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2(1 / 2)

加入书签

,走进来一个身着月青色蹙金疏绣百褶裙,头绾坠马髻的少女,她生的十分娇小,眉眼清秀,上来先给东方瑶见礼:“沅娘见过姨母。”

语气温柔,举止端庄。

东方瑶是越看越喜欢,只可惜身子重没法上前,便让玉莲将她快扶起来。

沅娘坐定了,和东方瑶笑着说了今日在大慈恩寺如何礼佛、如何吃的斋饭,末了还和周侍郎的女儿看了一处寺里的一场戏法,十分有趣。

“这是沅娘为姨母求的平安符,”沅娘从袖中掏出一样,盈盈一笑,露出两个尖尖又可爱的小虎牙,“大师说戴了可保姨母的生产顺利,必定是母子平安的,姨母一定要收下。”

东方瑶接过来,摸着上面的穗子,心里顿时一暖,“好孩子,你有心了。”

沅娘面上飞红:“姨母说着话可是折煞沅娘了,如果没有姨母,沅娘现在现在定是如蓬草似的飘零。”

还不知道会被叔婶逼着嫁给哪个恶霸呢。

她心中十分感激东方瑶,当初只以为母亲的外家早就没有人了,也从未见母亲回家省亲过,如果不是东方瑶派人来找她,她竟然都不知道名扬天下的宁国夫人就是她的姨母

虽说她母亲只是庶出,但是东方瑶已经无亲再寻,因此哪怕隔着一层,东方瑶也将沅娘视作了唯一的亲人,她叔叔婶婶一听是宁国夫人亲自派人上门来寻亲,登时吓得魂飞魄散,不待东方瑶找他们算账,就卷铺盖离开了淳县,逃之夭夭了。

聊了一时半刻,沅娘不好再打搅东方瑶午休,因为自从东方瑶怀孕之后,总是昏昏欲睡的时候比较多,故而她懂事的辞了东方瑶,退了出去。

崔城之走进来,发现东方瑶正靠在榻上,手里不知拿了什么,他悄悄走过去一看,竟然是只绣绷。

感觉到床边凹陷下去一块,东方瑶飞速的收起来绣绷藏在身后,若无其事道:“子元走了”

崔城之眼神瞥到她微红的脸上,笑道:“适才走了。”

又笑着挑过妻子的脸来:“瑶儿在藏什么,还不许我看”

东方瑶拍掉他的手,说道:“快些休息罢,你下午还要去去皇城呢。”

“不去了,”崔城之神色温柔的抚上东方瑶的脸:“在家陪你好不好”

“真的”东方瑶想了想,又说道:“怎么了,怎么忽然不去了,你不是有事要和韩侍郎商量吗”

就是之前他对自己说,琉球使团到长安进贡以及参观一事,据说还要有使者留京,似是要进国子监学习。

崔城之觉得她的手有些凉,便放在手里捂着,笑笑:“明日再商议也不迟。”

见他不太想说,东方瑶也没怎么多问,她踟蹰的拿出绣绷来,一脸犯愁:“我想为孩子绣个肚兜,不过这东西太难绣了,你看,多难看”

崔城之拿来看了看,只见这掐金丝线的红底绷上,绣了一部分“缩小版”或者说是“简略版”的双鱼送吉图案,针脚偶尔有些粗大,但看的出来是用心在绣。

“这还不好吗”崔城之说道:“你都没给我绣过荷包、衣服,现在我们的孩子能有个肚兜了,他也要感激他母亲不是”

“什么”东方瑶一脸无辜的争辩:“我没给你绣过,你也没问我要过呀”

“那我问夫人要,夫人就给我了”崔城之似笑非笑的看着东方瑶。

“你问我要什么,只要我有,难道还会藏着掖着”东方瑶好生奇怪,他这话说的自己多小气似的

“我要什么。”

崔城之慢条斯理的除去了自己的外衣,把下一句话留在了实际行动中。

自从怀孕之后诸事不便,因此她只好改变策略,不过在上面的感觉似乎也不错,就是每次他都隐忍的额角冒汗。

待她下来,他便将她搂在怀里,手轻轻的搭在她的小腹上,“瑶儿,你说我们的给他取什么名字好”

东方瑶觉得脚有些抽筋,待她好容易捋直了脚指头,才闭着眼慢慢说道:“懒得想,你想一个。”

崔城之侧眸看东方瑶一眼,她长发散落,有几缕调皮的碎发拢在她的脸上,他用手轻轻的替她拨开,待她睁开眼睛,便微微弯唇:“女儿要像你才好看。”

“小名叫安安,好不好”嘴角攒起笑涡来,这笑意愈发沉醉薰人。

东方瑶想起她适才那略有些放纵的样子,不免脸热热的,躲着他炽热的目光撇过脸去,“也也好。”

第六章 得不到的

大约是半个时辰,崔城之就睁眼醒了。

妻子似乎睡得正香,丝毫没有察觉到枕边人已经醒来。

崔城之扬首看着帐顶,心中却有些沉闷。

今日是韩宿迁,那么来日,又是谁呢

并不是每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心中,都有一份粉身碎骨的笃定,他们或许心有余而力不足然不管怎么说,似乎都很苍白。

“其实通透有通透的好处,做个傻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世间万物,凡极必折,情深不寿,无所不有。只是不论何样的世道,唯有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才是长久生存之法。”老师如是说过,他也一直铭记心中。

他不是不可以忍耐,只是这忍耐的过程太过辛苦,他不怕外在的误解,可如果长久居于黑暗中,会不会光明都显得没那么振奋人心了

如果能渡过这一劫又一劫,何处才是安平盛世呢,就近立李陵为太子、立李驰为太子,孰对孰错

不知道为什么,崔城之心里总有一种预感,桓修玉有一个阴谋,他完全没有必要劝说韩鸿照立太子为继,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计划,如果他想长久的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李陵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选择的是端王,那他更没有出路。

只是令崔城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桓修玉既然和韩宿襄关系亲密,为何不劝说女皇立韩宿襄为太子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