多是心服的,暗道孙潮与田不期两人可真是一时俊彦,轮着第一。傅修齐也如其余人一般,目送着孙潮出列谢恩,也随着引导之人入了内殿。
就在此时,忽而便听得那响亮的声音忽然又唱道:“一甲第三名,傅修齐。”
这一下子,左右的人都有些嗡嗡起来,虽因着金甲护卫左右林立不敢大声喧哗,可这些新科进士还是忍不住窃窃私语着“这傅修齐是哪个啊”,会试前五十名里好像都没这人
傅修齐本人亦是呆住了。
关于殿试名次,傅修齐早已做好了心里准备:最坏不过是被于次辅这些小人有意针对,被挤去三甲同进士的行列。可这也算不得什么,左右不过是出京做官,若是立了功劳也未必没有高升回京的一日。若是运气好,情况顺利,皇帝将他名次提高了一些,待入了翰林院,他上有谢首辅照应,在机会上必是会比旁人更多些
正因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傅修齐自觉还算是宠辱不惊,心态平稳,无论第几名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做好了心理准备,自诩宠辱不惊的傅修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被点中探花
此情此景,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个馅饼。
可惜馅饼太大太沉,险些没把傅修齐给砸死了。
傅修齐呆站了一会儿,直到身边那个因为会试排名相近而知道傅修齐名字的年轻进士用手肘轻轻推了一把,他才回过神来,直愣愣的出列,然后随人入殿,去给等在里面的皇帝磕头。
皇帝端坐在上首,见着傅修齐从殿外进来,不免又仔细看了看,见他穿一身深蓝广袖进士服,行动间广袖微动,比之早前又更添几分文雅名士的风度,真是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风姿特秀,令人耳目一新。
人长得好,行起礼来自然也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好看。
皇帝眼睛看得舒服了,心里自然也高兴了几分,早前因为探花排名与于次辅说话时而生出的不耐也去了些,反倒在心里暗暗点头:果然,探花还是该选俊秀颖异之人。
等到三百多个人名一一唱过才算是告一段落。而傅修齐作为新鲜出炉的探花郎,还得随着状元与榜眼一起换好衣服,然后从御道出宫,正是“御街夸官”。
偏殿里早便有宫女捧着衣服等着服侍了。
那些宫女还是头一回见着傅修齐这样年轻俊美的探花郎,服侍时也不免红了脸,时不时的便悄悄抬起眼,用眼角余光偷瞥探花郎英俊的面庞。
傅修齐平日里多是自己穿戴,今日被这一群宫女围着服侍,实是有些不适应,尤其是穿戴好后,还有宫女拿了一朵红色绢花簪在傅修齐的乌纱帽上。他身上穿着的是红色罗袍,头上还簪着大红花,虽无镜子可只想一想自己如今模样便觉别扭,忍不住与宫女说道:“这花”能不能不要啊
宫女听他说话倒是先红了脸,连头也不敢抬,只细声细气的道:“簪花乃是规矩,状元郎还有两朵呢。”榜眼和探花则都只有一朵,一左一右,倒是分明。
傅修齐听说是规矩,也只得忍了,等穿戴整齐出去了果然又往状元和榜眼头上看果然,大家都有花,状元还是两朵。
状元郎田不期也才弱冠之年,看着倒是清瘦,只是皮肤略有些黑,头戴簪花状元帽,顶着两朵大红花,颇有一种莫名的喜感。
榜眼孙潮的年纪更长些,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他生得白净清秀,气质斯文,看着倒也好似二十许的文士,观之可亲。
这两人见着傅修齐出来,眼里都闪过一丝异色。
田不期先开口:“这衣服倒好似特意为你做的一般。”
孙潮紧接着道:“怪道陛下要点贤弟为探花呢,贤弟果真是风流俊秀,世上少有。”
这话说的,好似傅修齐是靠脸做的探花。
好,他的确是靠脸做的探花。
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傅修齐也没生气或是反驳,只是含蓄的笑了笑,然后便与田不期、孙潮两人一同出去,三人皆从御道往宫外去。等到他们走到了宫门口,便有人牵了马来递给一甲三人。
田不期作为状元,自然是最先上马,然后才是孙潮与傅修齐。
待到三人上了马便随仪仗队一齐往街上去,一时间锣鼓响起,乐声飘动,骑在马上的一甲三人自然便成了京城百姓目光的聚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