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20(2 / 2)

加入书签

而湖南巡抚毛昶熙则更是干脆,直接奏报说他们在长沙府的湘潭与湘乡交界处发现一处石潭冲铁矿,蕴藏量不知多少,他们直接组织开采并建立了炼铁高炉进行冶炼,目前已经投产,月产生铁5000余吨,精钢近百吨,要求内阁拨付资金进行扩建,同时也想修筑一条货运铁路,装运煤炭等炼铁原材料和运出炼制好的铁块。

李鸿章脸色带着笑意,他知道自己前些日子通过内阁发出的那份邸报起作用了。

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就是要发动各省各地的力量,尤其是在自己和一干内阁新上任的时期,皇帝将国事都托付给自己等人,这等恩宠无以复加,内阁成员必须尽力报答皇帝的恩宠,尽心尽力办好差事。其中发展工业产业,便是重中之重。何况自己添为内阁为首之人,正是因为陛下看重自己在江苏巡抚任内能将江苏的工业搞上去,而工业之中,又以钢铁产业为龙头,因此,李鸿章知道,必须要抓住这个契机,哪怕是突击克服一些困难,也要将钢铁产业搞上去。

自任江苏巡抚以来,李鸿章的眼界便被打开了。他还从未想到过,世界竟然如此之大,西洋的强国如此之多,原本的满清孱弱到什么地步,要不是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只怕中华大地,便犹如印度一样,被西洋列强侵占了。而这国家的强大,例如那英吉利国,正是因为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以工商兴国。其中,工业便以钢铁为主,正所谓钢铁业强便工业强。而今,李鸿章就任内阁之后,他更是能深刻了解到如今这个时代,工业带给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变革是何等重大,而钢铁又对工业是何等的重要,因此,他想着花上几年时间将钢铁业搞上去,才能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和恩宠。

继续往后翻看奏章,是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奏请。

“杭州府的余杭县开创了非钢铁厂工人的普通民众兴建小高炉炼铁,取得重大成果截止日前的短短半个月时间,余杭县已经投入1万人兴建了小高炉共计524座,投产10天来一共炼出上好铁水500吨;而杭州府投入3万人于几天内兴建了1200座小高炉,也陆续开始投产,日产上百吨。按此预计,整个杭州府若是将所有的劳力全部投入炼制钢铁,今年剩下的七八个月时间还能冶炼出90万吨整个浙江省可以生产出钢铁超过300万吨,甚至达400万吨因此,为壮大帝国钢铁产业,兴旺整个工业体系,有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杭州府余杭县的做法,掀起全国全民大炼钢的大运动,为我中华帝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而努力”

李鸿章惊呆了,继而便是一阵激动起来

对于王有龄此人,李鸿章还是很熟悉的,这不是一个浮夸之人,为人实在,乃真正做事之人,甚至连李鸿章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如他。而此刻,王有龄主动说起他浙江下属的余杭县新建了小高炉五百多座,并且投产10天便炼出500多吨铁水,而杭州府更是在几天内便建成上千座的炼铁小高炉,这便是真的如此。

原本李鸿章还在想着如何发展钢铁产业,为发现的那些大型铁矿、如何修建钢铁厂而头疼,想不到这个问题一下便被浙江巡抚王有龄给解决了。原本全部靠那些大型铁矿而兴建钢铁公司,但因此而造成钢铁行业的工程师和技师们人手不足,因此,李鸿章也很是头疼,但如今有了这个浙江经验,似乎一下便解决了

这个小高炉土法炼钢,似乎人人都能炼钢铁,最关键的是,见效奇快,容易推广。只要有人手,便能大规模发展。而且,最关键的是,能迅速提高整个帝国的钢铁产量,让钢铁工业一下发展到新的高度。最让李鸿章兴奋的是,怕是过了今年,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便能一举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就任内阁副总理之后实现的,这对看重自己的陛下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也算是自己做出的一点成绩。

想到这里,李鸿章暗自点头,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这时,罗泽南和伍崇耀两人正好踏入内阁班房,看见李鸿章独自发笑,不禁好奇,李鸿章将浙江炼钢铁之事告诉两人,罗泽南和伍崇耀均有些吃惊。

伍崇耀一脸喜色,朝李鸿章恭喜道:“恭喜李总理啊,有了浙江的方法,推广开来,便能让全国的钢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1256章 人口红利

不过,罗泽南却沉默不言,半晌之后,方道:“能发展钢铁产业自然是好事,不过,如此没有规划,任由民众胡乱发展,只怕不是好事吧。等刘大人和周大人等下来了,我们一起商议一番再行决定是否推广,如何推广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陛下请示嘛。”

李鸿章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很快便隐逸不见,笑道:“罗大人说的是还是等刘长佑大人和周胜坤大人到了,我们五人在好好商议再说。至于陛下那边,我们商议好结果,再叫陛下圣裁吧。”

很快,刘长佑、周胜坤陆续赶到内阁。五人到齐了,李鸿章没有按照往常一样,分配这一天的内阁任务,而是将众人叫到一起,重新说了一遍浙江大炼钢铁的事情。

等众人都回过神来,李鸿章道:“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想必众位大人都清楚,是我中华帝国能否完全崛起的关键,能让我等的工业强大起来的基础。而且,陛下前段时间也曾经说过,然给我们这些新内阁成员要好好考虑如何发展工业,他还特意提到钢铁工业要重点发展。因此,鸿章认为这次浙江巡抚王有龄奏章上的杭州府经验,十分地行之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我们帝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到一个极高的地步。因此,我建议内阁采取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建议,将杭州府的小高炉炼制之法向其他省份推广,大炼钢铁”

伍崇耀似乎表示赞同,但因为刚才罗泽南反对过,他便没有直接表态,只是看向刘长佑和周胜坤两人,先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李鸿章也盯向两人,想知道他们的看法。

尽管李鸿章当初出任内阁排名第一的委员,后来又被皇帝冯云山直接任命为副总理,按理说内阁他为首,但他还是对其他四名内阁成员都很是尊重。毕竟,无论是谁,资历什么的都要比他李鸿章要老。除了罗泽南稍稍资历差一点之外,伍崇耀、刘长佑、周胜坤无一不是皇帝的心腹之人,很早便为皇帝效力。

周胜坤表现得很干脆,犹如他一向管财税一样的精明:“李总理,只要这个浙江的大炼钢铁方法能真正的为帝国增加钢铁产量,对钢铁产业有利,且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我们都会支持不过,需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是不是再好好评估一下”

李鸿章顿时脸色有些难看了起来。他心中清楚,别看周胜坤犹如一副商贾掌柜一般,实际上为人精明,一向慎重心细,皇帝向来很是倚重,若是这周胜坤不赞同开战大炼钢铁运动,那就很难办了。毕竟,说来说去,最终发展钢铁产业,都是为了提高工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