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军阵(1 / 2)
第111章 军阵
军阵的雏形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应对敌人的进攻或保护己方人员,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防御队形,如受马群、牛群面对猛兽时围成环形的启发,出现了圆阵。这种阵型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四面八方都能迎敌,内部环绕的队形既能保护弱者,又可在必要时发起反击。到了黄帝时代,在圆阵基础上创立了轩辕握机阵。黄帝将部队分为九营,八营围成环形守护,中心的第九营作为核心营,由黄帝亲自驻扎,负责全局指挥和作为机动兵力支援各方。
夏商周时期
夏朝军队的组织和阵型已具一定规模,但相关记载较少。商朝后期出现了左、中、右“三师”的固定阵形。西周和春秋时期,阵形在战争中广泛使用。这一时期车战兴起,军队以战车为核心,每辆战车配有一定数量的步兵。如牧野之战中,周军虽使用战车,但车步协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后来郑国发明了鱼丽阵,将步卒紧密围绕战车,战车冲锋时步卒紧随扩大突破口,撤退时步卒上前掩护,解决了传统战车作战的缺陷。
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军阵发展的重要阶段,战争频繁,军事思想活跃,阵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六韬》《吴子》《孙膑兵法》等着作记录了当时的阵法研究成果。《孙膑兵法》将春秋以前的古阵总结为十阵,即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其中水阵和火阵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实际基本战斗队形有八种。
秦汉时期
秦军方阵是先秦时期阵法的集大成者。秦军实行“五人一伍,十人一什”的编制,武器装备先进,远、中、近武器结合,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利用方阵调度,通过弩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以及骑兵和战车的配合,将赵军分割瓦解,展现了方阵在复杂战局中的统筹与协作能力。汉代,为应对匈奴骑兵的威胁,骑兵阵法得到发展。早期的曲形阵逐渐演变为以骑兵为核心的小方阵布置,到汉武帝时期,骑兵数量扩大,汉军将骑兵分散成数个大方阵,与前方的步兵、弓弩手形成立体作战格局,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领的汉军利用骑兵阵法,将匈奴分割包围,彻底瓦解了匈奴主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返回顶部↑